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的速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5 月 22 日,装备齐全的防疫 人员进入重灾区北川 )
汶川大地震至今已过去 3 周。大地震发 生后,被记录下来最快的反应速度是,14 分钟后,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即开始 集结。而空降兵部队部队长王维山少将在接 受采访时告诉本刊记者 : 空降部队在当晚就 部署准备完毕,5 月 13 日早晨就到达机场, 中午到达灾区。这一天,人民空军空运的部 队近 5 万人,而运送专家、各种物资、药品 的飞机,从 5 月 12 日下午起就呼啸了一夜 没有停息。
这是举国的迅捷动员,其动员能力第一 次出乎想象。在 72 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中, 人民军队调动了包括空降、防化、海军陆战 队在内的 20 多个专业兵种,10 多万名精锐 兵力,运输机、直升机出动 300 架次,仅 军队医疗队就派出了 70 多支。而各地的医 疗救助、帐篷、救灾工具,从四面八方,通 过各种交通工具涌往灾区。几乎所有相关专家也都被调度到一线,集中科学决策。国家 的口号是,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幸存者生命。 这种不惜代价不仅体现在军队的迅速集结中, 也体现在政府停止正常公务,将所有工作重 心全部转向灾区,将不顾一切救人变成压倒 一切的职责。这是迅速完成的和平年代战争 动员状态,倾全国之力所构成的超强的能力, 遮蔽了所有准备与装备的不足与匮乏,以压 倒一切的气势有效控制了这场发生在人口密 集地区的大灾难的死亡人数,阻击了次生危 害的可能发生。截止 6 月 1 日,国家为此投 入的资金已达 226 亿元,还远未统计各方在 救援中的消耗。与国家资金相对应的是,截 止 6 月 1 日,国内外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已达 415 亿元。
一场特大灾难凝聚出这样一种举国的实 力,灾区于是彻夜被救援直升机的轰鸣声笼 罩,人民子弟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深入 震区深山去救助那些最普通的生命。于是, 那些在废墟中被营救的幸存者们在医务工作 者与志愿者的呵护下,被簇拥着送进过去也 许只有特权才能享用的专列与包机,运向全 国各地最好的医院,享受最好的免费医疗服 务。任何一个普通生命的价值由此都真正高 于了一切,同胞的概念再次那样地温暖人心。 血浓于水、心连着心,祖国由此也真正成为 温暖大家庭的象征。
也许,这不能仅以速度与效率来描述。 调动一切能调动的力量,打通所有不应有的 条块阻隔,13 亿同胞由此被这种调动合力而 成一个整体。这次的危难救援,也许能使我 们有机会更深入地发现这一中国特色的制度 设计的效率与效力——对这一体制最新的观 察来自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他说 :“这种体 制就其具体功能而言,带有临时性、紧迫性 和较强危急处理特点。就其本质而言,它又 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既是一种工作 机制,更是一种政治实力。”
( 5 月 13 日,四川绵阳,一个获得及时救治的孩子依偎着母亲 ) 速度应急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