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如心财富王国窥秘
作者:谢衡以地产为主业的华懋集团,发展的物业主要为住宅、写字楼、购物商场、工贸大厦及酒店等共超过300座。业务除地产外还包括财务、保险、娱乐事业、信息科技、零售等,员工超过4000人,华懋集团一直以来都没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因此无法准确计算其市值。
“华懋十几二十年前的规模同郑裕彤的新世界发展差不多,新世界在90年代的市值大约100亿元港币,相信华懋也相差不远。”一位香港地产业资深人士说,“新世界多年来借股市集资和发新股,目前市值膨胀至800多亿元港币,跑赢只有约400亿元港币的华懋,华懋不上市实在是错过了多次趁大牛市壮大的机会。不过,龚如心一人顶起华懋,如果讲王德辉打下华懋的基础,那么龚如心就是壮大了这个地产王国。”据他估算,华懋在龚如心掌舵的17年里,资产升值了数倍。
目前,龚如心持有的资产主要为香港华懋集团约90%的股份。她持有的“参明有限公司”拥有华懋多项重量级物业,在王德辉1990年遭绑架失踪以前,王原持有“参明”超过七成股权,龚只占7%。不过,在王德辉失踪两个月后,龚如心宣布“参名”发行大量新股,并斥资15亿元港币购入新股,使她个人在“参明”的持股量扩大至99.88%,成为华懋大股东及掌权人,而王德辉持股量则摊薄至0.008%。
此外,龚如心还直接或间接持有6家香港上市公司股权,总计市值约10亿港元。加上她在内地和海外有大量投资,多年来都有丰厚回报,估计身家达800至1000亿元港币。
借“世纪收购战”登台
( 90年代,龚如心出价55亿元港币,抢下浅水湾道地皮,建成今日形如百合花的大厦
)
龚如心在内地被更多人所知悉,多半是因为那场持续8年之久的“世纪争产案”,而当年龚如心首次作为华懋集团代表进入公众视线、并开始登上香港地产商界舞台的,是一场被称为“置牛世纪收购战”的事件。
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股市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收购战,这一事件,就与华懋有关——当年有号称香港最大地主的香港置地公司,发动一场波澜壮阔的收购战,收购对象,就是在港九各区拥有大量土地资源的牛奶公司。
( 90年代,香港地产市道旺时,龚如心 频频出手投资地产 )
在置地谈判收购要求被牛奶公司拒绝后,便开始在股市上发动恶意收购,当时两家公司都连日在报章上刊登全版广告,向对方鸣鼓攻之。在这场收购战中,牛奶公司由于阵脚不稳,为对抗置地收购,终于向全港股民及股东宣布自行发展地产,合作对象,就是华懋地产集团。
华懋虽然实力雄厚,但因其不是上市公司,香港公众不知其底细,认为其发展的物业,多为在新界的小型住宅。这招致牛奶公司股东纷纷将股票交往置地,结果牛奶公司成为置地的附属公司,养牛场变成了置富花园,而不少牛奶冰厂,也变成了商业大厦。
( 1955年,龚如心与王德辉结婚
)
华懋选择参与这场“世纪收购战”,事后从某个角度看,其实是帮了倒忙,但期间王德辉曾承诺,若置地收购计划失败,他会以1.2亿元港币现金换取牛奶地产部分股份,王德辉和华懋集团的实力也因此在香港公众面前曝光。
龚如心全程参与了此事,期间高调广泛接受传媒访问介绍华懋的收购大计。实际上,是龚主动向王德辉提议华懋参与这场备受瞩目的收购战,这导致计划虽未成功,龚如心却因此从只做一般文书打字工作的普通职员,一跃成为华懋集团的Public Face(形象代表),从而确立了她在华懋——这个传统中资家族企业中的地位。
( 2006年6月24日,龚如心的干儿子张雁坤(左)出席一个画展 )
也因为参与这场收购战,让王德辉认识到了上市的好处。从此后,华懋曾至少三次安排上市,创下香港公司筹备上市时间最长纪录:1987年,王德辉曾安排注资50亿元港币物业筹办上市,集资13亿元港币,但终因与包销商在股价折让上未取得共识而流产。1988年,华懋再安排上市,却又因当时香港股市低迷而告吹。在王德辉被绑架后,龚如心曾于1993年希望借当时亚洲证券的“壳”上市,最后因股民取向铩羽而归。此后,龚如心公开表示,由于丈夫不喜欢公司上市,觉得上市麻烦,所以不会再提华懋上市计划。
