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课里课外的学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一个同事被公派到日本学习,经常在网上跟我聊一些日本见闻。一天,他很郁闷地说:“今天又被刺激了一下。一个大连的小学生代表团100多人到日本交流访问,结果日本方面的学校专门准备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全校学生用中文唱得非常好,完全和中国儿童唱的一样。而我们这边的100多人会唱会哼这首歌的不过20多人,我当时感觉非常尴尬。日本老师问我,《茉莉花》不是中国知名的民歌吗?我也只能说,东北的学生可能对这首江南的名歌不太熟悉。然后双方代表致词,日本小学生就说希望大家交朋友、大家玩得愉快,我们这边的小学生直接拿讲话稿念,可谓用词考究,意义深远。”
说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了,其实还是依然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而且是越来越厉害。除了艺体生,其他学生好像都不能在课堂上真正学到音乐、美术了。学校的美术课、体育课也只是陪衬,有的老师更直接说:“如果要想学习,下来到我的培训班。”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以训练为主体,包括语文教学,一篇优美的文章,被老师弄得支离破碎,学习一篇课文就要做预习、复习类的练习册,还要一个词语抄很多遍。学了半天,还是模式化教育下的产物。难怪有人希望北京大学的孔庆东教授讲一下初中的课文,刻成光碟给孩子看,课里课外,都会有学习。
多年前,孙云晓的《夏令营的较量》让大家感到心惊肉跳。现在看来,当时的情形可能改变也不大。(文 / 小袁) 课里学习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