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耕地撂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沛灏)
我的家乡是一个300多人的村子,也是一个传统的水稻种植村,一季早稻、一季晚稻、一季小麦或油菜,在集体经济年代,每年要向国家出售几十万公斤商品粮。1995年前,尽管每年都有一大批青壮劳力外出做工,但是村子里、田野上、山峰中还到处晃动着青壮年的身影。放眼望去,不是满畈金黄的稻谷,就是满畈翠绿的油菜,让人心旷神怡。1995年以后,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了,剩下50多人全部是老弱妇孺。前些时,一家不慎起火,因无青壮劳力在家,眼睁睁地看着烈火燃烧,待消防车赶到时,房屋已成瓦砾场。更让人叹息的是,许多良田好地不是种速生杨,就是种棉花,再或是种莲藕。还有的干脆荒着晒太阳。并且再也无人种两季水稻了,大都是种一点水稻,说是搞个口粮,再种一季经济作物,搞点零花钱。与我家乡相邻的村子,许多良田好地也是荒着,长满野草。
我的一个族兄说:种两季水稻太辛苦了,现在孩子们都外出打工去了,仅靠两个老人种田,忙不过来。而且化肥、农药、农用机械、劳动力的价格是连年上涨,3年不到就翻了一番,投资成本太大划不来。特别是今年,尿素涨到了140多元一包,复合肥也是100多元一包,连原来20多元一包的碳酸氢铵也涨到了50元。粮食价格与农资价格相比,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搞得好,一亩田大约可以赚个二三百元,搞得不好就要倒贴,所以没有多少人愿意种田了。如果不调整政策,让农民有利可图,仅靠行政问责是不可能解决好耕地撂荒问题的。 水稻种植业耕地三农农民撂荒农资农业
上一篇:
我的减负生活
下一篇:
特殊党费需要特殊收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