去年6月,华懋集团表示计划将上水名都商场、粉岭名都商场、屯门康丽花园商场、沙田希尔顿中心商场、元朗好顺福大厦商场的商场连车位,及西贡花园、沙田豪景花园等一篮子街铺,分拆以REIT形式上市。不过,鉴于冠君和阳光房地产等几只REIT上市后反应欠佳,加上龚如心病情恶化,上市大计不了了之。
( 根据风水先生的建议,龚如心在华懋大厦的楼顶做了一架铁风车,据说这样可使她赢得官司 )
精明的地产界女强人
上世纪70年代,当今日的新鸿基、长江实业、恒基及恒隆,规模还不很大之时,华懋已是一个实力雄厚的集团。
( 龚如心早年罕有地为华东水灾筹款亲自亮相,捐献1000万元港币 )
比龚如心大1岁、与龚如心同在9月27日生日的香港卓能集团主席赵世曾,与龚如心相识多年,他评价所认识的龚如心“实际、勤奋”,“赚钱很投入,唯一享受就是做事和赚钱”。他说,王德辉与龚如心夫妇俩各有分工,男的主持投地,女的主持卖楼,两人埋头工作。
华懋眼光独到,一早就在新界收购农地,及Letter B(政府要发展时,向农民收购土地,将乙种换地权益出交予农民。如属屋地则是Letter A,即甲种换地权益出),所以华懋是香港拥有Letter B最多的几个大地产商之一。当七八十年代以后,香港市民大量移居新界,华懋便得先机,利用手上的Letter B,向政府换取大量成片土地,以发展成整个多幢式花园大厦。到80年代,华懋更坐拥沙田近1/3的发展地皮。
( 2005年龚如心参加华懋集团除夕夜派对 )
在这个过程中,凡与政府部门洽商更改土地用途、发展规模和补地价等棘手难题,大部分由龚如心出马解决。例如沙田碧涛花园,据香港政府资料,60年代华懋向政府补地价每平方尺只有18元港币,1982年才增至1300元港币,由此而来的利润可想而知。
“选地、买地,以及弄水泥、搬钢筋等辛苦活都是他(王德辉)干,我去工地察看房子的建筑材料、外墙色彩等,以免人家偷工减料、质量不过关。我先生比较内向,不大喜欢跟人家讲话,所以同政府沟通、跟银行接洽等‘对外’事宜,以及后期的卖房子做推销等,都是我做。”龚如心在生前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说。
( 2003年,龚如心与母亲及妹妹龚因心参加“香港妇协10 周年展览会”
)
而华懋的卖楼方式,也与别的地产商不同。其经常采取一种低首期(甚至曾经免首期),但稍微提高楼价的策略。这种售楼方法,因为付款方式的关系,未必能被银行接受发放贷款,于是华懋便由自己下属的财务公司,借钱给置业者,使华懋既赚楼价,又赚利息。同时,更可在供楼者无力偿还时,收回再售。此外,集团还兼营楼宇维修、管理、保安等业务,赚取从建楼到售后服务各环节的利润。
华懋集团的地产发展策略除了务求赚尽由卖楼、按揭以至各项售后服务所能赚到的所有利润外,就是走中低档路线。因此楼宇所处地区,往往为市区边缘劳工密集地带,楼宇多属中小型住宅单位,以朴素和面积足够、绝无“缩水”驰名,但用料不甚讲究,其质量有时被外界批评。1979年,刚建成的荃湾工业大厦被香港地政工务司列为危楼,小业主惊慌失措,幸亏华懋同意出资,与小业主合资修葺。“深井的豪景花园曾经排污管道爆裂,管道中的污物从楼上爆落到楼下。”一名楼市炒家说。
业界认为,华懋集团的经营策略有极其浓厚的个人味道,就是王、龚夫妇二人的那种极度节俭至吝啬和保守。
在做生意过程中,龚如心除了与政府谈判时绝不退让,连本港老牌家族也不给面子。2003年,创兴银行(前称廖创兴银行)展开德辅道中总行重建,工程本来十分顺利,但几个月后却突然放慢了进度,却是与龚如心有关。
原来,廖银总行的位置正好夹在华懋旗下两幢物业永安人寿大厦及永安中区大厦中间,由于当年廖银总行落成时间比两幢永安大厦早,所以向来“节约”的王、龚夫妇索性只建了三面墙,第四面就由廖银总行的墙撑住。所以当廖银大厦拆卸重建时,两座永安大厦立即少了一面墙。结果,明明是华懋占了廖银多年便宜,“王太(龚如心)却先发制人,通过朋友向廖银传达希望帮忙修起这两面墙的意思,否则不排除打官司。廖银家族成员考虑过后,想到一旦起诉,可能拖一年、两年,工程有可能要暂停。为免夜长梦多,只好息事宁人,出钱修起那两面墙。”一位前廖银高层说。
