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事一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壁虎)
周末,与友人出游,回城途中,突遇一拖拉机横穿国道。无奈,停下等待,拖拉机穿行一半时,我发动车子缓缓起步。谁知突然间拖拉机开始溜坡,眼睁睁看着我的车被拖拉机车斗挤压变形。朋友比我还紧张:“哎呀!这下麻烦了。”“麻烦什么?有保险小事一桩。”自以为曾干了6年保险,事故见得多了。接下来报警,交警赶到现场,很快做出了拖拉机全责的结论。交警留下一句“你们自行协商赔偿”,就跨上摩托一溜儿烟绝尘而去。“你看,这多简单。”我一边跟朋友说,一边拿起电话打给4S店询问价格准备跟对方协商。就在这时突然发现,对方已悄然离开。朋友不禁有些担心这下找谁去?“没问题,赶明儿定损好,打个电话给他单据,他拿去他的保险公司领赔款不就得了。”
天刚放亮,向单位请了假,匆匆从城东的住所赶往城中的保险公司查勘定损。因为是老同事,办起手续来效率高得惊人,半小时不到,修理费400元的估损报告已经拿在了手中,而4S店那边也是极为熟悉,半天修好肯定没有问题。眼见着这件事马上就要解决,自己也感觉有些得意了,于是赶紧拿起电话打给肇事方驾驶员,准备约好时间把单据给他。但接下来的事情却始料未及。
电话拨通,刚说明想法,那头的肇事司机就操着一口很难听懂的方言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费尽了脑细胞连蒙带猜,然后反复询问,总算明白了三层意思:一、我不相信你车子要修这么多钱,我们拖拉机弄点油漆刷刷很便宜的。二、我出事出得多,保额赔光了,保险公司没钱赔的。三、我是农民我没钱,要赔赔你50块。
晕,还有这样的人,这不明摆着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吗?隐隐中感觉,麻烦也许真的来了。但想来不管怎样办法总比问题多,无非一个“跑”字吗。谁料,这一跑就是漫漫征程。
照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上的地址,从城中匆匆赶向南面的交警大队。赶到后一打听,对不住您,咱这是交警大队,可不巧的是负责处理的事故中队搬去了城北。怎么办,“跑”呗!浪费了5元停车费后只得又匆匆赶往城北的事故中队。好不容易找到停好,已经是快近中午了。走进大厅,穿过鼓噪的处理事故的人群,总算看到两个站在一旁聊天的警察,等半天看他俩实在没有停下的意思,于是壮起胆子打断了他们:“不好意思,警官同志,您看我这事找谁给协调?”“协调什么啊?”个子矮些的警察拿过我手中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一瞧,毫不迟疑说:“这事没死人没伤人我们不协调,你去二楼内勤办公室拉个对方车资料,直接上法院得了。”听他这么一说,喜忧参半。喜的是总算还有个解决办法,忧的是解决起来越是麻烦了。不管怎样,先去拿了资料再说,一边想一边来到二楼内勤办公室,又是在恭敬地等待内勤警官处理完手头上所有事情后才小心翼翼递上材料道明原委。可结果却再次令人失望——查无此车,得到的解释是,农用拖拉机之类我们交警有的有信息有的没信息,你要查去农机管理所查去,至于地址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是在城西你自己找找看吧。
接下来,目标城西。可在警察说的那个地方转悠了一中午,别说农机站,就连个带“农”字的单位都没瞧见。无奈之下,想到了114台百事通,一问还真问到了,不过这地方又有些远了,城中方向。
农机站的工作人员客气地告知我,对不起,你不是拖拉机车主,为保护别人隐私你不能查阅资料,如果是诉讼需要你可以请交警部门发正式协查函。通过114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还是上午的警官。听完我的请求,毫不迟疑拒绝道:“不是人死人伤,车辆没有被盗被抢,按规定这个函我们不能发。”再求农机站的工作人员,客客气气为我指了一条明路——请律师来查一样可以。
匆匆赶往一朋友供职的城南的律师事务所,朋友给两点建议:一、找律师代理的费用肯定比你诉讼标的要高;二、我俩是朋友不收钱帮你忙不是不行,可如果判下来,这么小个金额他要不履行,法院执行光排队你还不定排到啥时候。
朋友的一番话说得确实中肯,但放弃实在有些不情愿。心想号称亲民爱民的最权威的12345市长热线总有办法解决这一桩小事吧?结果12345给了一个交警支队的电话,答曰:“你懂不懂,先上法院立案不就行了吗?”“可我没资料怎么……”电话已挂。
傍晚,华灯初放,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家,坐在桌前回想我这一天——时间成本:请假一天;经济成本:行驶里程累计60余公里,消耗燃油10升左右,油费48.5元,停车费29元,电话拨打7个,累计通话时间超过40分钟,话费约20元。再一算肇事方司机——时间成本:接一个电话10分钟;经济成本:话费5元,如办有来电免接听业务,话费为0元。 小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