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理财(47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农田
粮价上涨,而商用和住宅资产价格却在下降,欧洲的投资者正转向长期被冷落的传统投资领域——农田。在英国,根据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英国农业用地价格上涨40%,2008年第一季度上涨10%,其中耕地价格增速最快,而英国农场的价格在去年上半年上涨了28%,破了30多年来的历史纪录。法国虽有土地买卖禁令,但和2003年相比,价格仍然上涨了50%。
不仅是英国,全球的投资基金都在地球上寻找更廉价的土地,促进了土地价格上涨,特别是在东欧,那里有广阔的没有开发但极具潜力的肥沃土地。2006年,立陶宛1公顷农田的价格为734欧元,而欧洲土地价格最贵的卢森堡,1公顷农田的价格则高达16.43万欧元,两者相差超过200倍。在2003~2006年,波兰的平均土地价格增长了60%。在塞尔维亚农业较发达的北部地区,耕地价格从去年的5000欧元/公顷猛涨到目前的约7000~8000欧元/公顷。
“大小非”违规第一单
《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出台仅10天,沪深交易所便相继开出违规减持罚单,可见“大小非”减持冲动的强烈。沪市,4月29日,宏达股份股东益多园房产公司和平原实业公司,通过竞价交易系统分别减持了占总股本1.46%和1.35%的股份,违反了证监会“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据此开出了罚单。深市,福建恒联在多次被警告的情况下依然减持超过总股本1%的冠福家用的股票,其证券账户遭到15个交易日限制交易的处罚。
证监会4月20日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要求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但问题是,该“指导意见”除了缺乏对违规者的刚性规定,也存在监管漏洞,比如每次出售0.999%股份、借大宗交易市场倒手改变解禁股的“大小非”属性、借旗下子公司和个人化整为零出售等。
美元反弹与商品市场
“抛美元买商品”曾是几个月来美元下跌中对冲基金最显著的交易策略。随着4月末美元上涨,对冲基金积累下的头寸正在了结。但即使这样一轮大规模的减仓,也未能使国际商品价格逆转,可见全球通胀中弱势美元并非决定性因素。
“抛美元买商品”策略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大豆、稻米等供应紧张的品种,利好效应被数倍放大,价格迭创新高。相对农产品而言,金属、橡胶等工业品受美国经济衰退以及制造业景气程度下降影响,市场对于全球消费增长放缓早有预期,多数基本金属表现并不抢眼。处于全球供应过剩格局的锌自2006年底高位甚至跌去一半。除了锡,铜是表现最为稳定的金属,供应仍存缺口,且正处于北半球夏季消费的旺季,伦敦铜在8000美元/吨价位维持着长达3个月高位横盘格局。正因为此前涨幅有限,美元反弹给金属价格带来的影响也较小。
原油涨势在大宗商品市场中最为稳健,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对油价的补贴。今年第一季度的原油进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达到了4550万吨,直接弥补了美国经济放缓带来的需求增幅下滑。
“黑金”股
4月末开始的上涨行情中,煤炭板块的涨幅普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那些被机构重点看好的个股,距离底部涨幅已超过50%,其中山西焦化最高涨了81%,西山煤电上涨了69%。
一季报数据显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较去年同期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31%,占去年全年的30.69%,归属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6.86%,占去年全年的35.02%。其中四川圣达、煤气化、开滦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分别高达330.17%、257.38%、149.98%。
煤炭价格上涨预期更刺激了股价上涨。根据国信证券研究所的研究,近年的经验,4月份所形成的价格通常是年内的低点。但今年4月,山西坑口煤价格加速上涨,炼焦煤比上月上涨20%~30%,无烟煤上涨10%左右,涨幅最小的动力煤月度环比也上涨近6%。
楼盘促销
“五一”曾是楼盘销售的“黄金周”,但今年风光不再。一进入5月,临近北京CBD商圈的一个大户型楼盘就打出了“买房送宝马轿车”的促销招牌,位于郊区的一个知名楼盘则开出了一次性付款可打九三折的优惠,还有楼盘更是号称买房就直减20万元现金。而一个位于亦庄的郊区别墅楼盘则干脆推出了“买房送房”的优惠,购买其联排别墅可以送价值63万元的公寓一套,或直接抵63万元房款。
开发商如此慷慨地促销,一定是资金告急的结果。而“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在内部会议上表示,从现在开始要从紧,至少要做两年从紧的准备。这个讲话表明,政府已意识到2008年和2009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由开发商资金吃紧引起的房价下跌或许还只是个开始。
600亿港元
香港《明报》披露,香港富豪郑裕彤家族通过多家公司私人“曲线”持有中国平安保险逾8.7亿股A股,成为平安的第二大股东,持股近12%。这批股份市值曾超过千亿港元,现值仍超670亿港元。更为惊人的是,持股成本每股估计只有几元,以平安现价69元(约77港元)/股计算,账面获利近600亿港元,并且这部分股权已于今年3月解除禁售限制,可以全部卖出套现。
这一笔巨大的盈利使人联想到上海大学周洛华的一项统计,到2007年6月,中国石化一家公司的H股,为海外投资人创造的回报,以2007年6月的白银价格计算,相当于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向各国赔款总额的2倍。更不要说中国石油、中国移动这样的垄断大国企为海外投资人创造的财富了。
“大空”对“小多”
“印花税行情”后,有关基金加减仓位的一对矛盾的数据浮现出来:4月23日至30日统计的191只偏股基金中,122只在统计期间内增仓,占比64%,此数据表明大部分基金在利好出台后进行了增仓。但与以上数据矛盾的是,相近统计区间内,基金交易席位仍然是净卖出,数据显示,4月23日至29日,基金在沪市A股净卖出股票市值高达164.6亿元。显然,这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减仓的基金数量少但规模大,加仓的基金数量多但规模小。
华夏、博时等几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资策略上一直比较看空,利用反弹出货是“大空”的主要原因。另一面,印花税下调前,A股成交量不大,大型基金公司难以充分调仓。印花税调整后正好利用交易活跃时机先卖出再买入,进入5月,基金圈内流传着博时和华夏等大型基金开始空翻多的说法。 经济消费理财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