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枪手的“宣言”

作者:薛巍

校园枪手的“宣言”0

( 11月7日,一名警察在芬兰南部图苏拉镇的约凯拉学校附近巡逻 )

芬兰人拥枪的比例非常高,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也门。

校园枪手的“宣言”1( 奥维宁在网站上发布的录像截图 )

在一段自己录制的录像中,伴随着德国乐队KMFDM的歌曲《流弹》,先是出现一幅一所学校的照片,照片随后化为碎片,继而出现的是一个在红色背景前用枪指着屏幕的青年,他宣称“人性被高估了!到了恢复天择和适者生存的时候了!”屏幕下方的文字说:“虽然我选择对学校下手,可是我的本意是对政治以及更深刻的领域发起进攻,我不希望它只流于校园枪击案。”

在把他的“屠杀宣言”贴到网上几个小时之后,18岁的佩卡·埃里克·奥维宁步入芬兰南部图苏拉镇的约凯拉学校,用他点22口径的手枪打死了5名男生、2名女生和女校长。在警方围捕中,他朝自己头部开枪自杀。

11月8日,芬兰全国降半旗,为枪击事件中的遇难者举行哀悼。警方称奥维宁一共携带了500发子弹,在20分钟内发射了69发子弹。他还携带了可燃液体,试图在二楼放火,把液体撒到了墙上和地上。

芬兰警方8日说,奥维宁“来自普通家庭”,生前是枪支俱乐部成员,10月19日刚获得持枪许可证。奥维宁系独自作案,他此前并没有犯罪记录,也从来没有在学校里威胁过任何人。但他与同龄人格格不入,经常在学校里受到欺负。

奥维宁的同班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奥维宁这个人很特别,思想极端,曾表示他很欣赏希特勒。

警方依据YouTube上视频的线索破解了奥维宁的账户,结果发现他收藏了89段血腥暴力的录像。其他视频有奥维宁在树林中开枪打碎一个苹果的过程,以及希特勒的画面、赞扬食人连环杀手杰弗里·达默和美国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的枪手埃里克·哈里斯的内容。此外还有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以及2003年美军攻占巴格达时炸弹爆炸的画面。

奥维宁在网站用户个人简介中附的文章中说:“以前我相信人性,希望过上漫长而幸福的生活。但知道太多之后我变得消沉、愤怒。经过漫长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之后,我开始憎恨人性和人类。

“你也许会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想干什么。其实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太傲慢、狭隘,理解不了我。你们也许会说我是个疯子、罪人或废物之类的。不,事实上我只是一个人,一个异议分子。我受够了,我不想成为这个狗屁社会的一部分。如一些睿智之士所说,人类不值得为之奋斗,不值得拯救,只配被杀掉。

“我是自己的生命的主宰,我选择了我的生活,我准备为自己的目标而战。我是法律、法官和死刑执行人,没有比我更高的权威。我已经做好了为一个我相信是正确的目标而赴死的准备。即使失败、作为恶魔被人铭记,我宁愿战死也不愿不开心地活下去。”

《泰晤士报》的文章说,这位杀手像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赵承熙那样,展示自己持枪的图像,一个自卑的人以这种方式鼓励自己。警告即将发动枪杀行动的录像表明一个自恋的年轻人决定行使控制力,在生死之间做出选择。

虽然这两起校园枪杀案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图苏拉这起有其芬兰特性。芬兰是一个非常开阔的国家,每平方公里只有十六七人。相邻的居民区经常被湖泊隔开。每年冬天,整个国家沉入昏暗之中(白天只有五六个小时)。居民都期待在冬天去东南亚度假。抑郁和自杀的比率很高。更重要的是,冬天使年轻人相互隔绝在小镇上,上学时是在晚上,放学后又要走很长的夜路才能回到家。友谊是夏季的奢侈品。因而友谊变成了虚拟的。孩子们回到家后就上交友网站。YouTube代替了被认为沉闷、只适合中年人的电视。芬兰是诺基亚的摇篮,6岁的小孩上学时都带着手机,孩子们发送的第一条短信会令父母感到自豪。这在欧洲很寻常,但是在芬兰高科技的世界成了常态,取代了真实的接触。在学校里受冷落的学生放学后更是深深地陷入孤独之中。

芬兰人拥枪的比例非常高,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也门,每100人当中就有56人拥有枪支。但枪主要用于打猎,在不多的暴力案件中,凶手使用的多为匕首。■ 宣言校园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