

哈达门沟金矿和找金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蔡伟)
( 矿道内没有一点金子的颜色,工人们8小时工作时间内,所见只有矿灯和头灯的光亮
)
哈达门沟金矿的发现
我们乘坐武警黄金部队二中队一辆越野吉普车,从中队位于呼和浩特的驻地前往哈达门沟金矿田所在的包头。车出营区前,操场上第一年的新战士正在蓝得透亮的天空下进行队列训练。该部政治部张天顺主任说,天气凉下来了,柳坝沟里探矿的两个中队官兵们要收队回来了。张主任说,因为冬天沟里太冷,大雪封山后也根本没法运送蔬菜,探矿的官兵们只能在每年4月到10月进沟勘探。我想,回到城市后,这些在山沟里忙了半年的官兵们能否在整齐漂亮的营区里休养半年?张主任回答:“休息不会很长,回来事多着呢!要政治学习,还要军事训练,比在沟里还要忙。”“黄金部队还要训练吗?”我有点好奇,他们的武器不就是钻杆和化验仪器么。“不进行军事训练,那算什么军队?”张主任指着操场上那些穿着笔挺制服、顶着强烈阳光队列训练的新兵:“今年他们主要进行营区执勤,明年也要下沟勘探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在车上想,操场上枯燥的队列训练和山沟里的孤寞生活,到底哪一个稍微让人舒服一些?
从呼和浩特到包头不过160公里的高速公路,汽车开了整整两小时。司机说,部队汽车现在都装上了GPS,总部24小时监视,不能超过110公里时速。我要去的哈达门沟金矿就是由二支队勘探出来的,位置就在包头近郊的乌拉山南麓。汽车从包头再沿丹拉高速公路西行20多公里,沿路北不过几公里,绵延的大青山和高速公路如影随形。哈达门沟行政隶属包头市阿嘎如泰苏木,负责开采金矿的中金黄金控股鑫达公司就在这里。
哈达门沟整个矿区在2000年的登记勘探面积是150.9平方公里,整个地面矿区沿乌拉山南麓的山坡而建。这里最早的勘探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当时是内蒙古地质局区测队和105地质队曾开展过区域地质填图和找矿工作。鑫达公司的总工程师段建民指着厂区后一片荒凉的乌拉山上的红色山岩说,那些都是含金的岩石,露出地表,也就是所谓的露头。不过在早期勘探中,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里始终没有任何收获。改变哈达门沟命运的是二支队的前身第十一支队。
二支队支队长翟凤志上校介绍了哈达门沟金矿被发现的过程。1986年开始进入此地的二支队官兵根据哈达门沟的成矿地质环境,觉得这里的地层和地质构造显示有成矿的有利条件,“最开始是一个4个人的普查组前往取样,化验后发现的确有金矿迹象,然后我们派遣6中队一个十七八个人的小组进行地址填图和地址调查,终于发现了矿脉”。
( 开采金矿的工人和寻金的军人一样,一生和金矿打交道,却难得一见真金面貌
)
最早从哈达门沟沟口发现的那条石英脉矿获得了6件样品,有2件样品的金品位分别是2.64克/吨和7.29克/吨,而且首次普查就发现了8吨的初步储量,这刺激了部队立项和后继的加速勘察。到1992年12月,二支队正式提交了22.8吨的黄金储量。翟凤志说,正是根据二支队的这个报告,地方才投资建设了一个300吨的选矿场,这就是鑫达公司的前身。截止到2000年底,二支队已经持续在哈达门沟金矿区发现含金矿脉95条,其中品位大于l克/吨的有49条。部队提交的金矿储量已经累计超过50吨,使哈达门沟金矿床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特大型金矿之一,潜在经济价值达40亿元以上。
黄金是怎样开采的
( 在金矿开采的同时,主井下,更深的矿道正在开凿之中 )
走到鑫达公司后山坡13号脉矿主竖井井口,接近矿井口30米内,一股强烈的凉风扑面而来。矿山由鑫达公司管理,矿井的开采则已经承包给温州来的开采队。段建民在地上给我画了哈达门沟金矿的矿道示意图:首先需要打一个竖井深入地下,然后从竖井中沿着已经探测的金脉剖面,每隔一定深度打出一个横着的矿道。这些矿道沿金脉层平行延伸,工人们再在矿道中沿着斜上方向金脉凿出矿洞。真正的金矿石是从这些矿洞、而不是巷道中开凿出来,它们沿着这些斜着的矿洞流下,落入等在下面的矿车中。每个不同深度矿井内的矿车将沿着巷道内的轨道,将矿石倒入主竖井底部。在那里,聚集起来的金矿石最终被笼车吊运到地面,再用轨道车运输到选矿厂进行选矿。
