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华电子:等待重生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 厦华电子一年内股价表现 )
在利润日渐微薄的彩电行业,大多数公司的日子过得都比较艰辛,他们不仅要面对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还要迎合挑剔的消费者,以及强势的渠道商。那些曾经的龙头公司早就失去了昔日的光芒,比如业绩不到2毛钱的四川长虹、沦为ST的TCL等等。二线公司的日子自然更难熬,比如厦华电子(600870),在2006年发生5亿多元的巨额亏损后,2007年的亏损也难以避免,再次沦为ST也是指日可待。不过,在历经连续2年亏损之后,厦华电子有望从明年开始获得重生。
厦华电子原为厦门市一家国有企业,也是厦门市首家产值超过百亿元的本地企业,不过大规模并没有带来高效益,因为多年来经营不善,大股东于2006年将控股权转让给华映视讯(吴江)公司,后者的实际控制人是台湾地区的中华映管公司——全球第五大液晶面板制造商。
在国内彩电企业还处在CRT时代,厦华电子就开始较早涉足平板电视。2006年,公司的平板占电视收入的73%,是内地彩电企业平板占比最大的公司。内地企业做平板电视有一个致命伤,那就是没有掌握液晶屏制造技术,主要向日、韩和台湾地区的面板厂商采购,在平板电视的成本构成中,面板占据50%?60%,对上游面板缺乏控制权,使得内地彩电企业在产业链上相当弱势,大部分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2006年的厦华电子巨亏5亿多元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华映管入主厦华电子之后,势必对公司的面板采购提供足够的支持,入主之初已经承诺,在面板资源紧张时将优先供应厦华电子,并将在紧邻厦华电子的新工业园基地附近建一座LCD模组厂,投产后通过跨车间传送带将LCD模组直接送到公司平板生产车间,对公司进行空中直供LCD屏,以减少运输成本,预计将于明年动工。中华映管对厦华电子在面板上的支持,将成为公司对内地家电企业的最大竞争优势。加之厦华电子较早向平板转型,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使其在内地同行中具有领先地位,和中华映管可谓强强联合。
厦华电子目前正在投资建设厦华翔安工业园,总预算13.52亿元,计划建成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视生产基地,预计公司将于明年4月搬入新厂区。新工业园完全建成后公司平板产能将由现有的200万台扩张到800万?1000万台,一期工程将在明年完工,产能扩充到350万台,二期工程将于2010年完工,产能扩充到500万台,三期将视情况而定。
内地的平板电视市场从2003年开始启动,销售额已经超过传统的CRT电视。目前占据国内市场平板电视前三强的企业是创维、海信和TCL,厦华位居第四,在彩电的平板时代,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厦华电子有理由比其他公司看高一线。由于公司是内地较早涉足平板电视的企业,而早期平板电视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境外,因此,公司的外销比例超过50%,2006年公司的液晶和等离子电视出口金额分列行业第四和第二名,随着平板电视市场的释放,加之奥运年的到来,公司将重点逐步转移至内地市场。
虽然从2006年就已经成为厦华电子的大股东,中华映管并没有很快介入公司的经营。由于公司业绩没有好转迹象,今年5月,中华映管开始派出管理人员接管厦华电子的经营。相比厦华电子从前的国企机制,中华映管有着多年电子行业的成熟经验。在接管的半年时间里,中华映管对销售渠道、生产品质以及存货管理都做了较大变革,今年前三季度虽然继续亏损,但从9月份已经开始实现盈利,尽管2007年全年亏损难以避免,并且将因两年亏损沦为ST,但估计明年很快就能扭亏为盈,告别多年的亏损时代。
由于公司正在巨资兴建翔安工业园,导致公司负债率很高,今年三季度负债高达33.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6.6%。高负债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财务费用高企,今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高达7600多万元,全年预计在1亿元左右,如此高的财务费用,无疑将吞噬来之不易的利润。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如何控制成本费用,这将是对新股东中华映管的一大考验。■
(本栏目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重生电子平板电视厦华厦华电子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