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吃食

作者:苌苌

八月十五应该吃月饼。民间有几个传说的版本:原来各户都住着一个鞑子(这“鞑子”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别的传说中,有的说是“元朝残酷的统治阶级”,搞得好像他和朱元璋是一头的,还是讲“鞑子”的版本靠谱点),说这鞑子在家作威作福,无恶不作,人们实在忍受不了,约定在八月十五这天,一齐动手杀死鞑子,就将这个密约写在纸上,夹在月饼内,互相赠送。后来大事已成,八月十五吃月饼的风俗也保留下来。

中秋节的吃食0

( 泛舟 )

不过文献记载在元代以前就有月饼了,可见上述传说不可靠。《洛中见闻》中讲,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觉得很好吃,正好听说新科进士在曲江开宴,便让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他们。到了宋代,月饼已有“荷叶”、“金花”、“芙蓉”等花名,有说那个时代的代表诗人苏东坡咏月饼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但我老找不到出处,有点怀疑这是哪个糕饼铺的老板编的,而不像是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苏东坡本人写的。

在山东老家过中秋节,有把各户的月饼摆出来,让小孩一边吃一边唱,比较各户月饼优劣的习惯。吃月饼的意义,一般都认为是取团圆之意,象征合家团圆。但是就原来意义说,应该是拜月的供品和人们的节日食品。由于咱们国家人特别爱给家族团结找说法,月饼才兼有了团圆饼的含义。以前在各地月饼中,以广式、苏式、京式最有名,但现在常听到的好像是港式、星巴克式、哈根达斯式。

不流行的不一定是因为不好被市场淘汰。苏式月饼讲究吃刚出炉的,香气扑鼻,炙手可热,一口咬下去松软绵香,还有酥皮扑簌扑簌像花瓣般落下来。但就因为太娇气了,不方便携带赠送,想吃苏式月饼,您请苏州吧。美食家赵珩对广式月饼独霸天下有些不以为然,他告诉我们,在四五十年前的北京,有种京式月饼和传说的“掉在地上砸个坑”的自来红月饼有天壤之别:“翻毛月饼是瑞芳斋最具代表性糕点,不止卖中秋一季。其大小如现在的玫瑰饼,周身通白,层层起酥,薄如粉笺,细如绵纸,从外到内可以完全剥离出来,松软无比,决无起酥不透的硬结。馅子是枣泥的,炒得丝毫没糊味儿,且甜淡相宜。”

但自从瑞芳斋在60年代歇业后,他最常吃的也是广式月饼了。每到中秋前夕,上海亲戚就给他家寄来杏花村的月饼,“杏花村的月饼皮包馅大,也属广式月饼的路子,但用糖适度,甜而不腻”。赵珩家的一个邻居是山西人,每到中秋就自己做月饼。以油合面起酥,馅不大也不甜。“山西人本来就擅长面食,他们都自个买月饼模子,做改良月饼。”

中秋节的吃食1( 花间 )

“北京人悠闲惯了,讲究吃和时令相合的东西。其实,中秋节最时令的吃食就是水果。”赵珩说,“一定要吃石榴,这时石榴正好熟透了,石榴多子,在民间有多子多福的意思。还有西瓜,现在西瓜快下市了,但在以前都是农历六月底才上市,到中秋节吃正好。葡萄讲究吃玫瑰香,京白梨,还有南方来的枇杷等。水果是很重要的一个门类,因为正好是丰收的季节,唐宋以来都是这么过的。”

富察敦崇在清末出版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皓月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可见先人们过中秋,并不是月饼一枝独秀。“这一两年,眼瞅着中国人对月饼的消化能力越来越低了。大概和现在大家过中秋都在外面吃饭有关系。”沈宏非说,“酒足饭饱之后,再吃吃甜腻油重的月饼显然不合适。为什么哈根达斯月饼受欢迎?因为可以当饭后甜品吃”。可能也和这市场“只比贵,不比好”有关,被赋予了太多文化附加值的食物,毕竟不如螃蟹那样的天然时令尤物来得令人想念。

中秋节的吃食2( 惊台 )

