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歉越来越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小贝( 米莎·德丰塞卡 )
近日在美国有两部很有影响的自传被曝都是作者虚构的。《时代》周刊一篇文章虚拟了这样一幅场景:“昨天格林斯潘老泪纵横地承认,他从没有像他在去年出版的自传中所说的那样担任过美联储主席。该书描述的一位白发老人坐在会议桌旁大谈利率、基点的情形都是虚构的。他说他将把850万美元预付版税退还给出版社,一俟他能够回到美联储就把这些钱印出来。‘唉,那也是我编的,我从没进过美联储。’”
比利时人米莎·德丰塞卡因出版描述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回忆录《米沙:大屠杀记忆》而名声大噪。她在书中描述了自己童年时如何躲避纳粹追杀、千辛万苦寻找遭受驱逐的父母等离奇经历。但3月1日德丰塞卡承认这本畅销书中的大部分内容纯属编造。
德丰塞卡现年71岁,出生在比利时,居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她1997年出版回忆录《米沙:大屠杀记忆》。德丰塞卡在书中写道,她还是孩子时,纳粹驱逐了她的父母,她离开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家,跋涉3000多公里寻找父母。由于纳粹迫害,她单身一人在欧洲森林和村庄流浪了4年。在森林里,她被一条母狼收留了,与狼为伴,直到战争结束。米莎称母狼“里塔”比人类还要温柔,更富“同情心”,“它会经常给我带一只野兔回来,而我也像狼一样生吃它”。为了自卫,她曾杀死一名德国士兵。回忆录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成18种语言,中译本2006年出版,书名叫《与狼为伴》。法国还将德丰塞卡的“经历”拍成电影。影片上映后,德丰塞卡的“经历”开始遭到不少人质疑。一位历史学家说:“我不是人和狼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专家,但我是犹太人受迫害史方面的专家。档案里找不到德丰塞卡一家的资料。”
德丰塞卡3月1日发表声明说她根本不是犹太人,也没有和母狼一起生活过,整个“二战”她都在布鲁塞尔和祖父在一起。“传记”中唯一真实的情节是,米莎在“二战”期间确实和父母失散,但那是因为父母参加抵抗组织遭到了纳粹的逮捕。她跟祖父和叔叔一起生活,人们怀疑她父亲在狱中遭受拷打后叛变了,因此她被认为是叛徒的女儿,家人也待她不好,让她从4岁起“感觉自己是犹太人”。所以她总是向自己讲述另外一种生活,“因此我才会爱上狼,进入它们的世界。有时我很难区分开真实和我的内心世界。这是我的故事,它虽然不是事实,但对我来说却很真实,是我求生的方式。我向所有感觉自己遭到背叛的人乞求谅解,我希望你们站在我的角度想想,一个4岁的女孩,失去了一切,必须想办法活下去”。她的律师说:“该书的记述是真的还是部分寓言性的并不重要,它是绝对诚恳、苦难的呼喊和勇敢行为的产物。”
《每日电讯报》说,德丰塞卡的造假之所以11年后才被揭穿,源于21世纪的受害者政治和文化相对主义。受害者的证词和回忆总是被认为是真实的,对其真实性加以质疑的人就会受到谴责。她在致歉中强调她的受害人身份——父母被纳粹逮捕。
( 《与狼为伴》 )
拉扎尔在《道歉》一书中说:“随着我们的文化以及其他文化中用于控制社会公平的机制和法律制度的增多,过去那种个人与集体用于调和分歧的道歉将越来越重要。”他以“道歉”为关键词,检索1990~1994年和1998~2002年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发现前5年两大报纸的相关文章总数为1193篇,后5年的相关文章数为2003篇。道歉在增多,这看起来是一个好趋势,“但是很多道歉都是空洞的、廉价的、虚情假意的,假道歉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让人伤得更深”。
有时不仅需要真诚地致歉,还要做出实际的补偿。史蒂文·格拉斯曾经是《新共和》杂志的记者,他杜撰了至少27篇文章,然后写了一本书把自己这番经历大肆吹嘘了一通。《华盛顿邮报》一位专栏作家说,他应该把他从那本肮脏的书中获得的版税捐给需要钱的人。德丰塞卡之所以被揭穿,直接原因是她起诉美国出版商克扣版税、市场推广不力,结果赢得了2000多万美元,对此她周围的一些女性愤愤不平,她们肯定无法接受德丰塞卡的道歉。
( 《米沙:大屠杀记忆》 ) 道歉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