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陪伴终生的马诺洛

作者:李孟苏

​能陪伴终生的马诺洛0

( 马诺洛·布拉尼克 )

脚露得多一点,脚趾分得开一点

马诺洛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其设计鞋履的品牌名。在时装剧《欲望都市》中,收藏“马诺洛”高跟鞋成癖的凯莉有一天遇上了打劫,她苦苦哀求劫匪:“求求你别拿走我的马诺洛!”现实生活中的凯莉——电视明星萨拉·杰希卡·帕克,也是个“马诺洛鞋”痴。她在生孩子的前一天晚上,挺着大肚子,穿件伊夫·圣·洛朗的塔夫绸孕妇装,足登马诺洛高跟鞋,去参加美国年度鞋履设计大奖颁奖典礼,只为给当年获奖的马诺洛捧场。她给马诺洛颁奖时对观众说:“多数婚姻都不能长久,但马诺洛却能陪伴终生。”

马诺洛已不单纯是设计师,而被奉为鞋履设计业的教皇,“马诺洛”也成为性感、昂贵、超高跟女鞋的代名词。很多女人随时准备花400英镑甚至更多的钱以拥有一双马诺洛的鞋。1990年,他的档案室被盗,早期设计样品全部丢失,他的女顾客们纷纷把收藏的鞋送还给他,使他能够重新复制出样品。他的鞋就连样品都会被人买走,专柜或专卖店总是热闹得像狂欢节。

他设计过一双狂欢节风格的鞋,用小牛皮制成,上面缀满流苏。他还把珠子、铃铛、羽毛、绸缎、蕾丝安在鞋子上,令人眼花缭乱,闹不清它们应摆在画廊中展出,还是该穿在脚上。“鞋,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形状,设计师可做的很有限,所以我疯狂地在细节上做花样。”他有种天分,知道怎么让女人发自内心地高兴——给她们一双双释放出性感的高跟鞋。

穿上高跟鞋后,为了增加身体平衡,骨盆必须倾斜,脊柱也弯成弓形,胸和臀就翘了起来,臀部形状也变得夸张,马诺洛一直坚持应该让高跟鞋激发出女人的性感这一论调。他总是对跟他讨论高跟鞋的女人说:“穿上一双高跟鞋试一试,如果你没有感觉到魔力,那就换上锐步运动鞋。”在他看来,运动鞋不是什么好玩意儿,是恶劣品位的代称。他的鞋款式变化简单,很讲究鞋跟的线条,使穿鞋女人的踝骨能够表现得伶仃细致。马诺洛鞋和潮流没关系,只考虑女人的需要。一双昂贵的鞋并无太多实用价值,女人穿高跟鞋的目的非常明确:吸引男人,表现优越感,作为身份、地位、财富、品位的象征,转移身体的注意力(比如杰希卡·帕克,穿着高跟鞋她还会想到沉甸甸的大肚子吗),更新衣柜成本最低的做法(即便是马诺洛鞋,一双的价格也比全套高级成衣便宜很多)。美国在线曾做过一个网上调查,结果发现,28%的女人认同麦当娜的名言;28%的女人说如果家中失火,最先抢救的是心爱的鞋;60%的女人认为买到一双好鞋的欣喜等同于中了百万美元大奖。

​能陪伴终生的马诺洛1( 马诺洛·布拉尼克设计的鞋 )

曾经的物质女郎、今天的流行音乐强势女人麦当娜评价马诺洛鞋时说了句话:“马诺洛的高跟鞋比性爱还棒??而且它更持久。”时尚界本就有共识,高跟鞋代表对权力的欲望。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专做女鞋的工人们发明了一项技术。他们在又细又高的鞋跟里加入一根金属针,解决了鞋跟折断的问题。他们把这项发明命名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刺客”。因为那根金属针酷似文艺复兴时期行刺者们惯用的窄刃刀。听起来很血腥的发明印证了高跟鞋所具有的权力和危险的双重含义:一个女人穿上高跟鞋后变得仪态万方,那鞋却是暗藏的武器。何况马诺洛的鞋大张旗鼓地彰显了性感,因此有时尚专栏作家评论:“马诺洛鞋是妓女穿的鞋。你穿上它们后会忍不住冲着每一个走过来的男人喊‘嗨,水手!’”时尚界有一个流行说法“Fuck me shoes”,指的就是马诺洛风格的鞋。

