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公示的渠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杨杰)
昨日,我市为期10天的“合肥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二次公示”结束,有关部门没有接到市民关于这份规划环评的意见和建议。据报道,合肥港规划与市民息息相关,将在南淝河、店埠河等河流建一批码头,其中还包括装卸散装有毒液体的危险品码头。环境影响报告书也指出,施工中产生的“三废”及垃圾可能对附近造成污染,规划实施后船舶、车辆等也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大量废水。
这样一个事关重大的环评报告,为何无人问津?一个原因是报告书挂在市环保局网站上,公众并无经常登陆环保局网站的习惯。“公示”必须通过公共媒体,才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此次公示暴露出政府信息公开还有渠道弊端。笔者无意揣测环评报告只是挂在部门网站是否有其他原因,对政府部门而言,这种做法似乎无可厚非,也符合公示要求。但是,顺应大众获取信息的习惯,才能获得市民意见的有效信息也是不争的事实。想当然的做法使“公示制度”反倒成为“鸡肋”,政府部门希望得到回应,但公众却压根儿没有获取信息的途径。
此外,类似“环评报告”这样的专业报告,还应有专门说明,以帮助公众了解相关情况,更好地发表意见;有必要的,还应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或有关部门,供公众咨询有关事项。否则,公示制度仍将是“花架子”。 渠道公示
上一篇:
治理的缺失
下一篇:
警车开道——“后面有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