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馆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劳乐)

闲逛到某小城,看到一家饭馆,灯箱上打出的招牌是“武林江湖菜”,背景用的是1998版郭靖和黄蓉的经典剧照。

正是饭点,一时好奇也就进去了。店铺还算宽敞,但并无多少古风。“天下英雄风云际会”之类的字句自然要挂些,可惜只我们一桌客人。翻开菜单更失望了些:机巧得只合当传说听的“玉笛谁家听落梅”或“二十四桥明月夜”原本就没奢望尝到,堪称“武林当家菜”的叫化鸡不在其中着实令人遗憾。从菜单上看,武林中正流行打狗棒法做的烤羊腿和降龙十八掌做的烧猪蹄。最后点了借用黄蓉“秀外慧中”意境的白菜烧粉丝,外加服务员极力推荐的炖小鱼贴饼子。“炖小鱼”一道本是当地名菜,故而得以免去“铁掌水上漂”之类的江湖虚名。

饭馆的介绍上说,这套“江湖菜谱”乃至使用的餐具都是申请了专利的。餐具确实带了几分古朴,黄蓉白菜也够精致,然而我还是后悔没选择隔壁的驴肉火烧。即便英雄兼饕餮如洪七公,鸳鸯五珍脍也只能偶一为之,毕竟太过麻烦。武侠小说里江湖豪侠们下馆子虽是常事,一声吆喝要来的也多只是酒和牛肉。为守护兴云庄,李寻欢曾在孙家酒馆包吃包住1年多,他的每餐饮食在书中交代得很明确:一碟豆干、一碟牛肉、两个馒头和七壶酒。倘若觉得间或咳半口血的李探花啃馒头有欠风雅,重点记那七壶酒也罢。

在小说外找真正的江湖馆子,其实无需一定看专利牌号,馆子的招牌甚至也不重要。上大学时学校后门有条饭馆街,街上有两家馆子名号特别,一家“聚贤庄”,一家“多情楼”。然而,“聚贤庄”中并没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热闹场面,那家的老板和伙计是体贴的大妈大姐,落座的也多是斯文女学生,反倒“多情楼”从老板到伙计都是魁梧大汉,店中也终日推杯换盏之声。无论招牌叫什么,一家真正的江湖馆子中理应男客多于女客,而且独守一盘尖椒土豆丝或西红柿炒鸡蛋埋头苦吃的单桌客人越多江湖味越正;要酒不必废话声明是特级的还是无醇的,点菜倒要说清是不是要“盖饭”;店中某处肯定会招摇扔着至少一箱啤酒的空瓶,结账时永远喊不来四处奔忙的老板。

而老板甚或伙计是最能决定一家江湖馆子的氛围的。在我心目中,这其中堪称为“神”的一位却并非出自武侠小说。“我每天晚上都很不愿意打烊,因为可能有人要上餐馆。”海明威笔下老侍者的这句话足以令无数曾于夜半落寞者动容。“人所需要的只是虚无缥缈和亮光以及干干净净和井井有条”一说未免有些啰嗦,反不如小说的标题《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来得直接,而这也该是对一家江湖馆子的最低以及最高要求。我并未指望身边的江湖中出现老侍者那样的神人,但也幻想哪天至少能碰上个勤勤恳恳的孙驼子,因为我一直坚信,江湖中有一门派至今隐身史册之外,而我私下对他们的敬称是:“庖隐门”。■ 小说馆子江湖

上一篇: 李子和醋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