“一位十分精明的地产界女强人。”是英皇集团执行董事张炳强对龚如心的评价。
执著于自己的眼光
在卖楼策略上,华懋最为人知的就是其“惜售”态度,目前集团旗下在香港已发展的住宅项目约30个,但不少拿了销售证十几二十年的楼盘仍有尾货。
华懋杰作之一的青龙头富豪花园,共有多幢住宅大厦,但其却能逐幢慢慢发售,一方面是有节奏推出,另一方面是可以待价位到认为理想时才出售。1983至1984年,受中英关于香港主权谈判的影响,香港地产狂跌。华懋决定不急于出售手中的物业,而是待价而沽,在楼市最旺时抛出。过了五六年,房价果然又恢复到1000元港币/平方尺。而几年前,这个楼盘居然卖出了楼龄达21年的最后一个陈年一手尾货。
此外,华懋在沙田的碧涛花园、迎涛湾等,一度空置近10年才卖。最经典的是豪景花园三期傲庭峰3座住宅,在建成10多年后,才申请销售证,估计华懋现有约1400多个货尾单位。有地产经纪表示华懋的单位定价并不贴近市场情况,“比如1997年之后,各个发展商推出新盘都有减价,有的都低过二手房价,但华懋的楼盘价钱都好坚挺,只做了88折的宣传,都不跟市场走”。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1998年农历新年后,香港各大地产发展商纷纷减价出售旗下新楼盘或剩余单位。其中香港最著名的地产商新恒基地产和长实还打起了针锋相对的价格战,其中长实以比市价低两成的“超震撼价”推出在青衣机铁站上盖的盈翠半岛,在香港引起轰动。继新地、长实相继低价促销新楼盘后,香港各大地产发展商均先后加入减价行列,并形成一浪接一浪的减价骨牌效应。
据中原地产研究部发布的报告,1998年全年香港地产发展商的一手私人住宅买卖合约登记宗数为3.14万宗,涉及金额1199亿元港币。交易量比1997年大幅上升五成二,但总价格却下跌了1%,反映出各地产商激烈竞争所造成的楼价暴跌的局面。
不随行就市,自己建的楼盘能“捂得住”,非得要有充足财力不可。与多数地产商不同,华懋一直很少向银行借贷。“华懋是Cash-rich(现金多)的行家,在众多发展商中,他们借银行钱较少。还有不少物业是以自己名义持有,两夫妇好精明。”新世界董事兼集团总经理、地产建设商会执委会副主席梁志坚说。他评价龚如心是极专注地产的发展商。
在1998年后的香港楼市大萧条中,华懋虽然仍坚持“惜售”的策略,但所有工程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加速建设。“那时人工会便宜一点”,龚如心曾这样解释。同时,华懋把原来预售的大多住宅都改成“服务式公寓”来收租。由于华懋开发的楼盘景观都很好,所以租赁的行情一直不错。
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认为,华懋的经营策略就是龚如心性格的反映。他说整个华懋集团都有龚如心的影子,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管理的公司模式——从楼盘开售、定价、策略等方面,龚如心都有参与意见。
“外界都认为龚如心很贪财,我却认为她并不是这样的人。如果是为了钱,她就应该改变,去迎合市场。而只有不看重钱的人,才能做出这种事,可以坚守到最后。”施永青对记者说,“她其实并不是执著于价钱,而是执著于自己的眼光和看法,她认为自己的楼盘值这个价钱就不会改,不去理会市场是不是会改变,就算市况差也不改变自己的判断。按说这个做法并不科学,但好在香港楼价总体是一路向上,她卖得晚反而赚更多。”
“我也不知道一年能挣多少钱,我们也不用理它,因为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也不用报业绩。我想,只要买一块地、盖一栋房子,不借贷就可以了。我们不用担心哪里有亏空,哪里有一笔横财,所以比较轻松。”龚如心曾这样说。“上市公司要定期披露半年报、年报,要给小股东一个交待,所以不得不考虑短期收益。而华懋作为私人公司就没有这个压力,可以耐心投长线。”一位地产业分析师说。
