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该听谁的?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刀口)
周末,跟老外婆一道,去陈家湾农贸市场买猪肉。按本地习俗,过了冬至,就可以做腊肉香肠了。市场里肉摊不下50个,一溜儿排过去,红红白白地挂满繁荣,但价格高得离谱,譬如后腿肉,去年也就六七块一斤,如今要十五六块;五花肉去年四五块,如今十一二块。常去的那家肉贩我熟识,问他:怎么还涨啊?他嘿嘿地笑,说,我又没赚到钱,是进价高了。又问他:春节肉价该降吧?他看我一眼:“你哥子说笑话吧?春节到了,只可能涨呀!”
但我这话是有依据的。记得6月初重庆肉价刚涨时,不少经济学专家在报上说,这只是暂时的,是“结构性上涨”,春节期间就会降下来。之所以降,是因受蓝耳病影响的生猪已淘汰出局,春节期间新的出栏将弥补紧缺。听我解释后,肉贩哈哈大笑,说:“我不懂啥专家,只晓得现在吃肉的人没减少,猪却只有那么多,加上还要外调,你说这肉一时半会儿能降吗?特别到了春节,四方八面的人都回来了,难道他们只吃南瓜不吃肉?你最好能到乡下去调查一下:现在有多少人在养猪,养了多少猪?”
理智告诉我,对吃肉的预期,当然得听专家的。咱们的专家又懂恩格尔又懂基尼,怎么说也知道生猪该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吧?于是,我和肉贩押下“赌注”:到时肉价降了,他送两斤后腿肉给我;不降呢,我就送两包玉溪烟给他。可没想到,星期一刚上班,就见媒体公布了11月份的CPI,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其中猪肉同比上涨56.0%,“创全年新高”云云。这倒真让我拿不准了:该听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