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六姐妹

作者:李孟苏

米氏六姐妹0

( 左至右:尤妮缇(老四)、戴安娜(老三)、南希(老大) )

米特福德六姐妹是常说常新的话题人物。20世纪30年代,她们长成豆蔻少女,此后便演绎出各自的传奇。她们不是希尔顿家的姐妹,也不是辣妹组合,5个已经死了,健在的幺妹也近90岁,本是历史书中的老人,却是“二战”史专家、政治家、新闻从业者、贵族生活研究者、文学评论家、嚼舌根的人、美食家、好莱坞和BBC、出版业、心理学家、装饰品生产商、益智游戏开发者等各路人马的金矿。时装设计师,比如缪西娅·普拉达和约翰·加利阿诺说,六姐妹体现了优雅的英伦风范,他们从其30年代的旧照片中获得灵感,设计出粗花呢外套、印花丝绸裙子、羊毛开衫、长筒雨靴。除了戴安娜王妃,没有哪位有产阶层的公众人物能引发人们如此大的兴趣——恰好,六姐妹中也有一位戴安娜,她的故事也最多。

和戴安娜王妃一样,每当你以为没人会说起她们的时候,有关她们的新闻就出来了。10月,《米特福德六姐妹书信集》出版,厚达832页的《书信集》仅选编了姐妹们1.2万封往来信件的5%,字里行间载入史册的人名俯“视”皆是:希特勒,丘吉尔,戴高乐,肯尼迪,麦克米伦,伊夫林·沃,洛锡安·弗洛伊德,弗朗西斯·培根,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王太后,朱莉·安德鲁斯,玛雅·安杰洛……米家6个女儿创造了英国贵族阶层中独一无二的现象:一代人中人人皆成果卓越,尽管她们脾气暴躁的父亲、礼德斯达尔勋爵曾气呼呼地说他的6个女儿一个比一个傻。

六姐妹冷漠的母亲对孩子没有母爱,南希描述母亲有“非同一般的超然”,她们由亲切的保姆带大。唯一的兄弟汤姆很有些娘娘腔,是个同性恋,“二战”后期在缅甸为国捐躯。做帝国外交官的爸爸把她们照男孩子般养大,她们长到刚能在马背上坐稳,就跟爸爸牵上狗,呼啸着去打猎。她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有杰出的叙事才华,日后不管当职业作家还是以写作为消遣,均出版有作品。名气最小的二姐帕玛拉被评论为缺乏“姐妹们那般惊人的写作天分”,也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传奇的经历、复杂的感情生活,嫁给了物理学家,醉心于乡村生活,一辈子喜欢在后院养个鸡鸭,也写了本烹饪术。

大姐南希成为著名作家,伊夫林·沃的红颜知己。大学期间,她和一位苏格兰贵族发生了不为社会所容的同性恋情,20世纪30年代和伦内尔男爵家的小儿子结了婚。婚后没多久,她爱上了流亡英国的自由法国高层领导人、戴高乐的助手加斯顿·帕卢斯基(Gaston Palewski),和丈夫分居,成为丑闻主角;后来追随情人去了法国,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他又成就一段佳话。她写了大量小说、散文、传记,最为读者熟知的是两部自传体小说:《恋恋冬季》讲述了家族故事,她爸爸是书中马修叔叔的原型;《追捕爱》源于她的三角恋情。她直到1958年才离婚,而帕卢斯基最终也没有和她结婚,娶了一位美国名门小姐。南希是公认最聪明的米家小姐,她语锋、文风犀利尖刻,话语中充满机锋,连妹妹们有时都很讨厌她。她对英语最著名的贡献是发明了“U”(“U”即Upper-class的首写字母,“上流阶层”之意)和“non-U”两个说法来区分上流社会和平民阶层。她或许只是揶揄、奚落、调侃英国“以阶级意识为基石的社会文化”,并没把这事儿看得多严重。但这两个说法引起了愤怒的社会情绪,挑起了阶层之间的互相攻击。

老五杰西卡富有异国情调,写作成绩也很斐然,是成功的调查型记者,撰写了诸多很有分量的调查报道,最著名的是披露美国殡葬业内幕的《美国式死亡》。丈夫在“二战”中身亡后,她嫁给了美国著名的人权律师,并加入共产党,移民美国后成为激进的民权运动代表人物和麦卡锡分子的眼中钉。她是奥威尔遗孀索妮娅、美国诗人兼小说家玛雅·安杰洛的好友,J.K.罗琳心中的英雄。罗琳不仅以“杰西卡”给女儿命名,还把杰西卡的自传《甜心与叛逆》送给女儿做受洗礼物。

米氏六姐妹1( 帕玛拉(老二) )

