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乙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肝脏解剖图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健康成年人的肝脏重约1.2到1.5公斤,色呈暗红,位于右上腹肋骨内侧,横膈膜下。
有“人体化工厂”之称的肝脏,主要功能可以分为三类:一、代谢功能。把营养成分重新组合成身体可以利用的物质。二、合成功能。合成消化脂肪所必需的胆汁。三、解毒功能。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代谢副产物。此外,肝脏还是一个巨大的仓库,它可以储藏糖原、脂肪、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以供不时之需。
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简称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大小约为40到42纳米,表面有两层外壳。
1967年,美国纽约大学的萨尔·克鲁格曼(Saul Krugman)及其同事首次确定了这种病毒同乙型肝炎——当时成为病毒性肝炎——之间的联系。
乙肝病毒主要感染肝脏细胞,但在肾脏、脾脏和胰腺中也有发现。不过,在其他部位的感染通常不会导致激烈的病变。
乙肝病毒可以在体外生存7天之久,而艾滋病毒仅能生存几个小时。
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是艾滋病毒的50到100倍。
肝脏血管造影图
血液通过两条血管进入肝脏。富氧的动脉血从大动脉经肝动脉流入肝脏的各分支血管,携带有胃肠中初步消化吸收的食物养分的静脉血,通过肠道静脉、脾静脉和胃静脉,经粗大的门脉送入肝脏,在那里制造合成人体所必需的葡萄糖、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酸酯和蛋白质。此外,酒精、药物和其他一些身体的代谢副产物,也通过门脉进入肝脏进行分解。肝脏处理后的血液,通过肝静脉送入心脏。以衰老死亡的红血球为原料制造的胆汁,则由胆管流入胆囊。
肝硬化的肝脏
慢性乙肝引起肝细胞持续坏死,在肝细胞不断再生修复的过程中,残留的疤痕纤维化,就会发展成为一个一个的结节。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缩小变硬,表面凹凸不平,功能严重受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极不乐观。
乙肝病毒自我复制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脱去包膜,进入肝细胞质内。在那里,病毒脱去衣壳,部分双链环状DNA进入肝细胞核。在宿主酶的作用下,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并加以修补,形成稳定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然后以此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短的信使RNA(mRNA)。其中,携带有乙肝病毒全部遗传信息的mRNA进入肝细胞质,在那里翻译为负链DNA,再以此为模板合成正链DNA。两条DNA链装配为完整的乙肝病毒,突破细胞膜,继续寻找下一个侵入对象完成复制。
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
母婴
在亚洲,携带有乙肝病毒的母亲在分娩时将病毒传给子女,是乙肝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血液
血、血制品、不清洁的针头、医疗器械、静脉注射毒品、穿孔、文身、共用剃须刀和牙刷,是成年人染上乙肝病毒的主要途径。
性交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进行未经保护的性交,也会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自我复制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脱去包膜,进入肝细胞质内。在那里,病毒脱去衣壳,部分双链环状DNA进入肝细胞核。在宿主酶的作用下,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并加以修补,形成稳定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然后以此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短的信使RNA(mRNA)。其中,携带有乙肝病毒全部遗传信息的mRNA进入肝细胞质,在那里翻译为负链DNA,再以此为模板合成正链DNA。两条DNA链装配为完整的乙肝病毒,突破细胞膜,继续寻找下一个侵入对象完成复制。
乙肝病毒的细胞免疫反应
尽管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上,乙肝病毒感染本身并不会对肝脏细胞造成伤害。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我们自己的免疫反应。为了清除藏匿在肝脏细胞中的乙肝病毒,我们的免疫系统采取了一种玉石俱焚的方法,在攻击病毒的同时也攻击正常的肝细胞。在急性感染时,这种攻击表现为肝功能迅速降低甚至出现肝衰竭,在慢性感染时,则表现为肝细胞的持续损伤和纤维化。 乙肝dna健康养生肝脏了解肝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