对此评价,马诺洛毫不在意。“也许是我让女人露出了比较多的脚,让她们的脚趾分得比较开,这就像服装设计师让女人露出比较多的胸脯。我不想把鞋变成拜物教的祭品,但我确实希望你穿上我的鞋后能变个模样——你能感到你的屁股在扭动。这是性感,不是鞋。女人宁愿受高跟鞋的累,因为高跟鞋能让她们心里感觉更好、更强,让她们个头增高,比身边的男人个子还高。女人爱高跟鞋,因为鞋子能带给她们快乐,完全私人的快乐。”

​能陪伴终生的马诺洛2( “马诺洛”成为女明星们争相追捧的对象 )

好鞋的秘密是有一个勺子形状的鞋底

马诺洛仪表堂堂,温文尔雅,银色的头发向后梳得一丝不乱。30多年了,他一直穿20世纪50年代风格的正装,像阿尔·帕西诺在《教父》中的形象。今天,“天才”一词已被用滥,尤其在设计领域。但对马诺洛,除了“天才”似乎也找不出别的词来形容他。英国版《Vogue》杂志的主编曾说:“如果上帝想让我们穿平跟鞋,他就不会造出马诺洛。”

马诺洛生于1942年,父亲是捷克人,母亲是西班牙人,他在加纳利群岛父母的香蕉种植园里长大。他母亲订阅伦敦、巴黎的时尚杂志,定期去巴黎旅行,始终保持着时髦的生活方式。他从7岁开始学绘画,用锡箔纸给蜥蜴做小鞋子,长大后又去日内瓦学建筑,到巴黎学艺术。母亲的熏陶和艺术训练使他对“结构”和“表现”有了非同一般的理解。

马诺洛精通五国语言,在联合国做了一段时间译员后决定去纽约做舞美设计。通过毕加索女儿的引荐,他认识了当时美国版《Vogue》的时尚编辑戴安娜·弗里兰。初次见面,他穿了套红白格子的正装,并带上了为《仲夏夜之梦》做的舞美设计,希望给时尚界举足轻重的前辈留下一些印象。弗里兰对他那身颜色极为跳跃的装扮印象深刻,没有评价他的舞美设计,却对草图中的一双鞋甚感兴趣。她建议马诺洛专心在女鞋设计上发展,因为他的用色很独特。

70年代初,马诺洛转到伦敦发展,尽管没有经过任何正式训练,在一年里他的设计就为英国著名鞋品牌其乐、Midas采用。刚入行难免犯错误,有一次他忘记在橡胶鞋跟里加金属针,被宠坏了的模特们抱怨连天,说穿着他的鞋走路就像走在果冻上。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刺客”早已解决了鞋跟折断的问题,但鞋跟普遍还很粗重,显得极为笨拙。马诺洛率先制造出优雅的细高跟鞋,并给鞋底一个勺子的形状,释放了女人的性感之时,鞋子又结实耐穿,最重要的是还很舒适。1980年以前的流行鞋样,看电视上的女人就知道了,她们只穿黑色和棕色的鞋。马诺洛设计的狂欢节风格的鞋彻底改变了女性的时尚观。他的鞋很快有了名气,成为时髦派对上时髦的装饰物,深受明星们的追捧。80年代,马诺洛为夏奈尔设计女鞋。90年代,又为约翰·加利安诺、迪奥做设计。现在,他专心做自己的品牌,每个时装季都要推出150款设计。

很多和马诺洛规模相当、品位接近的独立品牌在资本和市场的挤压下,纷纷投奔到Gucci、LVMH的保护伞下,马诺洛坚持独立,宁愿开小作坊,也不想卖掉名字的使用权。他也不扩大产品线,不做手袋,全心全意做鞋。对手工业传统的固守意味着“马诺洛鞋”仍然是马诺洛的鞋。和马诺洛同时代的设计师们身边早已经围满了大批助手,他仍然凡事亲力亲为:画设计图,刻鞋楦子,雕鞋跟,选原料,频繁去意大利的工厂监督产品质量,甚至亲手为模特穿鞋。他的成功全凭天分、设计,和商业无关,也极少在杂志上打广告。他根本不关心他的鞋卖得如何,他其实完全能比现在多卖很多鞋。可是,一双好鞋的细节是无法用机器复制的,马诺洛做的是机器不能做的鞋。■ 时装搭配高跟鞋马诺陪伴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