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见,青果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山河)
青果巷是江南名城常州一条千年老巷,它东起新坊桥,西到南大街,全长近千米,我少年时代,常在这条老巷玩耍。
2000年以前,这条老巷很完整,直到南大街改造,西面一段被拆迁。被拆的有晚清名臣盛宣怀故居的大部分,那是造了长安大厦。青果巷西段未拆部分长260米,有民居200多户,其中有李伯元(清代《官场现形记》作者)故居、医药公会碑、中新桥(1917年造)及一批明清时代的民居。李伯元故居曾被人看中,要造停车场,市民据理力争而未果,现在除李伯元故居,别的老建筑都要被拆掉,说是市政建设需要。6月20日,这里的居民收到了市政拆迁通知。
十几年前,这条千年古巷就被人为地一分为二,西面就不保护,这里曾有费氏庭院,我读书时候,这个大院还非常有气派,保护得很好,但是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南大街商业街的一部分。除了李伯元外,这里还保存有明代大诗人唐荆川以及洪琛、瞿秋白、赵元任等名人住宅多处。1996年,在常州参加中国当代古建学人“兰亭”叙谈会的罗哲文、单士元、郑孝燮、张开济等一批古建、文物专家亲眼所见后,无不惊叹:历史遗存如此丰富的常州,理当挂上“历史文化名城”的牌匾。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青果巷本来是完整的一段,当年划定保护范围的时候,其实连同河对岸的东下塘是一并保护的,但是现在东下塘那里却大肆拆迁,东下塘的刘宗祠第三进被非法拆除,旧时常州的荆溪美景顿时化为乌有。
常州已经失去了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格,因为“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九条规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城市传统风貌与格局具有特色,并具有代表古城风貌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必须有一定的规模,且连成一片,至少要有一条以上的古街,其两侧古建筑仍为原物。”只有一半的青果巷,是不能称之为历史文化街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