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昂贵的“水龙头”
作者:李晶晶( “兽面人像水力钟”铜像正面(左)以及背面(右) )
“准确说,铜马首只是西洋楼这片园林建筑中,海晏堂景区前一组具有装饰性的园林小品‘兽面人身水力钟’里的一个元素。”圆明园管理处副研究员宗天亮说,“价格有虚高的成分,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的圆明园,总面积5200亩,西洋楼在圆明园的占地大概是1/50,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同时西洋楼并不在中心位置,它只在长春园靠北的边上一条。”
“兽面人身水力钟”就是圆明园西洋楼前的一组雕塑,它同时兼有两种职能:装饰和报时。到了一定时辰,就会在相对应的生肖雕塑的嘴里喷出水来。以马首为例:马为午马,中午11点到下午13点的午时,马嘴里就会喷出水来,提示宫人:现在的时辰是午时,该干吗就干吗去。
这个马首状的“水龙头”,算得上圆明园里的“宝贝”吗?由于圆明园的惊世之美,所以从雍正开始,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达半年以上。以乾隆皇帝为例,清内务府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全年共393天(因有闰月),乾隆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天,去曲阜54天,居宫内(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从内阁大库档案也可以看到,六部所报事由颇多与圆明园有关。5位皇帝都把圆明园看成自己真正居住的家了,宝贝自然藏在家中。
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可以保守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圆明园的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多4万余平方米。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1835)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万个,宫内存29.0505万个,圆明园存28.0694万个。各式如意1621款,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这份记录中,看不到这12个兽首,可见在当时人眼里,这些兽首没有被算作珍宝一类。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3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列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要拿对于自己国家来说稀罕少有的物品。那12只生肖铜首,基本上可以说是西方雕塑,在当时欧洲各国比比皆是。”宗天亮说,“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的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里的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国馆里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摆放的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藏传佛教的寺庙里的一对金罐和一只金曼扎,这些是真正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文物。”
( 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全景 )
由于在欧洲类似于这12个铜质兽首的雕塑“比比皆是”,因此,英、法军队也没有把这些曾经在中国的皇家园林工作过的兽首们当一回事。直到1985年,美国的一个古董商在加州棕榈泉别墅花园内发现了牛、虎、马3个兽首,其中牛首被放在浴室中做挂浴巾之用,另两尊铜首被当成普通的园艺装饰品散置在花园水池旁。和主人协商后,这位美国古董商以每尊铜像1500美元购得。
但是随后,兽首们的命运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随着1987年铜猴首以16.5万美元最先拍出后,1989年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又出现了这3只兽首:虎、牛和马。4个兽首的购买者为同一人,台湾寒舍的蔡辰洋,当时拍下的价格分别为:虎,14.85万英镑;牛,14.85万英镑;马,18.15万英镑。此后,牛首和猴首又出现在2000年4月30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牛首拍卖底价是200万港元,成交价774万港元。高于底价3.5倍。喊价次数21次。猴首拍卖底价是200万港元,成交价818万港元。高于底价3.7倍。喊价次数25次。而虎头则出现在2000年5月2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卖底价200万港元,成交价高达1544万港元。高于底价7.5倍,喊价次数21次。这3只兽首皆为保利集团购得。2003年澳门赌王何鸿以低于700万港元购入铜猪首,其后转赠保利集团。2007年,马首竟以6910万港元成交,比18年前的18.15万英镑的价格飙升了30多倍。
乾隆三十九年(1774),设计“水法”机械装置的法国教士蒋友仁病逝,当时没人知道龙凤水车从低处打水往高处送的技巧,就失传了。用人力“蹬攀”,用大罐打水上楼的龙凤车没多久就“玩不转”了,马首们没水可喷了。每逢乾隆爷要游园时,小太监们也就只能汗流浃背提水上楼,等皇帝驾临再开水闸放水。 文物兽首水龙头圆明园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