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延迟的比赛

作者:曹玲

一场延迟的比赛0( 8月16日,意大利4人双桨赛艇选手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训练 )

平地起风雷

麦克·唐纳(Mike Tanner)已经记不清自己在8月14日去了几次气象服务办公室。如果风平浪静的话,他一天去两三次就够了。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赛艇区一边是观众席,一边是一个两层的办公楼。麦克·唐纳在二楼工作,墙壁全是透明玻璃,抬头就可以看见赛道和天空。

作为国际赛艇联合会的技术代表,除了确保器械完好、赛道安排相对公平外,保障比赛在合适的天气下进行也是他的重要职责。去年“好运北京”2007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时,他已经对北京的夏天有所了解,但是“今年天气状况似乎更加复杂,8月10日就遇到大雨,部分比赛推迟,今天同样不太顺利”。

赛艇被称为“天气敏感型”项目,温度、湿度、风雨都会对比赛成绩造成影响,甚至前后两组比赛天气也会不同,比赛成绩不具有绝对的可比性。所以,赛艇比赛没有世界纪录,只有赛时最好成绩。为了保障比赛顺利进行,中国气象局应国际赛联的要求,专门安排了3名天气预报员驻守赛场实时观测天气,工作时间从每天早上6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20点。

按照常年经验,顺义地区下午的风速更小、更稳定,所以奥运期间比赛全部安排在下午进行。8月14日下午,赛艇比赛共有11个项目,其中4个项目将决出争夺前8名的资格,开始时间是14点10分。

当天一大早,麦克·唐纳接到的预报是阴有小雨,预报员告诉他不会影响比赛。中午11点45分,他接到预报员韩晓峰的电话后匆忙下楼赶到气象服务办公室,提出一连串问题:“风向是什么?最大风速会有多少?有雷的可能性有多大?几点会下雨?”

交互式短时临近预报系统上,雷达回波图显示北京东边有一块深色区域,西边有一块深色区域。深色表示空气中的颗粒含量高,这些地方出现了强降雨、中心区域发生雷雨的可能性极大。通过实时雷达和闪电定位数据,预报员能够得知雷阵雨距离场馆有多远,大概多久会到达。

赛艇比赛最大的威胁不是风也不是雨,而是打雷。“有时候大雨仍然可以比赛,但是一旦打雷,就有可能出现被雷击中的危险。为了保护运动员安全,我们绝对不允许比赛在雷雨天气进行。”麦克·唐纳告诉本刊记者,作为赛艇业的资深人士,这已经是他第5次参加奥运会了。

预报员康志明判断,有雷开始逼近,1小时内很可能出现雷雨。

12点15分,韩晓峰开始打电话给赛艇竞赛部主任:“气象办公室呼叫,即将出现雷雨天气,20?30分钟内就可能出现雷雨天气,东西方都有强对流,本地生成的对流也在发展,发展很快,预计会持续1?2小时。”

过了不久,麦克·唐纳再次从楼上下来,开始不停地追问预报员,“能知道雨会持续多久吗?”“雷雨系统距场馆20?30公里,从东面过来要30分钟,建议暂停训练。”韩晓峰说。

阴沉了半天的天空忽然下起雨来,一时间狂风大作,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红色的赛道浮标在水中摇来晃去。在听到召回的命令后,下水训练的运动员们纷纷赶回岸边。

12点40分,赛艇委员会决定延迟比赛。1点40分,比赛被确定延迟到下午15点半开始。

2点40分,仍旧雷雨交加。观众早已入座,志愿者给他们送上雨衣,但是仍有人被冻得哆哆嗦嗦。

1小时后,北京市气象台更新了预警信号,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指出由于受强降雨云团影响,预报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将出现短时暴雨,并伴有雷电。

天气越来越差,风变来变去,从南风变成东风又变成北风,最大风速达到6?7米。麦克·唐纳皱紧了眉头,反复询问预报员:“现在最大的危险是什么?能看出接下来的趋势吗?明显吗?”雷达回波图显示,南边的雷雨向西北方向移动,刚好经过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北边的雷区也向这个方向移动,已经到达附近,“会持续1小时”。

赛艇比赛在赛前需要运动员下水热身40分钟,如果此时试水无望,只好取消当天的比赛。15点半,赛场上空响起广播声:“由于天气原因,国际赛联决定将定于今天下午的赛艇比赛推迟到明天下午……”

