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的金融地图

作者:李伟

大国崛起的金融地图0( 1913 年阿根廷的人均 GDP 为美国的 74%,与美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落后的金融市场,最终导致国家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国 )

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美第奇家族

13世纪中期,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热那亚这三个欧洲城邦国已大量发行短期政府公债。靠简单的到期再借、一次接一次地把短期债务续接下去的做法已经难以奏效,它们必须推出长期债,把利息和本金的支付压力平摊到未来许多年,逐年支付。

换言之,此时的城邦国政府必须找到把未来许多年的税收提前变现的办法,必须做长期融资。1262年,威尼斯政府第一个把众多短期债合到一起,由一只意大利文称为“Mons”的长期债券基金持有,然后再把该基金的份额按股份证券的形式分售给投资者。这种股份的意大利文名称“Prestiti”,它可以在公众市场上随便转手交易。这是现代资产证券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公众基金的前身。当时的意大利人当然没想到这一创新的意义所在。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贸易规模上升极快,为了解决支付问题,商业银行应运而生。13世纪到16世纪,意大利银行和犹太人钱铺基本垄断了西欧商业银行业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整个中世纪,基督教禁止有息借贷,但这一点并没妨碍意大利人、特别是意大利的伦巴第人(Lombard)去从事放贷和商业银行业务。以至于从那时开始欧洲人把“伦巴第人”和“商业银行”用成同义词,连英文中的银行“Bank”一词都来自意大利文的“Banco”(意思是“板凳”,因为银行业者最初是坐在板凳上提供经营钱币业务的)。

而其中最显赫的要数美第奇银行(Medici Bank)。美第奇家族从13世纪开始在罗马、佛罗伦萨创办银行,他们创新了商业银行信用票据,与中国山西票号的作用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时间上早700年。美第奇家族以银行起家,控制了欧洲财富,推动了文艺复兴,西方开始走出中世纪。

大国崛起的金融地图1( 1992 年以前,中国与印度的 GDP 差距不大,但 2006 年中国 GDP 是印度的 3 倍。究其原因, 中国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西班牙与英国

西班牙的衰落与英国的兴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葡萄牙的亨利王子一辈子致力于航海探险,从1418年开始每年带领船队出海。到1480年,葡萄牙已成功地与印度、中国做过数次海运贸易。为了与葡萄牙竞争,西班牙王室于1484年之后开始出资支持哥伦布从大西洋往西航行能更快到达中国的设想。当然,西班牙同意出资有一个前提:所有这些都是以王室的名义,任何利益也由王室所有。换言之,这种海洋贸易只能是“国营”。

哥伦布的航海获得了成功,这是西班牙帝国迈开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接下来的数年里,西班牙占领了众多的中、南美洲土地,并很快从殖民地运回大量金银财宝,供王室挥霍。同时,大西洋贸易的权利由王室和权贵阶层垄断,其他社会阶层的人没有机会参与海外发财,限制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

但无论如何,这些金银使西班牙从16世纪中到1640年成为世界之最强,并于1580年征服了葡萄牙。在1640年之前,西班牙帝国的版图包含了墨西哥等中南美洲多数领地、葡萄牙、德国、荷兰、意大利南部、西西里,以及包括菲律宾在内的部分亚洲国家。

但是,西班牙人并没有把金钱变为资本,国营出海的抢劫行为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强盛。1640年葡萄牙首先独立,西班牙帝国开始衰败,一直到最后一个独裁者佛朗哥在1975年去世之后,才结束长达3个多世纪的专制和连续不断的战争。西班牙是最后一个走出专制的西欧国家。

而英国的海外殖民则走了另外一条道路——英国人发明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既为出海探险完成了融资,又以一种高效率的方式把海洋贸易风险分摊到众多投资者身上,达到“人均风险小,总体风险大”的经济效果。

英国先后成立了“莫斯科公司”(The Muscovy Company)、“弗吉尼亚公司”(The Virginia Company),最成功的当属1599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The East India Company)。该公司的创始股东有80人,他们选举产生了15人的董事会,1601年2月,东印度公司第一次由5只船组成的贸易船队驶向印度。该公司后来成为英国跨国贸易、经济扩张的主力军,一直运营到1873年才关闭。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银行业、保险业都迅速发展,使之在18世纪很快赶上并超过法国,成为世界最强的帝国。那时英国的人口才1000万,只是当时中国3亿人口的零头,但这并没阻止它主宰世界长达两个世纪。

阿根廷与美国

阿根廷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不逊于美国。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为美国的74%(OECD经济学家麦迪逊估计),与美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政策不稳定、金融体系不发达,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同时,阿根廷成为南美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其经济严重衰退,通货膨胀率最高达4924%。

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政府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阿根廷的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被认为有可能是第一个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发展中国家。但由于金融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发达,阿根廷经济发展中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技术过度依附发达国家,最终导致国家经济主权的丧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陷入了经济危机,至今没能走出低谷。

与阿根廷相比,美国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华尔街的现代资本市场。

华尔街的历史几乎是和美国建国和纽约建市同时开始的。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华尔街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美国19世纪上半叶,新生的资本市场立刻成为大规模运河和铁路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使得美国这个地域广阔、运输不便的新兴国家迅速整合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在决定美国命运的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联邦政府有效地利用了华尔街发行战争债券,从经济和财政上击垮了南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19世纪末期开始的美国重工业化浪潮中,华尔街为美国在从钢铁到化工等各个领域中迅速超越欧洲强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其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扩大了规模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至1918年)前后,纽约股票交易所一举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易所,同年,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而在历史的同一瞬间,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1913年,美国人均GDP首次超过英国)。这三个事件发生在历史的同一瞬间,历史事实表明了在现代经济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高度的协同性,也证明了资本市场在美国超越欧洲列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李伟 整理) 大国崛起金融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