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圣节的DIY
作者:王星( 玛丽·安托瓦奈 特化妆服 )
又是一年一度的万圣节。从起源上讲,这个节日原本不该称为“鬼节”:按照凯尔特历,10月31日是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当晚所有的巫婆术士都会远在异国他邦,因此所有孩子都可以跑出家来狂欢。基督教传入后,这个节日又被称为“the Eve of All Hallows”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s”,合上了“万圣节”的译名,仍和恶鬼邪神没什么关系。
万圣节什么时候有了“鬼节”的名声一时很难考证,反正以“鬼”为主题的各种物件倒给这个节日增添了热闹,近年源源不绝的神鬼大片更为营造节日气氛提供了无数灵感。产自流水线、带有各种授权标志的万圣节产品虽然花哨而且做工不差,但见多了也难免觉得千篇一律。美国的《手工制作》(Make & Craft)杂志向来提倡自己动手的DIY精神,在万圣节来临之际,它推出“万圣节DIY比赛”倒也顺理成章。
比赛号召“所有地球上或者来自外星但已在地球定居的居民”参加。参赛方法很简单:在11月2日前将自己作品的照片及简要说明上传到杂志的网站。比赛分4个奖项:南瓜灯、化妆服、其他装饰物奖以及综合创意。
南瓜灯(Jack-O-Lantern)是万圣节最传统的装饰物。经典制作方法是:削去南瓜蒂,把南瓜子掏空,然后在南瓜外壁上凿开两个洞当“眼睛”、凿开条缝当嘴,最后点盏蜡烛放进南瓜里。这串制作过程看起来不复杂,可只有自己亲手做过才知道要在南瓜上凿开一个洞有多费力。
“Jack-O-Latern”原本有“磷火”之意,后来被转用为“南瓜灯”。如果再追根溯源,“jack”在欧美许多民间传说中都用来称呼日常生活中的小精灵,比如“Jack o'the Bowl”就是瑞士传说中护家的“碗仙”。将发光二极管或LED灯放进南瓜或许不够传统,在营造“鬼气”方面却另有一番效果。装入发光二极管的参赛南瓜灯据称造型取自某部科幻电影,灯光可以前后循环闪烁。装入LED灯的参赛南瓜灯在造型上没什么“名门”可溯,不过发光方式更加复杂多样,而且蓝色的灯光也更像磷火。
“南瓜灯机器人”则不止是发光这么简单。它可以前进、后退,而且一切活动可用遥控器控制。然而,与“南瓜计算机”相比,它还是不够“精灵古怪”。南瓜计算机的准备工作和传统南瓜灯类似:掏出所有的南瓜子,把掏空的南瓜放置一夜充分晾干。关键在于第二天的工作:在南瓜上凿出双眼与嘴,双眼处用螺丝安装两个计算机用风扇,再将主板固定在一块硬木板上嵌入南瓜中,南瓜灯的“嘴”正是光驱托盘的出入口。完成后的南瓜计算机的配置是:奔腾1.6G处理器,512M内存,DVD读写光驱,当然,还有不少难免残留的南瓜子。南瓜计算机有两个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它还必须使用外接的显示器和键盘,二是“保存期”有限:通常一个南瓜只能保存三个星期左右。不过,南瓜计算机的制造者对“保存期”问题自有一番说法:以现今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等南瓜腐烂时这套计算机配件也基本过时了。
可以料想,化妆服组的参赛作品更加花样百出。比赛要求服装中至少要有一个关键“部件”由自己制作。纸盒大概是业余爱好者最容易把握的材料,因此至少已有两件参赛作品几乎完全使用了纸盒。从照片上看,以恐龙哥斯拉为原型的一件未免粗糙些,参赛者解释说是因为外表的制作和涂装完全出自他儿子之手,而由他本人负责的内部电子操控系统在照片上难以体现。同样是脱胎自纸盒,以Lego人物为原型的一件显然更讨巧些,只是一般人很难想到这么一个白领打扮的Lego小人会和鬼节有什么联系。Tron是曾经在欧美漫画与电影中风靡一时的人物,尽管与电影中的造型有些出入,看得出这套Tron服装的制作者还是尽力而为了。他用Spandex跑步服模仿Tron的紧身衣,切开的PVC管当做肩部与臂部的护垫,找了顶七八十年代的曲棍球帽充当Tron的头盔,Tron的武器也找了个飞盘代替。当然,所有的服饰都需要涂成Tron特有的灰色,另外还要用蓝色荧光颜料描绘出各种图案。据说这些荧光颜料在黑暗中可持续发光8小时,倒也足够在万圣节疯狂一夜的时间。
可惜,所有这些化妆服的创意在一套DIY的“玛丽·安托瓦奈特化妆服”面前都只能甘拜下风。比赛尚未结束,这套“玛丽·安托瓦奈特化妆服”已经成了公认的赢家。玛丽·安托瓦奈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被砍了头的法国王后,这套化妆服自然要有华丽的宫廷礼服,礼服领口很低,袒露出漂亮的脖子,只是脖子上没有头。头托在“女鬼”的左手里,更有效果的是那个头还会睁眼、闭眼甚至嫣然一笑,完全如同真人。看过制作过程也就觉得没什么神秘:这身化妆服最大的奥秘在于用石膏浇注出一个仿真的胸部,把它固定在一个特制的架子上、顶在化装者肩部,外面罩上加长过的宫廷礼服,从礼服“腰部”、“女鬼”左手附近伸出的其实是化装者自己的头。
“其他装饰物”奖项的参赛作品几乎是变态“美食”的大荟萃,大多是各种仿真的血腥“食品”,例外的作品也有。颇受好评的一个是“气泵墓碑”。它的外形与真正墓碑没什么两样,但内部暗藏气泵机关,每当有路人经过便会有骷髅伴着阴森乐声从“墓碑”中升起。更为实用的是不带丝毫鬼气的“糖果大炮”。按照习俗,万圣节的夜晚孩子们可以挨户敲门索取糖果。这种“糖果大炮”据说就是为不耐烦频繁开门发放糖果的懒人设计的:你可以将成包的糖果装填进炮筒,坐在屋里遥控发射。
( 美津本尼一家2005年的万圣节装束 )
“综合创意”是个定义很模糊的奖项,但以目前情形看很难有参赛者能超过美津本尼(Mazinbenny)一家。这家人每年万圣节都会选定一定的主题、全家化妆上阵。2002年到2004年,这家人共有夫妇两人加一个孩子和一条苏格兰牧羊犬。2002年时的化妆主题是“养蜂人”,于是父亲扮作养蜂人、母亲与牧羊犬扮作蜜蜂、孩子扮作花;2003年是“小熊维尼”主题,全家分别扮作小熊维尼、蜂蜜罐与蜜蜂;2004年是白雪公主、巫婆、第八个小矮人和墙上的魔镜。时至2005年,家里多了个孩子,于是出现了更复杂的“强手棋”(Monopoly)主题,家里5个成员分别成了色子、汽车棋子、钱袋先生、房产卡和旅店。2006年虽非美国建国周年纪念年,但全家还是选择了自由女神像、国会山等极其美国的主题。■
( 美津本尼一家2004年的万圣节装束 )
( 2006年万圣节, 英国贝尔法斯特市狂欢 的市民 )
( 2006年10月31日, 扮成童话人物参加 好莱坞万圣节大 狂欢的一对男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