“我们去年投资了几十万元改造这个轨道。”段建民指着从矿井口延伸出来的小铁轨。用230伏直流电推动的小铁斗车不时打着火花,隆隆地从这个宽度为0.6米的铁轨运送出来。车斗内水泥灰色的矿石每块直径大约30~40厘米左右,看不到任何金粉附着。在山坡下声音巨大的车间内,矿石被巨大的凿磨机和粉碎机打磨成小块,最后被细磨成泥浆。段建民说,哈达门沟金矿主要是石英脉矿,黄金微粒都吸附在石英矿内,细小得肉眼根本无法发现。当石英矿被粉碎后,细微的黄金颗粒才从粉碎的石英脉中露头,加入碳粉,才将黄金吸附出来。最后一道工序便是用氰化物将矿浆中的黄金溶解出来,然后将溶解了黄金的氰化物液体流过被制成毛刷状的锌条。通过锌和氰化物的置换反应,黄金粉末就被置换出来。这些金子最后都要被搜集起来送到厂内的冶炼厂初步冶炼,最后统一送到中金黄金公司指定的河南三门峡精炼厂,提炼成999最高纯度的千足金金条。
( 像二支队支队长翟凤志这样的主管都是从探矿第一线走来 )
由于产量原因,并不是每天都有黄金冶炼。当天不巧就没有,但我们可以下到哈达门沟金矿矿井最深处。哈达门沟金矿主矿井竖井口海拔1068米,大约每隔40米深度左右便开有一条横向矿道,最深处的第9层矿道海拔658米,也就是距离地表深度410米。这个深度直观的感受,便是在滴水的笼车上向漆黑的竖井下降5分钟。
矿井下的坑道内灯火通明,温度倒比洞口暖和些。听了矿上安排,我早已经换上工装服和高腰雨靴,安全帽是必须戴上的。看到带动矿车的直流电线就在头顶10厘米处,让人不由得缩着脖子走路。在灯火通明的矿道里,脚下是几寸深的积水。段建民说,中金公司正在推行标准化矿井,未来坑道里一点水都不能够存在。今天正好是例行检查的日子,段建民带领公司的技术骨干下井检查。年复一年的工作让矿上人早已经将深度的概念抛在脑头,下井后,工人们就和白天黑夜断绝,三班倒的工作只有时间概念。下井前的头一天井下刚刚进行了爆破,为的是第二天可以采矿。段建民说,奥运期间由于禁止使用和运输炸药,矿井险些停产,是武警部队帮忙,派了一个排的战士前来看守矿上的炸药库,矿山才没有停工。爆破过后硝烟和粉尘会弥散在矿井内,至少需要8小时才能够大致消散。我打开头顶的矿灯,坑道岩壁上摸到的是两指深的岩粉。其实无须多看,它的气味在入矿井的一刹那就能够闻到。矿井内的湿度和温度让眼镜片一再模糊,粉尘气味挥之不去。金矿没有煤矿那样容易塌方和爆炸,这里相当安全,粉尘几乎是矿工唯一的敌人。
温州的包工头更在意的似乎还有某些传统。“他们好像不让女人下矿井吧?”下矿井前,陪我们来的二支队李副政委挠着头对同来的一位女孩说。开采已经承包给温州老板,段建民也很“尊重”开采队的传统,这位姑娘只能止步在矿井外。“没关系,以后去我们在柳坝沟的坑道,那是咱们部队的矿井,虽然没这么深,但是随便你进!”李副政委安慰她。
和通常人想象的有点不同,段建民说,采金业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日进斗金,而是一个薄利行业。哈达门沟金矿过去是包头九原区所有,但投产后却长期亏损。2000年5月中国黄金总公司控股82%,和九原区联营建成鑫达公司,将采矿能力从过去的每天300吨提高到现在的1000吨。“并不是所有的黄金都能够提炼出来。”段建民说。哈达门沟的金矿含量是每吨矿石含金3克多,鑫达公司的选矿冶炼回收率是86%,算是不错的效益。每年800公斤黄金的产量,利润不过3055万元,大型金矿的效益甚至比不上一个中型煤矿。采金业的现实就是这样。金矿的好处是安全,鑫达公司成立至今,还没有发生一例伤亡事件。对于鑫达矿业来说,最大的威胁也无法回避,那就是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资源枯竭。
从2000年到2007年,哈达门沟金矿已经累计生产了5903.3公斤黄金,价值65697.56万元,平均矿石品位为2.84克。段建民说,金矿的平均采矿成本是每吨矿石257元,折合成黄金价格,平均每克黄金的生产价格有140元左右,成本其实相当高。即便如此,连续多年盈利的鑫达公司目前仍旧有66%的负债率。哈达门沟金矿虽然后来由黄金部队二支队陆续提供了十余吨的储量,但随着矿山的消耗和矿石的逐渐贫化,金矿资源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转机。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哈达门沟金矿还能够开采10年,10年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储量提交,矿山便只能停产封闭,而投入的设备就基本报废了。
