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报晴雨表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实现营业收入56464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净利润总额5533亿元,同比增长16%,按加权平均法计算,实现每股收益0.233元,同比增长7.12%,创出近年来新高。虽然主营收入和净利润仍然保持不错的增长速度,但和去年同期的增速——主营收入增长34%,净利润增长66%——相比,2008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这也让很多人有了继续看空市场的理由。
事实并没有数字看上去那么悲观:第一,2007年上半年的高增长建立在2006年的低基数之上,而2008年上半年则建立在2007年的高基数之上,所以不能以增长速度做简单对比,而且,16%的增长速度依然不慢;第二,2007年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收益,大部分是上市公司在牛市行情里的炒股所得,具有相当的水分和不可持续性,而今年上半年很多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则为股市的不景气所累,最终影响到公司的净利润,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比看上去要好;第三,一个更真实的指标是看主营收入,今年上半年28%的增长和去年34%的增长,客观体现了外部需求放缓带来的影响,6个点的主营收入差距,和50个点的净利润差距相比,显然前者更能说明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的真实状况——外部需求疲软使得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更大的影响在于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成本上升,使得净利润增速落后于主营收入。
2008年上半年,除了少数行业负增长之外,A股大部分行业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净利润增速居前的行业有煤炭、银行、房地产和电信等,最赚钱的行业当属煤炭股,不过以在A股市场的权重来看,银行股对上半年市场的利润增幅贡献最大,14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9%,新增净利润900多亿元,几乎和A股市场全部新增利润相当。能源和公用事业的净利润减速最大,能源行业的净利润同比减少30%,公用事业的净利润同比减少80%,这两个行业的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受行政限价所累,因为在A股市场权重很大,这两个行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500多亿元,吞噬了其他所有行业的新增利润的一半多,严重拖累A股市场整体盈利水平。由此也可以看出,要素价格的扭曲不仅和能源行业相关,其实也已经扭曲了整个A股市场。
由于A股市场的整体盈利水平由少部分权重公司决定,其他很多中小公司虽然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高增长,但是由于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下降,最终也不得不加入跳水的行列。所以,A股市场未来的走势和估值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权重股的业绩,尤其是上半年的“绩优生”银行股和“绩差生”石油石化股。
银行股上半年的增长主要来自2007年的6次加息,包括几次不对称加息,使得银行的存贷息差扩大,类似其他行业的提价效应。2008年的存贷息差并没有进一步扩大,这将使得2009年的银行业绩增速放缓,但与此同时,紧缩的货币政策将会在明年有所松动,银行的信贷规模增速也会扩大,这将从另外一个方向拉动银行股的增长,也就是说,银行股在2009年大致呈现这样的局面:主营收入的增速加快,但是毛利率有所下降,而最终净利润受到多大的影响,视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而定。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走势也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并最终通过拨备覆盖率来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在宏观调控预期的打压下,银行股在今年上半年一度成为领跌龙头,随后投资者慢慢发现,银行股的业绩并没有大幅下滑,反而成为支撑市场的中流砥柱,于是,在最近2个月时间里,在其他股票继续杀跌之时,银行股开始慢慢企稳,如果未来紧缩的货币政策出现明显松动,业绩优秀的银行股有望成为反弹先锋。
石油石化和电力行业成为市场最大的负担,2008年上半年,电力行业的净利润同比减少了119亿元,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实现净利润577亿元,同比减少了531亿元。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几家龙头公司,比如曾经的“赚钱机器”中国石油,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84亿元,同比下降36%,中国石化实现净利润93亿元,同比减少73%,华能国际则从去年同期30亿元的盈利变为将近5亿元的亏损。这些行业的亏损原因非常简单,就是行政限价所致,石油石化和电力行业成为通货膨胀的牺牲品,从而也带动A股市场沦为通货膨胀的牺牲品。
好消息是,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大幅下降,大大减轻了下半年乃至明年的通胀压力,同时,经过上半年的种种努力,国内的CPI指标也开始明显回落,6%以下的CPI已经指日可待,这些都给下一步理顺资源价格提供了较大的调整空间。如果下半年资源价格慢慢放开,这些超级权重股的业绩将会得到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石油和电力等价格上升会给下游部分行业带来成本压力,从而消减其利润空间,相当于A股市场上下游的一次利润重新分配。但从整体上来看,理顺资源价格对A股的利好远远大于利空,因为权重股业绩上升将会提升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反过来看,在过去半年时间内,油价和电价被压制的背景下,很多行业虽然享受了资源价格低估带来的超额收益,但由于市场整体盈利能力下滑,从而带动整体估值水平下降,一些公司即使呈现出高增长的态势,最终也享受不到高增长的估值。所以,即使未来资源品价格上升会带来某些行业的利润下降,但是对公司股价而言,估值水平的提高足以弥补利润下降带来的损失。
如果剔除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几大特殊板块,A股其他行业在上半年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7%,净利润同比增长31%。31%的净利润增幅依然是一个高增长水平,而且难得的是,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净利润增幅竟然超过了27%的主营收入增长,其间的原因在于所得税率的大幅降低。另外,据有关报道称,企业增值税改革目前已经被提上日程,如果这个企业最大税种能够下调税率,对于A股也将是一大利好。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业绩在上半年出现了明显分化,这恰好体现出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制造业上半年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下降11%,服务业主营收入增长26%,净利润同比增长47%。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冰火两重天,对中国经济的现状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前者的压力主要来自出口放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减少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而服务业的高增长,充分体现了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其实也是中国股市的转型之路,而对于投资选择而言,显然也需要与时俱进的转型。
上证指数在9月5日盘中跌破2200点之后,静态市盈率已经和2005年的998点相当,也就是说,以静态市盈率来看,A股市场已经处于历史低点,悲观者开始将眼光投向了市净率(PB),认为目前3倍的市净率和1.7倍的历史低点相比,仍然有很大的下跌空间。没有人能够准确判断出市场的底部,不过认为市净率要和历史低点接轨的观点有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忽视了A股市场服务业的壮大,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在最近两年几乎成为A股市场的中流砥柱,而制造业在市场所占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和制造业相比,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属于轻资产行业,后者属于重资产行业,服务业势必享有较高的市净率估值。所以,如果以市净率作为估值标准,今天的A股市场的市净率不可能和历史低点接轨。
A股市场的跌幅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排名第一,除了投资者的过度反应之外,服务业比重过低其实是很重要的原因,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市场,更容易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直接冲击,而服务业则没有这么敏感。比如原材料成本上升问题,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冲击显然大相径庭,比如欧美成熟股市的服务业比重超过70%,虽然一样面对全球性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所受冲击远小于中国,股市跌幅也同样小于A股。同为新兴市场的印度,因为重服务业轻制造业,股市的跌幅也远不及A股壮观。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今天已经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投资和出口的作用将会逐渐转移为内需拉动,低成本的制造业优势将会逐渐减退,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将慢慢壮大。而中国经济的转型路径最终也会影响到A股的市场结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此消彼长,也是股市一次估值重建的过程,通常而言,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功能,会对实体经济的转型做出更快的反应。■ 市净率晴雨表a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