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古镇消失的景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读者)
因修水库,我家乡龚滩古镇的拆迁即将完成。按时拆房,每人奖励1500元,每户可获2000元租房费。其实大家不是拒绝搬迁,只是认为补偿不合理,搬迁的基础建设也严重滞后,农家又是人又是牲口,拆了旧的就没地方住。昨天听说一位老太太忍受不住搬迁的压力,上吊自杀了,农民的承受力往往很差。
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家乡本来有几百年传统的小农手工造纸产业(就是《天工开物》上记载的那种),这需要大量竹子,在乡土社会宗族自治下,大家砍伐后又种下许多,所以村子周围竹林很多。但新中国建立后,一切造纸作坊收归国有,成立了一个国营造纸厂,没几年就关闭了,村里的造纸传统再也没有恢复,我小时候害怕迷路的竹林,现在已经荡然无存。虽然地方政府有很多举措,让农民种这种那,但往往是把苗卖给农民就没下文了,甚至这届班子种,下届班子拔。客观地说,这些年家乡物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这主要是青壮年出外打工挣来的。现在回家乡,乡民悲观情绪越来越重,觉得看不到前路。或许传统造纸业延传至今还能成为旅游景观,我小时候见到一点尾声,只有一两户,但已经很壮观了。一读者 景观消失古镇三农农民
上一篇:
文化屠宰场杀死诸葛亮
下一篇:
银行还要尝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