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维权的成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杭州富阳 流沙
楼下有位安徽的包工头,他的现代车开起来像按摩椅一样,抖个不停。正在纳闷的时候,杭州各家电视台全在播放杭州“油品门”事件,说杭州已有近千辆汽车因为油品有问题,出现早晨无法启动、发动机发抖的情况。
他恍然大悟,前几天他去了一次杭州,在城西一家加油站加了油。他去4S店维修,发动机里发现胶质物体,油路被堵塞。维修这辆车,他花了500多元。至于这车以后有没有后遗症,他没时间多想。我问他,车子被劣质汽油害了,难道不想去索赔?包工头苦笑:“索赔要证据,化验一个汽油样品,可能就要上千元,还得要时间,我哪里耗得起?”“油品门”愈演愈烈,但时至今日,送有关部门检测的油品只有区区几份,杭州人都明白维权的成本太高了。
“中消协”去年发布的一则城镇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5.2%的消费者没有要求赔偿的原因主要集中于“费时费力”。专家计算,一个普通的维权案,当事人需要支出咨询费、误工费、交通费和误餐补贴等,起码也得500元,这其中还没算律师费。杭州“油品门”事件同样折射出了这一尴尬的局面。近千辆汽车出现同样问题,却没有形成集体性的投诉和维权,消费者并不是软弱,而是无奈。降低消费者维权的成本,应该引起重视了。 成本维权油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