4点钟,韩晓峰看着雷达回波图说:“我们被包围了。”屏幕上,北京周边全是一个个红色的椭圆,每个椭圆都意味着携雷带雨的天气系统,可能还会有大的雷暴出现。此时,预报员崔永义已经开始哼哼,“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

麦克·唐纳似乎还不死心,他那消瘦的身影又出现在气象服务办公室。“6点钟会是什么状况,能不能进行训练?”“那时候已经没有雷,但是看不到一点雨停的希望。”康志明回答。

过了一会儿,飘着细雨的水面上,出现了黄色的赛艇,运动员们身着黄色长袖训练服继续下水训练。

紧盯雷达图像的医务官

胖乎乎的德国籍医务官尤尔根·斯泰因纳科(Jürgen Steinacker),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乌尔姆大学运动与康复科主任。

如果比赛正常进行,他应该出现在终点区。那里长长的码头上每隔一段就放置多个水桶,里面装满冰水和毛巾,大冰桶也守候在岸边,供运动员随时使用。在北京炎热的天气情况下,划完2000米赛程后,有些体能过度消耗或者中暑的运动员纷纷倒在终点码头,有时甚至同时会倒下三四名运动员。比如8月12日的比赛,一名埃及运动员就在冲刺后倒下了。斯泰因纳科需要迅速指挥医疗队对他们进行现场救治,并送回医疗站。

而8月14日下午,他有一半时间都守在气象服务办公室,盯着电脑显示屏看那不知能否看懂的雷达回波图。除了温度、风速、紫外线强度等正常的预报之外,预报员还需要提供每日水温供医务官参考,如何给运动员提出赛前准备建议。

“人体产生的能量只有20%用于机械运动,80%以其他形式流失。如果用600瓦的能量来比赛,同时会有2400瓦的能量被消耗。如果空气湿度、温度升高,能量流失的比例更高。”他告诉本刊记者,“一般我们建议,温度超过32℃就最好不要训练,运动员需要每天饮用2升水,这还需要根据训练时间和气温增加。

北京的天气很复杂

虽然雨一直下,但是这里的气氛却很融洽。康志明告诉本刊记者:“传统的天气预报通常不用和‘客户’见面或交谈,但是在这里要不断地和他们沟通,有时候这么做并不容易。不过唐纳先生和气象服务人员打过很多交道,他能更好地理解我们。他知道‘有可能’的意思,他也能理解今天预报的难点在于有些降雨系统是本地生成的,很难预测,而10号那场大雨是移动性的天气系统,相对容易预报。”与此相对比的,是不时进来询问状况的转播商,他们常常想得到一个非常精确的结论:“到底几点雨会停?两个小时后到底会不会下?下多大?你能确定明天不下雨吗?”

天气预报中很难使用“确定”这个词,而北京的夏天更是变化莫测。据常年统计结果显示,奥运期间正值北京多雨时节,平均每3天要下一场雨,并有1/4的天数会有雷和暴雨出现。

为了更好地提供预报服务,气象部门给预报员准备了很多高科技法宝,硬件如“风云2号”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仪、测风仪、GPS、微波仪……软件如参加B08FDP项目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个短时临近预报系统,每个预报系统都能独自工作,集中预报两小时内、直至半小时内的天气变化,最后将各自的预报结果提供给奥运气象服务中心的预报员。

其中令3名天气预报员称道的,是科技含量看似并不高的微型测风仪。它们排列在赛道两旁,像12个小型电风扇,风一吹就“呼啦啦”转个不停,收集的数据随时传回信息系统。“它们的可贵之处在于首创。”康志明告诉本刊记者,“普通测风仪测的是10米高空的风,而赛艇比赛要求提供水面上的风,需要每秒1~2米的精准度。通过1年的数据分析,我们获得了关于风向和2米风速的总体模式,2米风比10米风会微弱1~2米/秒。”

从7月22日开始,他们就驻守在顺义,没有休息过一天。第二天原本是个机动日,没安排比赛,可以松口气休息休息,“不过,看来比赛全要推到明天了,我们还要继续战斗。”康志明说。■(文 / 曹玲) 赛艇雷达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