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印度航天的“掉包发射”
作者:宋晓军“这是一个44米高、230吨重的巨大的运载火箭,随着轰鸣声和喷发出来的橙色火焰,它拖着白色烟雾进入了晴朗的天空……焦虑让给了笑容和热烈的掌声……”这是4月28日当地时间9时30分印度全国电台播音员在南部斯里赫里戈达卫星发射基地现场的播报。这一天,印度第13次使用自行研制的PSLV-C9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10颗卫星送上太空。
“我原来以为是‘烈火Ⅲ’导弹,怎么掉包成卫星了?”“难道‘烈火Ⅲ’又挂了?用‘一箭十星’来补救?”……这是4月28日后中国很多军事论坛上网友发出的疑问。由于去年4月12日印度试射“烈火Ⅲ”中程弹道导弹期间印度媒体和个别官员曾发出“烈火Ⅲ”是针对中国的言论,而今年4月初印度又宣布了将于4月底试射“烈火Ⅲ”中程弹道导弹的消息,所以此次的“掉包发射”自然就引起了中国军事迷们的关注。
从2003年1月开始印度媒体就炒作射程达3500公里的“烈火Ⅲ”弹道导弹,但是迟迟不见试射,直到2006年7月9日突然试射了“烈火Ⅲ”导弹。但是导弹升空不久后,就因为第二级火箭没有分离而坠入了尼科巴群岛附近的海域。2007年4月12日,印度再次试射了“烈火Ⅲ”导弹,可事后印度科学家承认此次试射没有达到规定的射程。2007年12月印度国防部官员透露,印度将在“烈火Ⅲ”导弹的两级发动机的基础上加装一级发动机使导弹射程增至5000公里,这种命名为“烈火Ⅳ”的导弹将在2008年第一季度首次试射,年底进行第二次试射。2008年1月7日,印度国防部官员面对印度报业托拉斯的记者追问时,再次改口称“烈火Ⅳ”将在2009年初试射。在今年4月中下旬巴基斯坦两次试射弹道导弹后,印度海军参谋长苏里什·梅塔(Sureesh Mehta)4月20日对《印度时报》表示:巴基斯坦固体火箭是引进国外技术,所以要经常测试,而印度的固体火箭则是自行研制的。他还表示不久后就要试射“烈火Ⅲ”。虽然他当时并没有暗示月底的“烈火Ⅲ”导弹试射将会变成“一箭十星”的发射,可是从他的回答中可以嗅出印度自行研制固体火箭的难度。
“烈火Ⅱ”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型固体火箭推进的弹道导弹,“烈火Ⅱ”从1992年5月29日试射失败后,一直到1999年4月11日试射成功,其间用了将近7年,而8年后到了“烈火Ⅲ”,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结果。相比之下,巴基斯坦从采用固体火箭射程700公里的“沙欣Ⅰ”导弹到发展射程2500公里的“沙欣Ⅱ”仅用了3~4年。印度媒体曾透露,2002年4月隶属国防部的高能材料研究所设在浦那的固体火箭推进燃料生产车间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2名科学家,4名工人)和4人受伤的惨剧。2004年4月下旬,设在萨提什·达万航天中心附近的一座火箭助推剂加工厂发生爆炸,9人死亡,厂房被毁。这不仅印证了一些西方分析家所称的印度中、远程弹道导弹的主要瓶颈是固体火箭燃料的说法,而且很可能是“掉包发射”的真正原因。固体火箭弹道导弹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机动性好、发射准备时间短、生存力强等优势,印度通过“自行研制”从“大地”、“烈火Ⅰ”液体火箭推进导弹转换到自行研制的“烈火Ⅱ”后的固体火箭导弹,必然会经历一个过程,特别是对于印度这个70%以上军事装备靠进口和许可证生产的国家而言,这个过程恐怕会更漫长和艰难。
“多么完美的发射!多么巨大的成就!我们的媒体更应该关注这个成就所传达出来的伟大精神和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不要老是热衷于报道那些男女明星绯闻逸事,这与老百姓无关!”这是一位网名为Synth420的印度网友在YouTube网站上印度“一箭十星”视频后面的留言。那些在网上探寻印度航天4月底的“掉包发射”的中国军事迷看了这个印度网友的留言后,会不会想到4个中国人的名字呢?根据《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上册第299页的记载,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当中国集中精力研制直径300毫米固体火箭时,在一次浇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过程中,混炼机内的200多公斤推进剂突然爆燃,第三机械工业部八四五厂的4名青年工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陈素梅、韩玉英、王增效和刘恩科。
(注:当地时间5月7日9时55分,印度在东部奥里萨邦附近的惠勒岛发射一枚“烈火Ⅲ”中程弹道导弹) 导弹武器印度航天固体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