写了数本乡间生活题材书籍的小妹妹黛博拉,安安静静地嫁给了后来的第十一世德文郡公爵,住在英国最大的私人乡间大宅里,操持家务,把自家的庄园发展壮大成英国最赚钱的公爵领地。被大姐怀疑是文盲的她写了不少私家菜谱,均冠以公爵领地的名号。2005年版的电影《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的家就在黛博拉家取景。她的孙女斯泰拉·田纳是位超模,以面无表情著称。据说,黛博拉和肯尼迪总统有过情事。肯尼迪被刺前不久还以给去世多年的姐姐扫墓为名,去英国乡下会黛博拉。为此,南希调侃地说:“一个人应该在不同的地方都埋个姐姐。”

黛博拉上中学的时候,公开发表过对纳粹德国的支持言论,是英国人中和希特勒有过交谈、尚在世的少数历史见证人之一。也许是看到发生在三姐、四姐身上的悲剧,她没有再表现出对政治的热情。她的四姐尤妮缇奉希特勒为北欧神话中的奥丁神,甘愿做他的女武神瓦尔基里,甚至在名字中加了个中间名“瓦尔基里”。从老照片中看得出尤妮缇骨骼粗大,有执著、固执的表情。她陷入对希特勒的狂热追逐无法自拔,为此移居德国。1939年,英、德战局明朗化,她痛苦万分,对着脑袋开了一枪,被抢救过来后又痛苦地活了9年。

米氏六姐妹2( 杰西卡(老五) )

戴安娜和尤妮缇都参加了纳粹1935年的纽伦堡集会,并和冲锋队员们合影留念。这样的铁证戴安娜是毫不在意的,她从不认为应该转变信仰以取得世人的原谅,捍卫那臭名昭著的信仰一直到死。她4年前去世,活了93岁,比尤妮缇多活了55年,受到的批判、指责、猜测就要多得多。她的一生丰富多彩到了极致。

戴安娜19岁结婚,希望借婚姻逃脱家庭的桎梏,于是挑选了贵族吉尼斯家的公子布赖恩为婚姻对象。布赖恩英俊帅气,是个颇有成绩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婚后夫妻二人成为伦敦上流社交圈的风头人物,常常在家里举办光怪陆离的派对。伊夫林·沃是她家的座上宾,受到戴安娜的鼓励开始写作,小说处女作《邪恶的躯体》便是献给戴安娜夫妻的。不久,戴安娜认识了英国法西斯联盟的创建人奥斯瓦德尔·莫斯利——在《BBC历史》杂志的一次调查中,莫斯利被评选为20世纪最坏的英国人。戴安娜和莫斯利有了婚外情,4年后与丈夫离婚。旁观者评论她有政治野心,因为莫斯利当时正着力向唐宁街迈进。戴安娜未能入主唐宁街,反而住了几年监狱。她强烈主张结成盎格鲁-德意志联盟,以此避免卷入战争。她被英国情报部门视做极端危险人物,1940年和莫斯利同时入狱。监狱升华了她和莫斯利的感情,因此她说坐牢那段时间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她出狱后被监视居住一直到“二战”结束,后移居爱尔兰和法国,死后才回到故乡。《书信集》中披露杰西卡1943年给表兄丘吉尔的信,抗议释放戴安娜,要求将姐姐再次收监。

米氏六姐妹3( 伊夫林·沃是米特福德姐妹的密友 )

戈培尔为戴安娜和莫斯利操办了婚礼,希特勒参加了婚宴,并送了一幅镶着银框的自己的像作为贺礼。出版了多部传记作品的戴安娜这样描写希特勒:“我无比崇敬他……他深蓝色的双眸极具催眠力量。”莫斯利临终前说希特勒是个“可怕的小男人”,戴安娜却从未改变过对希特勒的敬仰。战后,她在大衣的狐狸皮毛领上别了枚钻石镶嵌的纳粹十字徽章,对别人的议论置之不理。

六姐妹被当作偶像也正因为她们身上永恒的贵族姿态,具备了今天正在逐渐消失的传统美德:沉着冷静,自制力极强,认真,有绝对到冷酷的个人信条,勇敢,坚持理想主义。当年的戴安娜明知莫斯利不会和妻子离婚,仍然义无反顾离开门当户对的丈夫,去做莫斯利的情人,直到莫斯利的妻子去世。她父亲气坏了,不许其他女儿和戴安娜来往。这些个性特点让六姐妹产生了强大的磁场,甚至影响、迷惑了为她们写传记、讣告的作家、记者。

米氏六姐妹4( 黛博拉(老六) )

去世的五姐妹葬在牛津郡乡间教堂的家族墓地里,那是她们度过童年的地方。 希特勒姐妹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