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背后的杀婴事件
作者:曾焱( 让·路斯——古尔诺夫妇 )
古尔若夫妇
玛扎琳娜(Mazarine)已经写出5本书了,法国那些苛刻的文学评论员对她的态度还是没有太多改观。在他们笔下,前总统密特朗这个宝贝女儿依旧只是蹩脚的二流小说家,善于利用读者心理的畅销书作者。如果公正一点,新书《孩子的墓园》其实已经脱离了她过去自传体小说的套路,不再以身世和不得不说的故事来吸引读者。据法国媒体的新书专栏介绍,玛扎琳娜这回写了一个远离个人生活经验的故事:一个女人杀死自己的婴儿,把尸体存放在冰柜里,小说主体情节以此展开。尽管如此,人们对玛扎琳娜新作的关注仍然更多在小说之外,女人、死婴、冰柜,这些关键词让人没有办法不联想到去年轰动法国的“古尔若案件”,嫌犯亲属甚至声称要起诉,告她利用当事人的名字来为新书宣传造势。电视、报刊采访玛扎琳娜,她承认自己对女人的杀婴行为确实有强烈的探究心理,但否认古尔若案件是小说原型。事实上,小说的出版确实让这个案件又重新回到了舆论中心。凭着女人的敏感,玛扎琳娜用文字放大了一个在法国长期被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有相当数量的妇女会因为某种心理压力或者情感缺陷而反复杀死自己的婴儿。
刚开始的时候,事情更像一出外交纠葛:2006年7月底,一对在韩国首尔工作的法国夫妇被当地法院起诉,指控罪名是他们杀死两个亲生婴儿。媒体报道后,多数法国人都怀疑这对夫妇被人陷害了,不相信韩国司法机构的亲子鉴定结果,公众舆论偏向的是如何才能帮助他们洗脱冤枉。9月下旬,情势慢慢不同了:法国图尔司法部门的DNA鉴定机构公布化验报告,证实两个被害婴儿确实是这对夫妇所生。到10月,案情已经确凿无疑。
据《世界报》的报道:这夫妇两人,丈夫让·路易-古尔若(Courjault)为首尔一家美国汽车装备公司工作,正是他在住所的冷冻柜里发现了用塑料袋包裹的两具婴儿尸体,然后报警,此时案件的主角、妻子维罗尼克·古尔若还在法国休假未归。当警方根据DNA鉴定结果告知维罗尼克可能是杀婴凶手的时候,让·路易根本就不相信,他想,在韩国工作期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妻子怀孕和生产,婴儿又从何而来。刚开始的两个半月里,维罗尼克一直否认和这两具死婴有任何关系,等到10月份图尔警方公布结果,她终于承认自己是凶手,而丈夫确实与杀婴无关。维罗尼克今年38岁,随丈夫去韩国前做过程序分析员,他们两个人1994年结婚,1995、1996年相继生了两个孩子,在首尔他们家冷冻柜里发现的尸体已经是她第四胎和第五胎,出生后就被掐死,尸体被冷冻保存,中途他们搬过一次家,维罗尼克居然将尸体也一并搬了过去,并未有销毁罪证的念头。维罗尼克还主动坦白,1999年7月她曾在法国家中烧死过自己的第三胎婴儿。奇怪的是,在她公公、婆婆眼里,维罗尼克是她两个孩子非常称职的母亲,人也和善安静。直到现在,她的这些亲人依然认定维罗尼克不可能是凶手。这次玛扎琳娜出书,不依不饶要和她打官司的也正是维罗尼克的婆婆。
“抗拒怀孕症”
( 玛扎琳娜 )
如果以前从未见过类似案件,会觉得很多细节无法解释,难免就怀疑案情的真实性:妻子怀孕三四次,丈夫怎么可能完全没发现呢?既然杀死了婴儿,为什么还要将尸体保存起来不离不弃?已经做了十几年母亲的人,为什么会对前面的孩子充满爱心,却对后面出生的孩子恐惧到了要杀死他们的地步?
其实看看过去几年里法国的社会新闻,会发现维罗尼克并非特例。1990年,一个名叫希尔维的27岁女子因为杀死4个婴儿被判12年监禁,每次她都是独自偷偷分娩,然后将婴儿弄死丢进垃圾箱。还有37岁的玛丽·玛德莲娜,先后在1986年和1988年两次杀婴,第一个孩子她自己在家里生产,骗丈夫是个死婴,第二个孩子在医院生的,回家路上就被她勒死了。另一个37岁的助理会计师被判5年,因为她杀死了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婴儿。时间更近的一个例子发生在2005年,41岁的克里斯蒂娜因为四度杀婴被判入狱15年,她将其中3个婴儿的尸体埋在自家花园里。
按照心理专家的分析,这种习惯性的、有意识的杀婴行为属于非常典型的“抗拒怀孕症”,法语称“deni de grossesse”,心理医学上解释为:女性中的某些特定群体会因为各种原因竭力掩饰怀孕事实,包括对自己的丈夫和亲人,最后躲在暗处分娩,初生儿一落地立即将其淹死或闷死。这类妇女的潜意识里会把分娩后杀死婴儿看成和正常流产一样,与谋害无关。受这种现象控制的女性原因不一定相同,有人是因为曾有过不顺心的怀孕,有人是因为家庭危机造成精神压迫。感情缺失的心理,会导致她们不断重复杀婴行为,最后造成人伦悲剧。但另一方面,心理专家却并不认为“抗拒怀孕症”是精神疾病,当事人在受到司法惩处判刑时无权获得减刑照顾,理由是:这类女性如果已经有孩子,她们都能像正常的母亲那样照顾他们,甚至更好,证明她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玛扎琳娜接受访问的时候说,她对杀婴事件所发生的好奇心是每个人都有的,因为事件本身就让人好奇。但仅仅是好奇而已,即便是在法国这样有着心理学传统的国家,也没有专门针对这个女性特定群体的心理辅导和犯罪预防。杀婴的女性并不一定有异于常人的成长背景,比如维罗尼克,媒体披露她的家境就没有任何特殊性:父亲是葡萄种植工人,从小兄弟姐妹6人一起长大,从中学顺利升入大学,攻读的科目是社会学。她和丈夫认识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他们是大学同学,彼此很了解。结婚之后,他们的第一、第二个孩子都平安出生,悲剧却在1999年第三次怀孕的时候发生了,而且从此再也无法逆转。 小说背后婴儿事件杀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