老话说“八月十五,菊黄蟹肥”,《红楼梦》第38回就写到一场中秋螃蟹宴。史湘云在“藕香榭”大摆螃蟹宴,贾宝玉和众姐妹用“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洗手,坐在山坡桂花荫下的毡子上,持蟹赏花,以“菊”和“蟹”为题赛诗行酒令。“贾母那边一迭声问:‘见了什么这样乐,告诉我们也笑笑。’鸳鸯等忙高声笑回道:‘二奶奶来抢螃蟹吃,平儿恼了,抹了他主子一脸的螃蟹黄子。主子奴才打架呢。’”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别人给她拿来黄酒,她说:“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就给她端来合欢花浸的烧酒,喝high了,做了首咏菊的诗:“毫端蕴秀临霜写,口吃噙香对月吟。”衬得其他人没了颜色。宝钗不甘下风,就做了首诗咏蟹:“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老辣的句子,显出了她与黛玉之间的区别。《红楼梦》中铺陈的美食很多,但场面最大的就是这次蟹宴了。可见食蟹对古代大户人家来说也是个事儿,不过吃蟹的细节着墨不多,只是用来为环境和气氛做个烘托罢了。

王敦煌在《吃主儿》里用了8页纸写他怎么吃完一只蟹。螃蟹身上每个部位都有吃主儿专用的名词,他们家吃的蟹只分肥蟹和极肥蟹。“只凭手和口剥蟹,借用蟹身上的爪尖做工具,速度之快令人惊奇。剥出的螃蟹皮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绝对不会再带着吃不干净的地方,也不可能再有残留在皮里的肉丝。”但是,“中秋并不是北方吃蟹最好的季节。”王敦煌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应该是在公历11月底12月初时候。从前北方吃蟹讲究七尖八团,因为北方水冷,蟹繁殖期早,说的是白洋淀来的‘胜芳大蟹’,早断档多年了,现在都成了九尖十团了。”王敦煌说一口老北京土话,与北京大院话和北京胡同话都不太一样,因为小时候他爸、妈下放,他是由家里的老仆玉爷带大的。王敦煌的爸爸是旗人王世襄,除了研究明式家具,更是有名的“吃主儿”。王敦煌最津津乐道的他剥蟹的本事,是在他八九岁上爸爸手把手教给他的。“我很反对使用那‘蟹八件’,我现在牙口不好了,需要借助其中的一件工具,蟹钳子,不过也就质量特别好的值得用用。我给我爸爸剥蟹,嘿,5分钟剥两只。全国许多螃蟹产区早就没野生蟹了,‘大闸蟹’已经成为河蟹的代名词,而且价格不菲,要是会剥蟹,剥得干净,也对得起自己呀。”

苏州画家叶放在他的朋友眼中,就是个生活在现代的古人。每年中秋节他都是和好朋友们办雅集。前几年,他买了艘古船,停在三山岛附近,一到中秋都带朋友坐“百年船”喝“百年茶”,听“千年琴”赏“万古月”。有一年中秋,他做了一个叫做“花事”的雅集。那天的菜单很养眼:“天香引(丁香花,鸭肉)、寻瑶草(代代花,猴头菇)、点绛唇(玫瑰花,猪肉)、沉醉东风(茶花,芥蓝)、梅花引(梅花,虾仁,虾排)、疏影(梅花,荸荠)、澡兰香(兰花、花,猪肉)、望湘人(竹荪,芦笋)、霜天小角(菊花,蟹黄,蟹膏)、杏花天影(杏花,蛋清,干贝)解语花(百合花,藕,猪肉)、摸鱼儿(玉兰花,塘鲤鱼)”

和同好一起赏花,咏花,食花。来自叶放童年食花的记忆。叶放生在苏州一个名门望族,对他来说,花事雅集是发思古之幽情,也是营造新的文化意境。他说:“我们现在的很多文化活动都有符号化的问题。我就想重新思考,营造一种文化情境来提供文化想象,太符号化的东西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当一种文化形式或行为,被某种审美习惯所包装的时候,情感只能停留在经验里,而体验的空间也随之被埋没了。可偏偏这体验能使你在过程中获得感悟,在快乐中慰藉情爱,这是我们现代生活不可忽视的问题。你看,传统文化想象的体验不是也可以在现代生活中进行么?创造情境就是很好的途径,不同的情境构成不同的文化体验。”

资料:

温一壶月光下酒

——水井坊中秋新风尚

赠君以明月,我心似月明。予君以美酒,雅意共相知。600余年来一直专注于演绎中国高尚生活的水井坊酒,在去年“温一壶月光下酒——水井坊中秋礼尚”活动之后,于今年丁亥中秋在全国开展“温一壶月光下酒——水井坊中秋新风尚”活动,继续深入地重新诠释与演绎传统中秋,期望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高尚生活梦想,创造传统中秋的新风尚。

