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大礼包

作者:李孟苏

天上掉下个大礼包0

( 乔治·克鲁尼拍卖了收到的礼包 )

完美的盛会不能没有礼包

不久前,乔治·阿玛尼为宣传旗下的成衣品牌Emporio Armani,在伦敦举办了一场盛宴。来宾们一边喝着香槟,吃着龙虾方饺,一边听摇滚歌星克里斯·伊萨克的演唱,还有幸和某位卸任大臣聊上几句当晚看到的高级成衣。多么美好的夜晚!客人们看起来都很高兴。这时,一个客人问另一位:“咦,怎么没有礼包?”阿玛尼不会忽略这样的问题,他按惯例在前排人士的椅子上放了个礼品包,里面装了摩托罗拉的新款手机,以及Emporio Armani的产品,还有慈善机构RED贴牌的相关产品,表示这次宴会有慈善性质。

阿玛尼深知,如果没有礼包,再完美的夜晚也是打折扣的。如今在伦敦、洛杉矶、纽约、巴黎、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很多活动都不会让客人们空手而归的。不管是明星云集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戛纳电影节,还是伦敦巴黎的时尚新品发布会、柏林的商店开张庆典,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礼包,礼包,礼包。

与开博客、上名人真实秀、参加“流行偶像”等文化现象一样,礼品包也是名人文化的衍生物。它们在各种颁奖典礼上被发到名人手里,有越来越奢侈的趋势,而且这股潮流蔓延到了社会各阶层:档次较低的活动,在结束时直接递给来宾一件小小的礼品;需要穿礼服打领结的宴会,礼包会在宴会开始前放在名人的椅子上。礼包里的东西取决于活动、派对、典礼的性质:可能是根据活动特别定制的全套美容产品;可能是钥匙包、钱夹等皮具配件,不大却绝对优质,且是大品牌;也可能是免费度假行程或者入住高级酒店的礼品券。至于钥匙链和笔,就太拿不出手了。最近几年,尤其流行送礼品套装。那些奢华的活动中,各品牌都大方地展示自己的礼品,并大方地把它们送给明星及其随从。在美国,几乎每个重要的颁奖典礼,都有自己特制的礼品套装,即便是相对低调的圣丹斯电影节。

赠送礼物是全球化的风潮。在2007年的英国“奥斯卡”——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典礼上,获提名的人和颁奖嘉宾也收获颇丰,有Furla手袋、摩托罗拉手机、美国航空公司的头等舱机票、限量版派克钢笔、泰坦瑞香槟。英国音乐大奖的礼品包里则有价值3000英镑的奢侈品。

天上掉下个大礼包1( 2006年的艾美奖为明星提供的礼包品种丰富 )

消费主义也控制了戛纳电影节,一个号称艺术的、小众的、纯粹的电影盛会。各厂商主动提供赠品,怎好板起面孔拒绝呢?2006年戛纳电影节给众名人送上了一份大礼:便携式音箱,华丽的浴袍,Bella Lucce、Von Natur等品牌的美容产品,还有纽约东方文化酒店的水疗券。今年戛纳电影节的获奖名单还未出笼,但礼品单能预测出一二,它只会长不会短。

礼包潜规则

天上掉下个大礼包2

送礼有个规律,越是买得起这些产品的大明星越要送给他们好礼物。送礼风在短短几年内席卷名人圈,整个娱乐界都在忙着操办礼品包、礼物篮,到了发奖的季节,负责挑选、搭配礼品的人简直费尽了心机。

詹妮弗·格蕾丝在世界赠品之都洛杉矶创办了一家负责名人和时尚公关事务的公司——进化传媒,她说:“送礼的观念完全变了,最初只送一些别致的小东西,现在越来越隆重。品牌们都想把自己的产品送到名人手中,如果你没有和名人建立联系,你的品牌就得不到宣传。而品牌又需要名人的市场宣传来为自己挣钱。”

天上掉下个大礼包3

权威的时尚预测和潮流趋势分析服务提供商WGSN零售版主编艾丽森·毕肖普说:“礼品包是用来推广产品的,也是和伦敦、纽约的媒体拉关系的法宝。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名人们拿着你的产品:确保产品在正确的名人手里,并且要被热衷报道名人行踪的媒体拍到。”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欣然接受赠品,有人就拒绝了,他们不愿成为商家的廉价宣传工具。基努·里维斯、迈克尔·基顿连续几年推辞了各电影节、颁奖典礼的礼包。也有人先笑纳下来,事后再将其拍卖,把拍卖款项捐给慈善机构、公益事业,既给了主办方面子,又提升了个人公共形象。乔治·克鲁尼便是这种聪明人,去年他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后,拍掉了收到的最佳男配角礼包。

