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名字还是要衣服?

作者:李孟苏

要名字还是要衣服?0

( 凯特·莫斯为Topshop设计的服装 )

5月18日这天,凯特·莫斯和菲利普·格林爵士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Topshop的一份销售报告说,5月1~8日,莫斯为Topshop设计的服装共卖出300万英镑——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设想,总算没有辜负Topshop的老板格林爵士付给莫斯的300万英镑设计费,以及5月1日新装上柜那一天带着睡袋、穿着棉呼呼的UGG靴子连夜在店外排队的数千名歇斯底里的二十来岁女孩们。Topshop立刻在纽约和斯德哥尔摩推出这一系列新装,并于6月份全面铺开莫斯设计的夏装。

格林爵士和他的合伙人玛丽·霍默非常清楚,此番和超级模特儿凯特·莫斯的合作可不是请她拍几幅平面广告那么简单。新装于5月1日清晨7点开始销售,Topshop在英国的225家连锁店里专门开辟出紫色和豹纹背景的“凯特·莫斯专区”,贴出诸多注意事项,比如最多可以买5件衣服,但5件不可一样,以防有人转手拿到网上高价贩卖。玛丽·霍默亲自在伦敦的旗舰店里督阵,像鹰一样注视着商店里的人群和电脑里的销售数据——因为从一开始,双方的合作就不顺利。去年,Topshop与莫斯合作的消息宣布之后两周,品牌总监简·谢泼德辞职。谢泼德在业内口碑甚好,因此有人猜测她在明星合作一事上与公司意见不合才愤然离开。

比Topshop和莫斯早一个月,另一街头时尚品牌H&M和麦当娜抢先推出了“M”系列新装,不过很快就滞销被堆入了“清仓区”。这似乎印证了谢泼德的先见之明。她认为尽管现在各大街头时尚品牌都抢着和明星设计师、娱乐界名人合作,但消费者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明星未必战无不胜。像麦当娜设计的服装,顾客们以为会在H&M的店堂里看到类似金色锥形文胸那样特立独行的设计,没想到根本是“大妈”风格,失望透顶。

Topshop与明星的合作更为精明老到。它与莫斯合作推出50件单品,有印花V字领迷你连衣裙、波希米亚风格的长裙、极瘦的铅笔裤、背心、运动夹克和皮外套。价位在12~200英镑,12英镑可以买到一件白色T恤衫,面料带有凹凸的条纹,是典型的“凯特·莫斯风格”;50英镑的牛仔裤上有一条绣有燕子的腰带,那是莫斯的文身图案;150英镑就能买到一件奶油色皮夹克了。价位定得很聪明。6~16号的尺码设定得也有人情味,让没有莫斯0号身材的女人也能像莫斯一样穿衣服。前期宣传大张旗鼓,3月初出版的第4期英国版《Vogue》杂志大篇幅刊登出“莫斯”系列,于是5月1日凌晨,有女孩明确说她们是冲着莫斯设计的白色单肩雪纺小礼服来的。

这件售价120英镑的白色小礼服被行家们一眼就认了出来,分明是莫斯拷贝了自己在2003年纽约一场派对上穿的二手礼服。《纽约邮报》讽刺她的设计不过是把自己衣橱里挂的过时衣服又翻了出来。莫斯是设计师、时装编辑极为推崇的缪斯,具有领导时尚潮流的天赋。她穿的男式马甲、UGG靴子、格雷斯通伯里摇滚音乐节上的带穗海盗靴、逛街时的平跟芭蕾鞋和皮肤一般紧的牛仔裤等,都带出了一股股潮流。而街头时尚品牌总能以最快速度萃取出莫斯搭配服装的才能。据传,莫斯接下Topshop的设计合同,是气不过自己的穿着风格被剽窃,她觉得自己也有本事把天赋变成一桩好买卖。

要名字还是要衣服?1( 麦当娜为H&M设计的"M"系列裙子 )

莫斯的设计暂时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后劲如何很难讲。对她设计的评价,不管是普通消费者还是专业人士,贬多过褒。会穿衣服和会设计衣服是两回事,服装零售商乔治·戴维斯说我还喜欢开法拉利呢,难道就能设计法拉利?其实莫斯和麦当娜都明确说过,她们并非独自操刀,而是与品牌的设计总监合作。Topshop的设计总监凯蒂·英格兰(Katy England)曾任亚历山大·麦克奎恩个人品牌的创意总监。除了T恤衫上印的枝蔓缠绕的大写字母K,以及腰带上绣的燕子,莫斯又给这个街头时尚品牌带来什么新鲜玩意儿呢?

乔治·戴维斯认为,请明星做设计师是品牌在玩“少找给顾客钱”的伎俩。戴维斯在1985年成功创建街头时尚品牌Next,同年被评为英国年度商人。他首创按颜色摆放服装,并改革店面设计,以方便顾客拿取、搭配衣服;他为沃尔玛在英国的超市Asda建立了便宜服装品牌“乔治”,这是第一个成功的超市服装品牌,还为玛莎商场开发出Per Una服装系列。他说,他绝不会请明星为自己的品牌做设计,不管他是明星设计师还是娱乐明星,因为明星首先考虑、最终要证明的是他们的名字,而不是服装。

“明星+街头品牌联盟”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法国邮寄服装品牌La Redoute第一个吃螃蟹,他们请了伊夫·圣·洛朗,后来还和三宅一生、夏奈尔的设计总监卡尔·拉格菲尔德、让·保罗·戈蒂埃等设计师中的明星合作过。商业上最成功的是英国百货公司Debenhams,他们有一个“设计师”系列,每年和一位明星设计师合作,双方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以后,动静最大的是H&M。2004年,H&M与卡尔·拉格菲尔德的合作,喧闹得快成为时装史上的里程碑。这位墨镜老大毫不在乎H&M的低段位,说他和H&M趣味相投,彼此倾慕已久,“他们送我一套衣服,才卖49欧元!很多卖300欧元的衣服都没它好!”并亲自出镜拍摄新装广告。他和H&M很快翻脸则是后话。之后,H&M又与斯泰拉·麦卡特尼、维克多和鲁尔夫(Viktor & Rolf)、麦当娜合作,每一次都大肆宣传,热闹非凡。

H&M只有2005年和麦卡特尼的联盟获得了成功。它的核心顾客层是十几岁的少年,他们根本不知道维克多和鲁尔夫是何方神圣,更视麦当娜为过时。而麦卡特尼的设计、品牌一向年轻化,在年轻人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另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Topshop,10年来给自己打造出的形象是“不甚出格的时尚先锋”,合作的明星设计师乔纳森·桑德斯、艾玛·库克、普林、西拉·博特维尔等人都走这一路线。

明星设计在上架前炒得热热闹闹,比如H&M说,卡尔将带给我们“最完美的黑外套”,“最完美的小黑裙”。实际东西摆出来,往往令人大为失望,它们和隔壁商店里的衣服没什么两样。拉格菲尔德的设计被批评为“江郎才尽”,其实是乏味的另一说法。顾客已经被宠坏了,他们受到的时尚教育已经让他们知道,即便是街头品牌也会有很好的质量和设计,完全不需要因为大牌设计师的名号就接受一件设计普通、做工很差的外套。消费者对它们的兴趣瞬间转淡,这从网络拍卖的价格就能看出来。毕竟,想过名人生活方式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而且要现实一些,莫斯和麦当娜穿什么都好看,那些衣服穿在你身上未必像回事。不一样的就是明星的设计价格更贵,这便是戴维斯所说的“少找给顾客钱”的含义。 名字时装搭配衣服麦当娜时装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