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重塑社会的价值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湖北红安 吴烨伦
“爸爸妈妈对不起,愿你们一定走好。”在地震重灾区的北川中学,废墟下用细棍划在纸上的这句话是一个叫姜栋怀的高一学生写给父母的。我猜想,平时他可能也是总想放飞自己的个性,不愿受父母约束,当灾难降临时,他可能突然感觉到父母的约束是一种爱,父母的唠叨是一种情,父母的教诲是一种希望。身陷倒塌的房屋中,他对父母有一种特别的牵挂。
汶川大地震让许多人重新认识生命和亲情的价值。我有一个读高二的孩子,小学时乖巧懂事,学习用功,成绩也好,自初二以来,却变得让我们头痛——学习不用功,生活特挑剔,天天要上网。任你苦口婆心劝说,任你暴跳如雷怒吼,他依然是我行我素。我常常忧心忡忡,暗自落泪。没想到,这次地震让孩子完全变了个人。地震次日,他就和同学发起捐款,这几天学习也特别用功,生活上也不再挑剔。我探问原因,孩子说:“以前,我总认为未来离我们太遥远,与其拼命苦学追求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如实实在在把握现在,能快乐一刻就快乐一刻。这次大地震,那么多孩子顷刻间就失去了生命,失去了父母,那么多学生在那样的条件下还抓紧学习,特别是那个邓清清,在废墟里还打着电筒看书。我这才感觉到生命的珍贵、亲情的珍贵,感觉到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读书是多么可贵!”
孩子的这种变化,其实是地震引起全社会积极变化的一个侧面。在我看来,这比其他变化都重要,因为孩子才是祖国的未来。 地震重塑社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