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自杀的消息
作者:于萍(困困)欧文·威尔森不是个事事都呈现在报纸上的人。药物困扰、酗酒、精神疾病、性丑闻,统统与他无关,他默默生活在美国加州的圣塔莫尼卡,给人一副从银幕上复制下来的印象:像金子一样闪亮的头发,高耸却歪歪扭扭的鼻子(他的鼻子总在拍电影时被打坏),前一分钟还面带周正、谨慎的微笑,后一分钟就开始手舞足蹈讲起段子。对《博物馆惊魂夜》里的泥人牛仔还有印象吧,没错,那就是他了,一个颇有喜感的黄金配角。他出演过《婚礼傲客》、《金牌间谍》诸如此类的电影,在这些商业喜剧片中,他以诡诈的表情和逗趣儿的即兴表演而熠熠闪光。他还很有编剧才华,因为写了《特伦鲍姆一家》得过奥斯卡最佳剧本的提名。如果说好莱坞也是个金字塔,塔尖上的被捧着却时时有跌落下来的危险,塔底又是不见天日的群魔乱舞,欧文·威尔森就是中间那拨儿,事业小成,不温不火,他既不会绝望,也不该疯狂。可就是这么个人突然走了极端,一场嘈杂的不安随之而起。
关心与怜悯必不可少,却也被大而化之。欧文·威尔森代表着中产阶级的绝望。他们貌似乐观、进取,那其实都是套在忧伤和压力之上的外衣。他还干脆就是男性代表,美国自杀研究协会有一数据:企图自杀的男性比女性低了4个百分点,可自杀成功率却是女性的1倍。有一位大学教授在报纸上呼吁:不要总盯着哭哭啼啼自怨自艾的女人,有泪不轻弹的男儿那才叫不容易,他们也是一条条生命呀。欧文·威尔森更印证了“凡是小丑,都有颗忧伤的心”这一公理。1978年,为了向伯格曼致敬,伍迪·艾伦拍了悲剧《我心深处》,观者竟然还看出了更深的深意——在小眼镜背后,隐藏着如同缪斯和战神水火不容的悲喜剧之争,虽然喜剧占了上风,可悲伤时时露头,这何尝不是一出大悲剧。再加上擅长一边手里玩着花活儿形成好玩好笑的情景,一边又展示那已被碾碎的灵魂的史蒂夫·马丁、患了忧郁症的罗宾·威廉斯,美国的喜剧演员还真黑色。
社会学家的担心则是,欧文·威尔森将会引发一批愚蠢的效仿者。一些老例子又被拿出来。1962年8月5日,玛丽莲·梦露被曝自杀后,在一个月时间内美国的自杀率增长了12%,换算成人,那就是有119个人在一个月内自杀了,其中大部分是金发、长期服用镇静药物的女性。1977年,西班牙籍演员大弗雷迪·普林兹饮弹自尽,立刻也有1名西班牙人朝自己开了枪。一群美国学者还公布出一组研究数据:名人自杀的影响率是普通人的14倍,公布自杀消息的贻害,电视比不上报纸,报纸敌不过杂志。这跟过分渲染名人自杀的细节有关,比如科特·柯本那张解剖图似的著名临终照片,巨大地摆在报刊头条,配文也如同在给《CSI》写剧本:“子弹从他的嘴里打入,从后脑勺穿出,血溅了一墙……”这增加的不仅是对死亡的唏嘘,还是个活生生的自杀教程。据说全球有至少70个人学习了柯本的自杀方式:躺在椅子上,吞下枪口,扣动扳机前留一张自杀遗像。效仿者中有一部分那是真悲观,名流有足够多的金钱与荣耀来保持快乐,都活不下去,那我早该一死了之;另一部分仿佛疯狂的“萨满教徒”,渴望对明星的物品、肉身、灵魂无限接近,偶像一死,也忍不住要追随而去。一时之间,欧文·威尔森简直要成为盎格鲁-撒克逊的化身,整天要关心作为弱势群体的黑人、犹太人和移民,无人垂怜他们,其影射的群体数目巨大后患无穷,社会学家说了,最近这段时间必须密切关注如下人群的情绪状况:有点幽默感喜欢讲笑话的白人中年金发男性。
《福布斯》的视角非常卓尔不群,它认为欧文·威尔森自杀事件警醒了大电影公司,该好好考虑一下用人成本了。一个受雇明星的意外一般会带来每天10万~40万美元不等的损失,精明的电影公司都会给明星买“演出意外保险”,并让明星签订合同,将薪水放于第三方托管,电影拍完才拿钱。往往有抠门的不上保险,还有一些依据明星的前科来定,像欧文·威尔森这样的,为人靠谱、记录良好,他的东家福克斯就疏忽了保险。可喜剧明星尚有两部电影拍摄中,另外两部签了合同。真是没有保险就没有电影呀。而另外一些搞经济的有不同看法,就像《星球大战》里Dark Lord所说:“死亡,为我增添力量!”柯本死后就是财源滚滚,拉动了涅的重生,遗书、遗物、肖像产品的热卖,甚至还催生了新的学科门类“柯本死亡之谜研究”。欧文·威尔森说不定也能借自杀一举走红,假以时日登上《福布斯》的“死亡富豪排行榜”也未可知。
当然,一切争论都是在欧文·威尔森自杀未遂的前提下。他迅速被兄弟救起,送进医院,伤口非常浅,他活了下来。
( 1. 欧文·威尔森即将公映的新片《穿越大吉岭》海报 )
一周后,自杀尘埃落定。可渐渐有先知先觉的闻到了熟悉的气味,这气味在林赛·罗韩发新片《我知道谁杀了我》之前突然宣布被捕时有过,在电影《赌博》宣传季主演金·贝辛格因为抚养权之争取消了通告时有过,在《女服务生》一首映就宣布编剧、导演兼演员安德丽安·谢莉已经自杀时也出现了。这是炒作的味道。刚刚开幕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欧文·威尔森主演的新电影《穿越大吉岭》被列入参选名单。以往喜剧演员宣传新片都有个绝招,与他的搭档、金牌编剧韦斯·安得森上演兄弟情深,他们最喜欢互相爆料,彼此吹嘘,讲述如何一块儿野餐钓鱼,现在这一套显然过时了。在这个时机,自杀未遂酷似一个炒作手段。可这是“丑闻拉动票房”规则中的下下策:如果欧文·威尔森不露面参加宣传,媒体就会过分关注他糟糕的身体状况而忽略了电影;如果他露面了,媒体就会过分关注他好得过快的身体状况而忽略了电影。可对演员本人来说,不论是真心求死还是假意为之,你们不都报道了我吗?
威尼斯电影节开幕那天,欧文·威尔森出现了。他一副电影中的扮相:头上纵横缠着绷带,好像以防脑浆溢出,鼻子上贴着膏药,两只手腕也被白纱缠绕,看不出割的是哪一只。他脸上浮着莫名其妙的微笑,好像是在嘲讽那些关于自杀的粗俗的争论,心里默念着:自杀是有思想的人的一种文雅,也是有才华者的一项表演。
( 2. 欧文·威尔森主演的《同居三人行》剧照 )
( 出演过《博物馆惊魂夜》、《上海正午》的喜剧演员欧文·威尔森 )
( 1962年玛丽莲·梦露被爆自杀后,在一个月内,美国自杀率增长12% ) 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