林清玄先生在《温一壶月光下酒》中将饮酒的高尚娓娓道来。风物可下酒、诗词可下酒,月色更可下酒,这不仅阐释了饮酒的大雅意境,而且蕴涵着中国古人所推崇的天人合一、追求和谐、通达自然的人生境界,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精髓。在这个经济复兴、文化复兴的时代,水井坊正努力把这种精神的内韵和气息带到生活中,以一种历久弥新的追求、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一种精致生活的信仰与坚持,演绎当代中国式高尚生活。

自古以来,一轮明月有着太多的内涵和祈愿。在水井坊倡导的“温一壶月光下酒”风尚中,除了感官的美好享受之外,还有一份醇厚的高雅情怀。在这个丁亥中秋,明月中蕴涵的深意将会被高尚地重拾,在或高雅、或温馨、或创意的风尚演绎中,传统中秋更值得珍藏与回味。

今年中秋可以过得很风雅,在派对、在松间,借着那份皎洁与纯粹,品饮美酒之醇,倾听月亮上的声音;抑或是驾驶游艇尽情追逐湖中水月,享受这难得的良辰美景,“云烟烟烟云笼帘房,月朦朦朦月色昏黄”,为中秋传统的风雅增添几分时尚味道。今年中秋也可以过得很温馨,趁着中秋,举家同游于名山胜景,或山间望月,或海上观月,或花间醉月,畅享中秋美景,八千里路云和月,杯酒人生,与家人一同享受旅途美景和每个皎洁月光的静夜。

当然,在当下这个追求创意的时代,过一个有创意的高尚中秋,也许更令人惬意。待到月圆人半醉,知交好友,把酒望月,借着酒意将手表拨慢一刻钟,让这一轮和谐圆润的感动,在心中更久地停留;亦可小酌之后,邀约友人带上相机去记录这一夜最美的月圆时分,醉眼蒙胧没有关系,镜头因为手抖了而有些模糊也没关系,这一刻拍下的除了月光,还有当下内心的感受与记忆的珍藏;更美的是月亮最美时刻,全城停电1分钟,品味阔别已久的城里月光,那样的记忆也足以令人多年以后回味悠长。

以上所及的并不只是水井坊对中秋新过法的畅想而已,作为中国白酒新风尚代表,水井坊还将所倡导的中秋新风尚付诸实施,引领着传统节庆的高尚生活。在北京,水井坊与国际顶级音乐剧《妈妈咪呀!》珠联璧合,奉献了又一场“美酒艺术之旅”,带来又一次美妙绝伦的高尚生活盛宴;在广州,水井坊展开“温一壶月光下酒——水井坊·塞班别样月光之旅”活动,组织中秋旅游塞班岛,体验月下高尔夫的雅逸与风尚。

当大家沉醉在如此种种美好意境时,传统中秋的高雅与温暖的内涵将不再失落,它已经借着时代的意韵在当代风尚中渐渐复兴。只要有着一颗对高尚生活全然投入的心,现代人自当有更多不输于古人的风雅,更有将恒久传世的风尚。

水井坊,在倡导融汇传统与时尚的中秋新过法的同时,将中秋的风雅融入水井坊酒之中,使之成为丁亥中秋流行的新风尚之一,再次彰显着作为中国高尚生活元素的独特魅力。水井坊于今年中秋之际,首次推出5款2007中秋特制酒版,将中秋风尚赏月图以精美工艺镌于酒版之上,更以绝版珍藏概念传达优雅感受,奉行限量出品的减法美学,极具审美与收藏价值。珍藏在这些珍藏酒版里的,除了温润的月光与芬芳的酒香,更有旷达的胸襟和高雅淡然的气质。上品珍藏,留香风雅岁月,在今后的节日里,水井坊还将延续这一方式,珍藏每一个传统节庆的风尚记忆。

传统的中秋,时尚的过法。在中秋这个最美好的传统节日里,水井坊倡导以传统承载时尚,以时尚复兴传统,积极探寻中秋新风尚,让传统节庆的魅力在现代中国高尚生活中绽放,尽展中国高尚生活的优雅魅力。今年中秋,水井坊邀您温一壶月光下酒,以中国式原创生活美学和高尚生活态度演绎节庆新风尚,品味酒杯中所珍藏的大雅之美。

上一篇: 苏东坡的中秋词
下一篇: 摩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