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帮要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娜 于萍)
最近全球组织“门萨俱乐部”的几名中国会员打算成立中国分会。门萨由两名英国律师创立,所谓“高智商人士俱乐部”,需通过门萨入门智商测试方可入会。伍迪·艾伦的名作《门萨的娼妓》既嘲讽了标榜智商者又好像在中国替门萨做了宣传。但中国内地的门萨会员仅有26位,并非智商问题,而是接受度不广。中国分会筹委会的小管是2005年通过门萨测试的,他设想中的中国分会,并非把高智商人士召集起来搞智力比拼,而是为了“寻找思维活跃,喜爱交流的朋友”。门萨总部将同地区的会员列出通讯录,但中国的区区几位中有人从未露面,小管把他们叫做“不作为会员”,而经常聚在一起吃饭闲谈、穿插讨论智力小测验的则是“作为会员”。中国分会希望吸纳更多“作为会员”。门萨的入门标准貌似只有一个——通过智商测试,但小管说:“即使不能控制谁加入门萨,也要控制向谁推广门萨。”言外之意,如果你是个自闭的智力测验狂人,那就没有加入“门萨俱乐部”的必要,门萨的活动内容与其他俱乐部并无二致,不外休闲、交流。
“欧美同学会”的午餐会,席间均是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男士以行业划分交谈区域,觥筹间不忘递名片,女士则依照择偶标准选择小圈子。轻松气氛很难想象欧美同学会有宏远的宗旨。按照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的说法:“海归所具有的独特的国际视野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些国际化的战略、谏言,从国家层面来讲,欧美同学会向国家提出战略性的建议,从社会层面来讲,欧美同学会关注社会良性发展,从慈善义举来讲,欧美同学会关注贫困地区教育。”1915年创立的历史,以及蔡元培,詹天佑等元老会员的名望,使欧美同学会并不那么“俱乐部化”,在主页上可以看到,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国家机关。正是这种宗旨潜性地限定了会员资格:高端海归。
相似的还有美国的华人组织“百人会”。“房子、工作培训以及劳动权益等草根性问题已经有其他在美华人联谊组织去关注了,百人会希望可以在更高的领域做出贡献。”“百人会的媒体负责人安女士说。百人会的筹建人包括贝聿铭等名流,奠定了精英基调。入会资格十分严格,必须由会员推荐,经其他所有会员审核过关之后才会接纳,人数控制在百人左右,目前包括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美国首位华裔州长骆家辉、雅虎创办人杨致远等。百人会的宗旨亦高屋建瓴:帮助旅美华人在美国立足生根;增进中美邦交;改善两岸关系。安女士说百人会强调“回报社会”,并不仅指已经成功的百人会会员做出努力,更多旨在教育年轻后辈。“回报社会”更像是种身份认同,如同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性格》中所说:“绅士生来所受的教育就是,无论他拥有了世界上多少财富,都会感到自己必须与他人分享。未能以适当方式回报社会,他就不会心安理得地享用别人提供的饭食、衣服和服务。”
美国的艾本斯坦在《势利——当代美国上流社会解读》一书中说,俱乐部制定各式规则无可厚非,“任何一个社会圈子、俱乐部,或者大学,如果他们允许大家随便进出的话,那他们就不可能奢望保持自己的名望”。即使没有宏图伟愿的俱乐部也不是大门敞开随意出入,比如周枢和朋友全晨钟创办的以组织人吃喝玩乐为目的的“自由之魂”俱乐部。在英国使馆工作过的周枢海外生活10年,回来后特别不习惯国内的生活,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在工作,生活和工作不分家,组织这个俱乐部就是要追求一种她向往的休闲生活方式。用她的话说,她就是个孩子头,组织大家一起玩。在周枢看来,别的俱乐部基本上都有商业目的,而“自由之魂”没有,参与“自由之魂”不用交年费,每次费用都是AA制,但有个入会条件是,必须有海外留学背景。
读书人叶放则用“雅集”反观中国的精英俱乐部或者沙龙现象。雅集活动的初衷为兴趣所致,思考过去的文人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和状态,重新解读、诠释和演绎现代生活中的文化生活。叶放说:“聚会的方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聚会的品味、状态和境界。”雅集以庆贺、交往、交际为内容有酬唱和对,有文化思想的撞击,更接近一种创作状态。在雅集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连接起来的文化元素。比如他把雅集分成三类:礼俗篇,包括寿庆、喜庆(婚礼)、成人礼、开张之喜等。人文篇,包括听曲的曲会、论琴的琴会、斗茶的茶会、品酒的酒会,主要以人文为轴线,探讨与人文相关的题目。风雅篇,按照季节有花事雅集、茶事雅集、果事雅集和药事雅集,其中还可以穿插荷事雅集和蟹事雅集等,主旨是品味和体验风雅生活状态。叶放在苏州命名为“南石皮记”的寓所仿佛为所有人敞开大门,背后蕴含的文化和志趣却将参与人集中为两类:一类是文人,另一类则是中国传统雅集爱好者。
( 百人会 )
美国有本叫《新教当权派》的书讲美国新贵族,WASP这个词指代白人盎格鲁-撒克逊后裔的新教徒,也就是美国新贵族。书里讲了个小故事:两只犹太蜜蜂并肩飞行,一只往自己脑袋上扣了顶犹太小圆帽,另一只就问:“你这是干啥呢?”小圆帽蜜蜂回答:“这样一来,别人就不会把我当成WASP贵族啦。”这个玩笑可以看出,人们对新贵族的态度已经变得酸溜溜。在中国,不论是高智商人士、海归、文人,一扎堆标榜精英未免也招致厌烦。俱乐部并不专属精英,胡同里电线杆子下每晚围一圈下象棋的街坊、一边搓麻一边谈论时事和股票的退休工人、建筑工地旁台阶上围坐的民工兄弟,也都算是种自发的俱乐部吧,虽然没有宗旨,不求思想碰撞,但他们扎堆待着,你过去想打成一片也没那么容易。歌里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帮要混”,被这100人拒绝了,总会遇到那100人。
( 门萨(Mensa)俱乐部,1946年成立于英国牛津,创始人是律师罗兰德·贝里尔和科学家兼律师兰斯·韦林。二人编制出一套高难试题以测试智商,受到广泛追捧,索性以测试题为入门标准成立俱乐部,号召高智商的人士加入。门萨俱乐部在全球约有10万多名会员,加入门萨可登录官方主页www.mensa.org下载测试题,在有效监考人(心理医生、律师或门萨会员)监督下答题,试卷寄回总部。测试结果属于2%的为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