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世界与奥运会的相互改变

作者:张斌

1960年,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年份。春节前后,我们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中国航天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快到年底的时候,我们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国际上,非洲一年便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因此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美国在3月份宣布向越南派兵3500人,“越战”来了;卡斯特罗将古巴所有企业国有化;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美苏的“冷战”对抗已经上升到了太空层级,美国人先是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苏联随即回应了人造卫星“伴侣四号”的漂亮升空。8月份,苏联更是再一次领先了美国人,他们再一次把两只可爱的小狗送入太空。这些史实通过任何一个搜索工具都可以立时出现在你的电脑屏幕上,其实键入“1960年”这个关键词,更多的搜索结果是指向“1960年罗马奥运会”。

从亚马逊网站上订购的《1960年罗马:改变世界的奥运会》前几天到了我的手里,说实话,是标题激发我点击鼠标完成了购买。罗马奥运会太陌生了,比1960年本身还容易被忽略掉,此前记住的唯一理由就是那个带有罗马城徽的奥运会标志。书拿到手里之后,仔细端详,作者大卫·马拉尼斯的名字甚是显眼,一行小字注明此君是1993年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得者,曾经在《华盛顿邮报》供职,写过两本大多数中国人不会有丝毫兴趣的书。这本与奥运会有关的书籍其实更像是一本政治历史读物,据介绍马拉尼斯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通过一届奥运会作为进入冷战年代的入口处,新鲜独特。虽然还没有机会也许今后也不定会通读这本非常有趣的书,但仅就关键章节的内容看,马拉尼斯并没有能力完全向我们解释清楚奥运会到底是如何改变“冷战”阴霾之下的世界的,反倒给我们这些看客一个更为鲜明的感觉——明明是世界在改变奥运会嘛。

100年前,因为火山爆发,罗马被迫放弃了奥运会的主办权。国际奥委会直到50年代才找到机会重新给罗马一个机会,在13个申办城市中,罗马最终获胜。作者马拉尼斯没有像其他介绍单届奥运会的作品那样详尽交待申办的过程,他迅速就把我们带到了“冷战”的宏大历史现场。1958年7月21日夜色之中,美国一支田径队飞抵莫斯科,这是标准的“田径外交”,这一年年初美苏刚刚签订了《美苏交换协定》,后来在列宁体育场举行的美苏田径对抗赛被认为是缓和两大阵营关系的小小举措。那个年代,美苏在所有战线上展开激烈的对抗和竞争,奥运会上两国的竞赛可以用来诠释“体育是和平时代的战争”这个命题。48年过去了,美国人至少在这本书里一直耿耿于怀的是苏联运动员的身份问题,那个时候奥运会的“业余性”好似姑娘的贞操那般重要。很明显,苏联以及东欧阵营的运动员全是在举国体制之下,而美国人自己几乎是变态地甄别着美国运动员的“业余纯度”。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得主、美国小伙子卡尔霍恩在罗马奥运会之前被美国田径协会禁赛一年,理由是卡尔霍恩与女友一起参加了电视节目《新郎与新娘》节目,让美国人看到了这个体育明星的婚礼,节目作为酬劳向其赠送了礼物,仅仅是因为拿到了礼物,美国田径协会便认定卡尔霍恩以自己的业余运动员身份非法获益,因此实施禁赛。更有意思的是,美国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十项全能名将约翰逊,因为经常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跑道上训练而结识了在那里健身的著名演员基尔克·道格拉斯,后者向这位身材魁梧的黑人小伙子发出邀请,希望其能参演电影《斯巴达克斯》,美国田径协会断然拒绝,理由同样是“非法获益”。这部片子1961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完全以业余身份参赛的美国队在男子田径方面仍然是成绩斐然,但是丢掉了最看重的男子100米金牌。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是德国人哈里,美国人用几乎是最刻薄的言语记述哈里的为人。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给予希特勒沉重打击的杰西·欧文斯1960年的时候赶到罗马为芝加哥的一家报纸撰写评论,哈里公开拒绝了欧文斯的采访,美国人坚持认为哈里那时候还在被纳粹精神余孽控制着。有关哈里的不仅仅是金牌,还有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份桌面底下的运动员装备赞助合同,哈里不仅践踏了业余性的天条,而且同时与两家制造商签约,他比赛时穿阿迪达斯跑鞋,登上领奖台的时候穿的则是彪马。

那个年代体育领域的兴奋剂异常猖獗,类固醇的药物开始被广泛使用,国际奥委会和单项体育组织无力干预。直到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丹麦100公里自行车运动员简森比赛中摔倒在路边猝死、创造了奥运历史的第一件兴奋剂丑闻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兴奋剂是可以杀人的。8年后,国际奥委会才建立了反兴奋剂组织,开始了与兴奋剂斗争的漫漫征程。那一届奥运会CBS做了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商业性质的奥运会转播,但是那时候卫星技术还不发达,CBS每天要把录像带通过喷气式客机带回纽约剪辑后播放,由于飞机上温度过低,负责送带子的人不得不把录像带夹在腋下。

冷战年代的奥运会自然有其特殊之处,马拉尼斯记述在罗马奥运会之前,莫斯科其实已经用导弹已经击落了美国人的U2侦察机。奥运会结束前几天,赫鲁晓夫抵达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东西德最后一次携手入场,从那一年开始筹划建筑的柏林墙一年后就竖立起来了。这届奥运会与中国人有关的一幕出现在开幕式上,台湾地区代表团入场的时候,有人打出了抗议的标语,原因是在强大中国的压力下,国际奥委会禁止台湾以“中华民国”的称谓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此举就是为了回击“国际体坛的两个中国”,社会主义阵营至少让国际奥委会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文 / 张斌) 苏联奥运会世界罗马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