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要刊速览(45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希拉里赞成什么
《时代》2007.11.7
在一年多的筹款和团队组建活动之后,真正的竞选开始了。人们普遍以为,希拉里的问题是,她过于谨慎,总是在算计,没有核心的主张。媒体指责她不真诚,意思是表现不够随意、即兴。但真诚和大胆不是一回事。你可以假装真诚,但装不出大胆来。希拉里在真诚方面确实有问题,在公开场合笑得不自然,但她在内政问题上的计划大胆、具体且巧妙。希拉里去年竞选的努力令人敬佩——通晓各种问题,演说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更放松,更亲切。她已经证明她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竞选者,一位熟练的辩论者,有着比尔不具有的自信。她没有在紧张的竞选压力下崩溃,反而摆脱了固有的形象和她丈夫的光芒的阴影。但关于希拉里的重大决定尚未做出,人们真的希望有一位女总统吗?他们真的希望克林顿家族再次登台吗?民主党的竞选的核心问题是,希拉里的个人才华是否足够克服她的家庭辉煌的历史。■
我们需要新的核武器吗?
《科学美国人》2007.11
自从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时间已经过去了60多年,冷战也成了快被人忘却的旧事,但核战争的阴影并没有消退。当今全球有9个国家具备发射核弹头的力量,而伊朗也跃跃欲试的、要加入这一俱乐部。今天的核武器可以造成比广岛原子弹更大的伤害,根据最新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一颗1兆吨级的氢弹,可以在一天中将纽约曼哈顿中心方圆3英里半径内的建筑全部化为尘灰,380万到420万人将因此在一天内丧生。以防御为理由,美国政府正计划建造20多年来的第一颗新型核弹头RRW1,用以接替即将退役的W76核弹头。这一计划可能花掉5.8万亿美元的财政预算。然而,体现了核武器最先进技术的RRW计划是否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安全?或者,它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1968年:改变了一切的一年
《新闻周刊》2007.11.19
1968年5月,在设立路障的人高喊的口号中,40年后仍被人们牢记的是“禁止说禁止”。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或许听到别人说那是一场划时代的运动时会感到厌烦。路障在拉丁区被竖起的时候,法国总统萨科齐只有13岁。但纽约大学的历史学家、《权力和理想主义》一书的作者保罗·伯尔曼说,在今天的欧洲,尤其是在萨科齐的政府内,1968年一代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对残暴统治深深的敌意是反对极权主义和主张人权的遗产。在欧洲,悍然的殖民主义和残暴的法西斯主义仍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很多当年很著名的学生领袖仍抱着1968年的理想,并用来满足现实政治的需要。法国外长库什内就是1968年的道德准则的缩影,他曾救助逃离越南的难民,跟库尔德人一起抵抗萨达姆,比其他国家对伊朗都更强硬。■
罢工不止
《纽约客》 2007.11.19
1988年影视编剧们发动的罢工持续了22周,造成了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但罢工对谈判的影响非常有限,最后达成的协议跟5个月之前能够达成的协议没什么两样。罢工对劳资双方来说都是得不偿失。20年之后,编剧们又站到了纠察线前。他们也许能干得更好,但历史证明,罢工通常都会以温和告终,既不会有很大的收获,也不会被压价。但为什么不在罢工之前达成协议呢?一个原因是双方都不知对方真正的立场。编剧们要求分享网络发行的收入,制片方则声称还不知道到底能为此支付多少。这可能是真话,也可能是假话,编剧们很难搞清楚。双方为了实现正义而准备付出一些代价的想法阻碍了协议的达成。编剧们能接受经济损失,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劳动理应分享收入,制片方也能接受损失,因为他们相信影视剧是他们的财产。■
西部片的胜利
《纽约时报》2007.11.11
西部片就像一位单枪匹马地矗立在烟尘飞舞的街上的一名枪手,俯视着人群,或者,如果他穿着警服的话,俯视着一帮不法之徒,西部片已经被证明很难被杀死。它的死讯已经被或怅惘或快意地宣告过多次了。可是下葬之后,天边马上就会响起马蹄声,西部片又会杀回来。比如1991年影评人霍伯曼发表了论文《西部片是怎样迷失的》,记述这类影片的衰微,但当年《与狼共舞》就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至今西部片也没有死,只是分裂了:孤独的打手仍是动作片的主角;过去的浪漫投射到了20世纪而不是19世纪;坏人和英雄来自城市而不是穷乡僻壤。同时,西部片本身不再是美国的类型片,枪、马匹,荣誉、复仇和除暴的故事在全球遍地开花。我们仍凝视着地平线,期待陌生人骑着马回到镇上。■ 环球要刊速览罢工纽约客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