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研制小型农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山东沂南 冼兹 

谷雨正是老家种花生和种棉花的时节,家里忙得不得了,我请了假,和爱人回家帮忙种花生。几天劳作下来,累得我腰酸腿痛,效率还不理想。我深深感到:虽然农业种植技术比过去提高了很多,譬如使用除草剂、化肥,覆盖地膜等等,但操作技术却相对滞后,而且由于种植环节的增加,劳动量还比以前增加了很多。我算了一笔账,种植一茬花生,竟然需要7道工序:耕地、施肥、筑垄、刨坑、点种、平整花生垄和覆盖地膜。而覆盖地膜又需要3道工序:人拉小犁将花生垄犁出两道沟,然后喷洒除草剂,再覆盖地膜。覆盖地膜时,一人往前拉地膜,两人在垄两边铲土覆盖。这些活,除了那些早就摔打出来的青壮年劳力,一般人是吃不消的,更何况我父母都已经70多岁了。

缺乏有效的农业机械并非小事。虽然毛泽东半个世纪前就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但迄今进步非常有限,至多是手扶拖拉机多了些。在山区,耕牛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耕地主力。联合收割机虽然也多了些,但这不过是解放了收割小麦和稻子的环节,绝大部分农活仍然靠最原始的人力操作来完成。

曾看到一个资料,说的是日本国土狭小,耕地大都处在山区,大型农业机械很难施展。日本农业科研部门研制了大批适合山区耕地操作的小型农业机械,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耕作强度,提高了耕作效率。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种植业三农农民小型农机农业地膜

上一篇: 旅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