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厂长的“精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江苏盐城 周玉奇 

最近碰到浙江的一位化工厂老板,知道他在浙江和苏北各有一个厂,就有些不解,连忙请教:你何必两头颠呢?“谁愿意两头颠?没办法啊!我如果把厂全部安在苏北,有可能连老本都被吃了。”

“人家知道了全部工艺流程,可能在那里再克隆一个。现在累是累些,但是放心。我把这个产品的前两道工序放在苏北,后两道深加工的放在浙江。粗加工的排污也重,在苏北排污量相对大些。如果放在浙江,一个月只能排污100吨,排污管上装有电子阀门,排污量到了,阀门自动关闭,这个月只有停产了。待前两道产品出来了,拉到浙江来,再生产,然后合成包装,产品销出。这样在人力和物力上要多浪费些,但在技术上保险多了。”他说他也是从一家化工厂跳槽出来的,把人家的技术都学上了,工艺流程都掌握了,就出来克隆了这个厂,产品是供不应求。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想到了分解法,还解决了化工厂排污问题。

但是工厂办到苏北,排污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也来了。不能把浙江人招到苏北去吧,只能就地取材。本以为苏北人力资源雄厚,成本低廉,没想到能干的青壮年都到苏南或者广东打工去了,留下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缺乏文化素养的懒汉。招的人怕吃苦,要价还高,干不了几天,脚底抹油走人了。一拨拨儿人来,一拨拨儿人去,工厂好像成了菜市场。 精明一个厂长

上一篇: 上高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