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理财(47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消费·理财(472)0暴跌的良机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作者将大跌视为最佳的买入时机:“第二个可能发现特别便宜的股票的特殊时期,是在股市崩盘、大跌、激烈振荡、像自由落体一样直线下跌的时候,此时如果你能鼓足勇气保持理智,你将会抓住你做梦都想不到竟然会出现的投资良机。”从某种角度看,股价短期是取决于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的,长期则取决于企业的业绩。

前任世界第二富豪、墨西哥人斯利姆就是这样成就了自己的财富。在1910年墨西哥革命发生人们纷纷逃离墨西哥城时,其父却趁机收购价格暴跌的房产,攫取了第一桶金。1982年,全世界的石油危机波及墨西哥经济,墨西哥国内产业接近崩溃边缘,斯利姆趁机大肆收购,当时很多公司出售的价格仅仅是实际价值的5%。同样的例子屡见不鲜,1997年,沙特王子阿尔瓦利德投资9亿美元买进陷入困境的苹果公司5%的股份,随后苹果公司的股价9年间飙升近21倍。

消费·理财(472)1紫檀泡沫破裂

从去年11月开始,素有红木代名词之称的小叶紫檀木料价格已从高峰时的75万元/吨下跌,2月下旬跌到40万元/吨,3月中则为35万元/吨左右。众多红木家具商已明显感到降价潮带来的压力,包括客户退/改单、成交量降低、利润减少。印度产小叶紫檀木料从70余万元/吨降到35万元/吨,还不是降价最多的。尼泊尔产小叶紫檀木料价格约为6万元/吨,尚不到高位时的1/5。

2006年初,作为老紫檀木(檀香紫檀)的替代品,小叶紫檀被众多藏家接受并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当时这种木料的价格约为15万元/吨。那时进货很容易,但到当年年底和2007年初时,木料开始吃紧。到10月份,小叶紫檀木价格到达巅峰。

是福建炒家的资金进出造就了暴涨暴跌,2007年6月开始,大量福建红木商人集中“吃货”,年底则开始抛售。紫檀甚至连带黄花梨等名贵木材价格下跌。

美联储救市

3月11日,美联储宣布,将和欧洲中央银行等西方四大央行采取联合行动,向金融系统大规模注资2000亿美元以增强市场流动性。这一举措令美股大涨,美国三大股指涨幅均超3.6%,其中道-琼斯指数上涨416.66点,创5年多来最大单日涨幅。这次救市,离上次各国央行联合救市刚好3个月。此举也缓解了投资者对美元的忧虑,美元指数大涨。

美元是否见底了?还是仅是一个短期的影响?此次的再次联合注资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美国的危机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一再的联合注资更加显示出了央行对市场的担忧。联系到2007年12月上旬的上一次联合救市可以看到,短期内大量资金入市会提振金融市场的信心,对汇市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延续性。但是激情过后终将回归本源,对于经济前景依然暗淡的美国而言,美元长期疲软的走势将不会出现太大转变。此外,由于澳联储没有参加此次注资,而加拿大央行也只是少量参与注资,两大央行没有或者少量参与此次购买美元的活动,澳元和加元仍然看涨。

消费·理财(472)2“千万”过山车

“武昌女期民万群半年内从4万元做到1450万元”的神话刚传播开来,转眼间,该期民所持有的最后300手豆油合约因保证金不足被强行平仓,其账户里最终剩下的资金不到5万元,一场千万富贵诞生的活剧在持续了近半个月后,宣告结束。

万群从4万元到1450万元的暴富源于她在豆油上的滚雪球式的满仓操作。她把所有资金都用来“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油,而豆油合约从7800元/吨起步一路上涨,她则把盈利用来开新仓,永远处于满仓状态。当豆油合约逼近14000元/吨,万群的账面保证金突破了1000万元。越涨越买,盈利开新仓的操作方式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杠杆,将利润放至最大。但同时,风险也被放大到了顶点,12%的下跌足以使这一笔“纸上富贵”化为乌有。3月4日,行情达到白热化,油价在一个小时内从涨停快速滑落至跌停,拐点出现,满仓“泡沫”迅速爆裂。

其实,越是高风险的交易,越需要控制风险的阀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这样的个性,被打回原地几乎是注定的。

美股涨A股跌

五大央行救市,全球股市一片暴涨,A股独跌,A股只陪跌不陪涨,熊市特征愈发明显。

首先是宏观层面的原因。2月8.7%CPI涨幅使得控制物价上涨和经济过热成为货币政策的主旋律;而在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很大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管理层似乎更倾向于放松对外部均衡的管制而将主要力量集中于保持内部均衡,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2月份的贸易顺差仅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85亿美元,相对1月份骤降一半。

其次是上市公司利润增长受影响。紧缩性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无疑会受到很大冲击。比如说对于银行业,一旦放贷被压缩,必然导致以利差收益为主的业绩缩水。地产等支柱型行业也受到冲击,进一步拖累上下游更多的行业。

最后,紧缩性政策很可能让上市公司大股东背负更大的财务压力,使得他们加大抛售解禁股的力度。

消费·理财(472)3黄金VS黑金

3月12日原油一举突破109美元/桶,较1998年12月10日的结算价10.72美元/桶上涨了10倍。然而,纽约金价在逼近1000美元关口时止步不前。长期看,逼近1000美元关口的纽约金价与1999年7月21日的低点252.9美元相比,涨幅仅4倍。黄金远远落后于“黑金”。不妨从资源的属性解释:原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消费以后就没有了,而黄金却很难被消耗掉,只会转移形式而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拥有逾40亿桶石油储备,仅相当于122天的用量。而按目前需求量,地表上的黄金可以用43年。供给上,除产金国可供,各国央行累计3万余吨,私人手中还有大量储备。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1971到1980年,黄金与原油上涨幅度差不多,基本上都是24倍。但那时的黄金暴涨,主要是金本位下人为压制的后果。

消费·理财(472)4教授“股神”

ST盐湖复牌暴涨529%,当年股价只有两三元的垃圾股一跃飙升至30元以上,十大流通股股东“捂股”均捂成千万富翁。其中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任淮秀暴赚3000万元。

任教授早年在美国华尔街工作,国内A股市场尚未建立之时,他就开始研究股票,并成为第一批股民。当时的ST盐湖股价出现了明显异动,公司又否认重组,根据他十几年的投资经验,判断重组必然进行,于是就卖掉了其他股票,不断加仓,成了第一大流通股股东。

记得巴菲特曾这样批评过商学院,“由于价值非常简单,所以没有教授愿意教授它。如果你已经取得博士学位,而且用很多年学习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复杂的计算,然后你再来学习价值投资,这就好像一个基督徒去神学院学习,却发现只要懂得十诫就足够了”。经验造就了教授股神,是否巴菲特言论的一个中国A股佐证? 消费理财投资经济

上一篇: 纪念册(472)
下一篇: ​文学和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