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苔芳诺的悲哀
作者:朱伟帕瓦罗蒂去世,我曾写过一篇《帕瓦罗蒂的悲伤》,相对而言,斯苔芳诺的艺术生涯则是另一种悲哀。首先,就声音曾经的磁性般华丽而言,他曾是帕瓦罗蒂仰慕的对象。论演唱地位,我总以为是他的声音磁石般诱发了卡拉斯,在衬托中提携了她的声音,卡拉斯反过来又影响了他。最后,更多人记住了卡拉斯,将他遗忘了。其次,作为一个曾经征服了世界的第一抒情男高音,他1971年整50岁时就彻底告别了舞台(1974年他与卡拉斯的全球告别巡演只不过是一种象征),之后30多年,他要年复一年接受越来越年轻的听众将他彻底遗忘这个冷酷的事实。在斯苔芳诺之前,最著名的男高音是吉里,1956年,当时66岁的吉里在他的告别演唱会上就曾酸楚地说,“这些回忆太令人悲伤”,但他在告别演唱后第二年就病逝了。
斯苔芳诺真正演唱的黄金时期,其实就是从1948到1960年的12年。他在歌剧舞台上演唱的第一个角色是法国作曲家马斯奈《曼侬》中的德·格里奥,第二个角色是威尔第《弄臣》中的那个花花公子曼图瓦公爵。这两个角色,德·格里奥的唱段,现在只能在Testament公司出版的他的历史专辑中听到,这个专辑中还可听到他演唱多尼采蒂《爱的甘醇》中那首著名的《偷洒一滴泪》与普契尼《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眠》。曼图瓦公爵则在1952、1955年与卡拉斯两次合作的著名版本中都能听到全曲。《曼侬》与《爱的甘醇》,EMI都没有卡拉斯的整剧录音,而在卡拉斯1957年录制的《图兰朵》中,唱卡拉夫的不是斯苔芳诺,是费尔南迪。
在我们感觉中,斯苔芳诺与卡拉斯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俩在EMI的录音合作始于1952年,这一年5月到7月,共合作录制了5部歌剧——贝里尼的《清教徒》、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普契尼的《托斯卡》与威尔第的《茶花女》、《弄臣》。这5部歌剧加上普契尼的《波希米亚人》,成了他们一生最完美的结晶。查他们搭档的唱片,出乎意料的是在EMI总数竟只有11部歌剧录音,只占卡拉斯曲目的三分之一,到1957年底合作完结。卡拉斯的曲目中,许多有高音难度的角色,选择都是他人,比如与斯苔芳诺同岁的科莱里,这导致斯苔芳诺演唱的这些角色难找唱片。斯苔芳诺其实与另一位伟大的女高音苔巴尔迪在许多曲目上也合作过,但苔巴尔迪的歌剧录音,合作者多是莫纳科或贝尔贡扎,好像也有意避开了他。亏得Decca公司2001年在发行歌唱家系列时,在他的专辑中提供了他唱的奥赛罗、恩佐与浮士德等,这才帮我们听到了另一类声音。听这张唱片你才会理解,没有这些角色,第一男高音是残缺的;也才会进一步体会,他为什么会冒风险,从抒情男高音毅然转向戏剧男高音。
斯苔芳诺与卡拉斯在1965年双双告别歌剧舞台,卡拉斯是与奥纳西斯情感破裂造成的健康原因,斯苔芳诺则因声音衰竭到无法再应付角色。他的声音用通俗说法是“唱劈了”。他因卡拉斯而成为比约林之后的第一男高音,卡拉斯开创了歌剧界由一个女高音主宰男高音地位的局面,也给了他极大压力。因为上世纪50年代意大利男高音可选择性太多了:莫纳科比他大6岁,科莱里与他同岁,贝尔贡扎比他小3岁,他们有的以音域,有的以音色,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我总觉得,斯苔芳诺是因卡拉斯、科莱里或贝尔贡扎给他的多重压力才拼命要求自己去突破音域限制,音高与音域在当时的歌剧舞台代表着一种尊严。值得注意的是,他从抒情男高音向戏剧男高音转变始于1958年,这年3月,卡拉斯与西班牙男高音克劳斯录制了新版《茶花女》。
斯苔芳诺的努力留下了一些雄壮而能突破他自己的声音,但这些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所表现的强度又毁掉了他美丽的抒情。其实,他并不适合这种从头腔激发胸腔,考验声带释放强度的演唱,强壮的迸发超出了他柔韧的声带所能承受的负荷,就日益榨干了他本来像金属般亮丽的声音中的丰富水分。其实,卡拉斯的声音也是被强悍所撕裂、唱劈了的,所以是沙哑的,但斯苔芳诺不可能像卡拉斯那样,能通过生命容量,再将这嘶哑变成一种汹涌的抗争洪流,所以他成了败者。
得知斯苔芳诺去世的消息后,我在静夜里一遍遍听他上世纪50年代初演唱拿坡里民歌的唱片,这些歌曲在这50多年里,不知被各种男高音唱过多少遍,但实在没一位像他这样,能表达出如此充沛的声音委婉的表现力。他的声音其实最适合表现这些民歌,但唱民歌是不能成为第一男高音的。在歌剧领域,他最适合类似《艺术家的生涯》中的鲁道夫、《茶花女》中的阿尔弗雷多,或者《弄臣》中的曼图瓦公爵这样,不需用音高来体现力量,只需靠潇洒情感表现柔美音色的角色。鲁道夫那首著名的《你这冰冷的小手》,他的演唱比其他演唱长近一分钟。阿尔弗雷多的《幸福的日子》,曼图瓦公爵的《善变的女人》,他那种对女人极富挑逗的声音,通过乐句间情感节奏所展示的精神气质,他人实在难及。但只能唱这些,还是不能成为第一男高音。也许我们到现在才更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优秀男高音,其实不应以他所能达到的音高、音域为标准,更重要在表情变化中的音色层次,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卡雷拉斯要远胜帕瓦罗蒂或多明戈的原因。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男高音领域比拼的还只能是对角色的占有,不能占有多尼采蒂、威尔第创造的那些考验音高、音域的角色,不仅位置不稳,也无法超越作为前辈的吉里与卡鲁索。
当然,斯苔芳诺最终也没能达到他前辈所达到的高度,因为卡鲁索与吉里都不会被一个女高音所征服。他的声音没能冲进立体声时代,所以其优秀演唱全是单声。但这些单声道录音倒帮助他把声音凝固在了上世纪50年代,免受立体声时代混成音效的侵蚀。 悲哀茶花女斯苔芳诺吉里音域音乐卡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