二支队的荒野游牧
内蒙古博物馆新馆展示的自治区资源排位,黄金根本就没有出现在前十之中。内蒙古首要的矿产是煤和铁,黄金不过是微小的行业。这一状况在整个中国其实也是如此。虽然中国开始成为世界黄金开采大国,但专家们指出,黄金产业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不过是很微小的一个分支。有业内人士甚至担心,如果中国黄金的储量和开采量不能有持续大的提升,未来中国黄金总公司的独立地位甚至都有可能被有色金属系统所兼并。段建民指着二支队李副政委说,我们的矿山未来怎么样,那就要靠黄金部队了。
段建民和二支队打交道多年,这话也并非恭维。在哈达门沟金矿提交鑫达公司开采这么多年里,二支队官兵其实一直都没有完全脱离矿区周边勘探。翟凤志说,部队在转交矿山后由于战略转移,曾经向有新金矿迹象的乌拉特中旗转移。翟凤志曾经在辽阳的武警四支队担任支队长,他在地图上指示了武警黄金二支队的找矿范围。“二支队的找矿领域是整个内蒙古的中西部,而东蒙地区则是四支队的找矿领域。”虽然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地广袤,但探矿却并非漫天撒网,占领大的成矿带,占领大矿,是黄金部队的首要战略。探矿权拥有排他性,从去年国务院的6号文件,一些特殊矿种已经禁止外资进入,这些过去对外资开放的稀有矿种,比如金矿,已经缩紧了外资进入的口子。现在在内蒙古中西部,二支队一共登记了29个探矿权,总共拥有1080平方公里的探矿面积,而这不过是内蒙古面积的很小一部分。
二支队在战略转移的6年间,先后在乌拉山—大青山、狼山—白云鄂博和二连浩特—锡林浩特地区找矿,最后在2004年重返哈达门沟地区。“因为在这里我们又发现了特大型矿脉,显示哈达门沟外围还有成矿带可能。”哈达门沟金矿田目前包括哈达门沟金矿区和柳坝沟金矿区两个矿区,如今二支队又在乌拉山北面的柳坝沟发现了新的金矿脉,这对鑫达公司来说,意味着矿山开采的延续,和更多的黄金、利润。
翟凤志说,柳坝沟的勘探从2006年开始,最少需要5年以上的勘察,这就是二支队两个中队官兵们需要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柳坝沟属于部队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合作的项目,当地政府在得知柳坝沟存在金矿可能后决定加快开发步伐。但是部队资金来自上级调拨,资金量有限,于是双方开始技术和资金合作。翟凤志说,过去部队没有和地方政府直接合作投资勘探金矿的历史,随着今年黄金指挥部的战略调整,地方政府开始向黄金部队提供资金,加快勘探过程。
这个勘探合作的转变体现出国家对资源的渴求,由此带动体制的渐变。1993年翟凤志还是二支队的中队长,当年他首次前往柳坝沟。“那时候对勘探投入还很少,1986年投入不过二三十万元,1987年开始把钻杆拉上山,投入才开始增加到100多万元。今年柳坝沟一年地方就投入了2200万元。”1986~1992年的7年500多万元的投入,最后发现了哈达门沟,翟凤志说,这是二支队至今为止成本最低、成效最明显的勘探成果。但柳坝沟的勘探困难就大得多,这主要表现在柳坝沟交通困难。“没水、没电、没路,运输成本高昂。”翟凤志说。
柳坝沟的探矿人
位于乌拉山北麓的柳坝沟距离鑫达公司矿区不过20公里,汽车一进沟口,柏油路突然消失在沟内的乱石中,同时消失的还有手机信号。汽车沿着被流水冲刷的谷底开始缓慢向山坡爬升,道路极其颠簸,越野吉普车不过是勉强“爬行”前行。李副政委说,这条土路还是部队用推土机推出来的,过去要进入沟里只能借助毛驴,最少要5个小时。在1小时的行程中,途中只见到一户养羊的居民。据说在部队进入时他们就已经安家在那里,至今仍旧独户一家。自然,部队是他们唯一的顾客,“一只羊的价钱,比外面贵一倍,爱买不买”,司机说。
随着汽车深入,漂亮的白桦林多起来,而风景却被泥泞的道路和到处堆积的矿石所破坏。二支队柳坝沟的主营地在一个山坳内,如今已经告别了过去的帐篷,有了用板房建造的半永久性营区。大门口牌子上还挂着地质大学的教研基地,边上的一个厕所,居然还写有“女”字。部队的人说,这是因为来了女同志没有地方方便。但下车放眼望去,眼前除了军绿色的人,就是军绿色的车,根本看不到一个地方上的人,当然也看不到女人。