更多的明星心安理得地拿回礼物,认为自己是帮了设计师的大忙——我为你做了宣传,你应该感谢我才对。在2006年的艾美奖上,《威尔和格蕾斯》中饰演格蕾斯的女演员黛博拉·梅辛收下了斯图尔特·威兹曼(Stuart Weitzman)的鞋和查理·拉普森(Charlie Lapson)的手袋。可能觉得不说点什么就说不过去,她说,她可是这两个品牌的老主顾了。童星出身的明星克里·费尔德曼在一个活动上接受了珠宝品牌白光(Whiteflash)赠送的首饰后说,该品牌反对采用冲突区出产的血钻,有着高尚的作为,能够接受他们的礼品他深感荣幸。

这就是品牌都想挤进名人礼品包的原因。打开明星们得到的礼包,里面装着各种华美的盒子,尤以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发放的礼包为甚。比如2006奥斯卡组委会赠送给各提名者、获奖者、颁奖嘉宾的礼包,价值超过10万美元,包括4天的夏威夷度假和价值7000美元的“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

礼包的秘密传开后,美国国税局介入进来,颁发了一个条例,规定礼品包应该被定义为“必须上税的收入”,收礼者必须为这些礼物上税。按此项条例,一个价值10万美元的礼包将缴税4.5万美元。因此,2007年奥斯卡颁奖典礼没有准备礼包。但有内部人士透露,主办方仍然向贵宾们赠送了礼物,只不过换了种形式;公关公司还愿意帮客户合法地赠送、接受不必缴税的礼物。

即便如此,送礼风潮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减弱。2006年8月,艾美奖颁奖典礼举行,恰逢美国国税局的条例颁布不久,但颁奖嘉宾、提名者仍然人手一个大礼包,礼物有:巴哈马群岛的5天度假、洛杉矶的高尚运动俱乐部会员卡、一个皮旅行箱等等,估计价值2.7万~3.3万美元。那个免费的旅行行程尤其送得贴心贴肝,为颁奖典礼忙得筋疲力尽的名人们正需要这样的礼物。

有多少人参加活动是为了那个礼品包?

WGSN零售版主编毕肖普个人认为,最好的礼品包是时装秀或时装晚宴上坐在第一排的人拿到的。而美容和化妆品公司送的礼品包通常比较慷慨。每个人在离开发布会之前都想着要收到一个礼品包,还有什么能比赠送的礼品更时髦呢?它们都是最新的,即将流行的,市面上暂时还见不到它们呢。

不过,拿人家的手软,就连一些内部人士都说,片酬至少几百万美元的电影明星们热衷于拿几万美元的礼品,看起来格调不那么高。洛杉矶公关公司“平台传媒集团”的执行官说,拿着免费礼品包的名人形象,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该公司为多个娱乐界盛事操办过礼品袋的事宜。

英国著名手袋设计师安雅·辛迪马奇(Anya Hindmarch)自1993年创办个人手袋品牌来,其英式优雅简约的设计深受好莱坞明星的宠爱,于是2006年《名利场》就邀请她为其奥斯卡之夜派对设计礼品袋。每年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后,《名利场》杂志都要举办一个盛大的奥斯卡之夜派对,并专门制作成小册子,随正刊发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派对比奥斯卡典礼还重要,装礼物的袋子自然也要非同寻常。辛迪马奇的设计有一个特点:在包包上印上精彩可爱的照片。她为《名利场》晚宴设计的礼品袋也采用了这一风格:精选了《名利场》杂志20世纪70年代的派对照片,有雪莉·麦克雷恩和沃伦·比蒂坐在桌边说笑的,有一排小金人存在衣帽间的,把它们转印在包包上。辛迪马奇还设计了与袋子配套的零钱包、名片夹。

取出礼品,辛迪马奇设计的礼品袋就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包包,特别适合外出携带,自然逗得名人们喜笑颜开。辛迪马奇表示,今后她会选择请她设计包包的活动,以及提供包的场合,“我不想让我的包哪儿都是。今后我会为慈善活动做设计。礼品袋绝对不能做得太多,否则会降低我个人品牌的价值”。

话虽这么说,送礼还是很流行,毕竟多数人还是喜欢免费到手的好东西。送礼的一方也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新东西、热门东西送出去。

“平台传媒集团”的执行官说:“如果你是第一个准备送iPod的人,名人们就会趋之若鹜来参加你组织的活动。如果你第一个预备了Seven Jeans牛仔裤和UGG靴子,那你就是时尚强人,太得明星欢心了。这就是人们对待礼物的心理。如果你没有好东西,就好像是生拉硬拽把人拉到这儿来,来的人层次自然高不到哪儿去。” 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