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也翻身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A股也翻身0

阴跌不止的A股终于在8月1日下午迎来了百余点的反弹。反弹开始于下午1:30后,正是港股休市期间,7月来备受诟病的“跟跌不跟涨”的市场魔咒,似乎在这一刻有望破解。不过,看过7月市场之积弱,就很难得出A股能强于周边市场的结论。

此前7月的最后一周里,“跟跌不跟涨”的特征被A股发挥到极致。周一晚上国际油价小涨了1.19%、美股大跌2.11%,周二股市开盘即跳空低开,全天沪深股市分别下跌了1.81%和1.82%。周三,由于隔夜油价大跌了2.04%、美股大涨了2.39%,即使很看空的人也认为A股市场会跟随上涨,投资者等来的也是预料中的上证指数高开34点,但随后的走势却是一蹶不振,全体最终却下跌了13点。周四,市场氛围更让投资者感到必涨无疑,众多媒体同时发表评论看好后市,隔夜美股继续上涨1.63%也为A股市场的反弹提供了上涨的市场背景,然而现实再次让投资者深深地失望:沪深股市双双下跌并出现恐慌性抛售,两市共有400多只个股跌幅在5%以上。

“跟跌不跟涨”几乎贯穿了整个7月份的走势。7月11日,国际油价一度突破147美元,美国“两房”危机爆发,全球股市跌至低谷。然而,素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全球市场此时已经是最后一跌,国际油价连续多个交易日大跌,美国政府也紧急出手挽救“两房”危机。到23日,随着油价大幅回落,海外股市均快速回升,美国主要股指较7月15日的近3年低点反弹超过5%;香港恒生指数23日收盘较16日的低点反弹了10.22%。相比之下,A股市场虽比7月3日的2566点有了不菲的升幅,却在7月中下旬的反弹中显得异常吃力,尤其7月22日的油价跌幅逾3%,23日的亚太股市全线上涨,恒生指数涨2.69%、印度股市大涨5.94%,唯独中国A股和越南股市下跌。

“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来源于香港地区股市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一个传奇:这期间香港股市不断重演这样的升跌轮回。直到后来,投资者意识到规律,纷纷提前买入,使“翻身”时日不断提前,才没有人再提及。不过,今年市场又应验了这一说法,整个7月份虽只升629点,但已是连跌两个月后首次上升的月份。5月份港股跌1222点,6月份更大挫2431点,7月份600余点的升幅可谓绝处逢生。

其实,“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并非全属偶然,乃是投资者“生物钟”作用的结果。通常,股市在经过3、4月份的年报期后,由于缺乏消息支持,5、6月份大市多数偏淡,但到7月份普遍都会回升。一方面是经过5、6月份的传统淡季之后,股市低迷,估值变得有吸引力了,开始有长线资金抄底;另一方面,基金和机构7月份布局下半年投资计划,并要赶在月中放暑假之前完成投资组合。并且,7月份也是大中型公司公布中期业绩的月份,大中型公司的业绩通常稳定优异,有了业绩支撑,股市自然向上。即使“五穷六绝七翻身”不再敏感的今天,自2003年至今,港股7月均是上升市。

既然“翻身”的基本力量来自于基金和机构,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唯独A股市场缺乏活力。7月份,A股市场的交易量持续下跌,基金和机构的观望乃至离场是主要原因。通过对7月份十大净买入和净卖出的交易席位分析,买入前十大席位主要是QFII资金和券商自营资金,前十大席位合计买入81.54亿元。卖出前十大席位中,基金成为最大做空者,共卖出102亿元,保险资金也在卖出机构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占有4个席位。十大卖出机构合计卖出212亿元,远远超过了十大买入机构。显然,秉承了海外投资理念的QFII持续买入,他们的买入行为本应使得A股市场追随周边市场上升,可力量上,却远不是基金和保险资金的对手,在基金和保险资金的强力做空下,A股只能“跟跌不跟涨”。

截至7月,偏股型基金手中持有现金高达4700亿元,保险资金持有的资金余额更高达2.7万亿元,按10%的投资A股上限也足有2700亿元,但恰恰是这两大最有买入实力的力量在做空市场。今年4月到6月间,仅保险公司在A股市场就减持900多亿元,是最大的空头。而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下跌和持续的赎回潮似乎已经使这一牛市中的主力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能力再主动调控市场了。诸如煤炭和钢铁等基金重仓股不时跳水,显示了基金的无能为力。

“五穷六绝七翻身”之后,投资者期盼奥运红八月的到来。8月1日的反弹也来自于奥运概念股的纷纷涨停。可惜的是,这已经是一个多月来第N次炒作此概念,号召力尽失。■ 股市翻身美股a股市场

下一篇: 遇见1/10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