柳坝沟目前有二支队的两个中队在探矿。在中队白连臣队长和樊永威工程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在另一条沟钻探的临时营区。这里由于条件所限,官兵们依旧住在帐篷里,“天冷了还好,热的时候最难受!”柳坝沟主营区已经通电,白队长说,最近鑫达公司为了解决部队的用电问题,自行投资将电引入了主沟。白队长笑着说,虽然柳坝沟的金矿未来归谁开采尚未定论,但鑫达公司提前投入这些基础设施,显然是志在必得。白队长解释,实际上,鑫达得到柳坝沟金矿的可能性也极大,因为对于国家而言,鑫达的基础设施是现成的,如果让另一个企业来开采,则将造成重复投资的巨大浪费。而此后从鑫达公司了解到的情况看,他们基本上已经获得了整个乌拉山矿区的探矿占有计划,实际上执行探矿的是武警黄金部队而已,毕竟勘探不像采矿那么容易。
柳坝沟岔沟的临时营地两侧,两台钻机正在钻探。战士们围在钻杆旁,打出的岩芯一段段放在旁边的盒子里,需要标记,然后送到化验室化验。一台钻机就在营区附近的平地上,樊工程师说,这台机器是国产的,而部队最新的钻机从国外进口,价格高达上百万人民币。从钻机的更新能最直观看到黄金部队装备的变化。过去部队钻机全部依靠人力组装拆卸,卡车运到沟内后,组装就需要半个月,钻探需要半个月,拆卸又要半个月。“现在国产和进口的先进钻机直接就安装在汽车上,只要汽车能够开到的地方,随时可以停下来开钻。”樊工程师指着对面山坡上的另一台钻机,那让人回忆起过去的老井架。在没有路、钻井车上不去的山坡上,依旧需要官兵们肩扛手抬,将钻机零件搬运上去安装。说到底,勘探还是人的活儿。
“我们这里已经发现了多条金矿脉。”樊工程师指着岔沟对面的山,用手斜着比划了一下,“其中一条金矿脉就像这样,斜着下去,我们就要从山坡上打钻下去,看看它到底有多厚,多长,最后确定它的储量和品位有多少”。这样进行勘探测量后完成的填图,就找到了地下黄金的秘密。此前在二支队长翟凤志上校位于呼和浩特的办公室里,我就曾看到一张这样的填图。据说这样一张图的价值对于那些试图私采、偷采金矿的人来说,便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价格。黄金指挥部新闻工作站站长吴天鹏说,武警部队除了采矿,护矿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他个人就曾亲眼看到过盗采金矿的人,如果没有这些地址填图做指导,他们私打矿洞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浪费,同样也有对自己生命的威胁。翟凤志上校曾指着填图对我说:“你看到的红色区域就是金矿,这些标注的数字则是我们将要继续打钻的深度。一旦探测完毕,这些红色的区域可能将继续往深处延伸。”
这些一点点扩大的红色区域的背后,是另一种单调的颜色和生活。绿色的草地,绿色的帐篷,绿色的军装和那些涂有绿色迷彩的车辆。我在临时营区碰到二支队荣获“全军自学成材十大标兵”称号的刑喜平中校,这位看起来有些消瘦的中校军官,长年在野外工作生活,直到今年家属才来到包头定居。刑中校说,这里的干部好不容易探亲回去一次,往往是闪电结婚。“有的家在新疆的,几年回去一次,见了面不赶紧结婚,第二次再回去你找谁?”
资金的投入,设备的先进,让黄金部队在技术和工作条件上发生着越来越快的变化,唯有找金人在野外的生活状态,即便生活条件再改变,也难以改变单调和枯燥。刑中校指着帐篷外的汽车说,现在部队的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这台洗澡车可以一次提供8个人的淋浴,在过去这是不可想象的。现在部队甚至在柳坝沟主营区安装了反射式信号接收器,能够接受到手机信号,对于年轻干部来说,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进步。但在临时营区,电还没有引进来,太阳即将落山。这些寻找黄金的军人工作之余的生活,很快将再次被群山笼罩在黑暗和沉寂中。■ 金人哈达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