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式文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南京 周云龙

本家的一个叔叔过世了,火化后,问题出现了。儿女们都希望将父亲的骨灰带回家保存,若干时日后再入土为安,而当地有明文规定,本镇村民遗体火化后必须集中存放在镇劳动人民纪念堂。

老家的这个镇据说是市里殡葬管理的先进单位,全市都在推广他们“骨灰集中存放”的做法。子女们都读过几年书,知道要以崇尚科学为荣。要给父亲的骨灰盒购买一个号位,其实就是类似书架上的一个狭窄的空当。纪念堂明码标价,寄存费300至800元不等,朝向好的大价钱,序号逢双是大价钱,带6、8、9等吉祥号的是更大的价钱。农民一生与泥土打交道,死后还是希望入土为安。有乡亲反映,他们为了取回亲人的骨灰,想出了种种办法,有的用金钱收买殡葬服务人员,将骨灰偷偷置换出来;有的则在晚上翻墙入室或借祭奠的名义,从纪念堂直接将家人的骨灰偷回家中。我看到那家劳动人民纪念堂窗户的内框都安装了大管径的钢板,为的是防止丧户盗取骨灰。而有的村民则“未雨绸缪”,提前将老人的户口迁移至外地子女身边,以逃避骨灰被强行集中存放的规定。

我确信,地方上殡葬改革的初衷是好的,然而以反封建迷信的名义,只允许骨灰集中存放一种模式存在,没有科学、文明观念的渗透与引导,这种文明不过是强迫式的文明。 强迫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