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文化传承不需要“文化返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山东沂南 李先伦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文字的使用者,我很关心中国文化的传承,自然也关注由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的《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
究竟什么才是中国文化的根?需要经过艰深的学术论证才行。退一步讲,即使汉字中拥有中国文化之根的因素,这根也一定不是目前的繁体字,而是要沿着繁体字演变的顺序一一上溯——小篆、大篆、金文、甲骨文。果真要孩子们“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在小学开设甲骨文教育?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强行在孩子们中间推行繁体字教育,一是容易造成孩子们在汉字认知上的困惑(因为需要同时接触简化字和繁体字),二是容易造成孩子们在文化认知上的困惑。这些困惑,其实不利于孩子们将来接受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传承问题上需要引起警惕的“欲速则不达”现象。
传承中国文化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传统。这些年一提发扬传统文化,有人就想到穿汉服拜孔子,仿佛“汉服一旦穿在身,我心就是文化心”了。殊不知,中国文化本来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赋予其新时代内涵的过程,一味地追寻文化的原始意味,一味地“文化返祖”,只能让文化传承的形式过于僵化而自闭。 返祖传承文化需要
上一篇:
城市里的人造彩虹
下一篇:
环球要刊速览(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