龚如心卖楼如此不着急,其实与公司强劲的现金流有关。由于华懋并非上市公司,很难估计龚实际身家数字,但华懋在全港兴建了700多幢大厦,当中有200多幢仍在收租,例如中环和尖沙咀有多项优质商厦,收入可观。市场人士估计,仅是这批资产,总值已达400亿元港币。
因此华懋卖楼一向给人爱理不理的感觉,通常旗下的尾盘每月平均有三到五宗交易,但遇上大时大节其他尾盘以大幅优惠吸引客户时,华懋的尾货一般会出现零成交的局面,今年复活节就逢多个新盘均以优惠价格抢客,华懋的尾货就更加乏人问津。
“龚如心虽然不愿意做价格让步,但实际上她也很在乎客户,不愿意轻易放走一个客户。”施永青向记者回忆了多年前自己与龚如心谈判买楼的一次经历:大约20多年前,施永青带客户去看华懋的一个工厂单位,那套单位面积也不大,总价也不是很高。施永青的客户希望华懋能打一个9折,但跟销售人员谈了很久谈不下来。就在他们转身要走的时候,一直坐在大堂接待办公桌后面的龚如心出来拉住了他们,说价格还可以再谈。结果谈下来,龚如心实际上最后只给了不到1%的折扣,客户却很高兴接受了。“可见她的谈判技巧很高。在谈价格的过程中,她一直很自信,她坚定的意志力最终影响了我的客户。”施永青说。
施永青也感慨于龚如心的亲力亲为。实际上,龚如心在华懋“担大旗”之后,便寄情于工作,她曾表示:“我每日9点前到公司,到17点钟收工,星期一到星期六,日日如是。星期日不是回到公司就是去各楼盘巡视,一个星期要做足7日。”
“我是做生意的,生意也就是我的事业,事业能成功,才能很开心,才有成就感,所以要奋斗!要成功!”这是龚如心的名言。
等待绽放的天价“百合花”
2003年底记者到香港旅游,一天傍晚被导游拉到浅水湾“拜天后”。在浅水湾的岸边有一座“天后庙”号称“有求必应”,因此香火十分旺盛。记者在排队进香时,抬眼看到在庙的后面,暮霭之中有一座闪着七彩荧光的大厦。此大厦背山面水、坐北朝南,脚下有天后庙和观音像,在讲究风水的香港,实属坐落于一个宝地。而络绎不绝的旅游大巴,正把一车一车来自内地的游客拉到这里来“拜拜”。
导游说,那就是亚洲女首富“小甜甜”的物业。直至今日,此楼盘都没有正式向市场推出。
1997年香港地产市道正处高峰期,龚如心也希望发展大型豪宅擦亮华懋招牌。在香港楼市最旺之时,特区政府举办回归后的第一次土地公开拍卖,标地是位于浅水湾道129号的前莱敦阁军营。浅水湾为香港著名的富人区,地价高企。对决定参与竞标的华懋来说,这也是十分冒险之举。一直在新界一带发展的华懋,极少参与市区土地的拍卖。加之王、龚夫妇多年来很少和同业打交道,也由于“过于精明”,做生意的手法让华懋与其他地产商不太合拍。因此,即使在1997年前后,龚如心开始参与拍卖,但只要她一出场,其他竞标者就会把价格抬得很高,龚只有放弃。这使得华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买到地。
这一次志在必得的龚如心为了使拍卖能够更顺利,甚至自己躲到美国,让打理华懋地产的董事梁荣江去竞投。如业界所料,这场拍卖会成了华懋和长实的“终极PK”,多轮叫价之后,代表长实的李泽钜报出了54亿元港币的价格,梁荣江举牌55亿元港币,李泽钜放弃。
此地最终以高达55.5亿元港币的天价成交,每平方尺约1.6万元港币,这个数字轻易刷新了香港住宅地盘尺价的纪录,约为同区楼盘的两倍。而当时正是亚洲股市及楼市在1997年6月泰国金融风暴后开始崩溃的时候。
天价买来地皮之后,龚如心又请来了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担纲设计。诺曼·福斯特亲自操刀的代表作遍布全球,包括德国柏林新国会大厦、新加坡最高法院、香港汇丰银行总行及香港新机场。对于浅水湾道129号,诺曼·福斯特采用了如百合花的流线型设计,呈向外弧形,以全玻璃天幕设计贯彻他喜欢用通透材料引入天然光线的风格。
而这个浅水湾地区的新地标,被市场称为“百合花”的物业,其设计一度令政府官员大伤脑筋。因为该建筑物采下窄上宽的倾斜式设计,虽然每层楼面都符合地面覆盖率限制,但物业若连同影子覆盖则超出地皮限制一倍。香港“城规会”两度押后审理,要求提供更多资料,最终批准申请。
这座耗时4年半、斥资25亿元港币建筑费用的大厦终于落成。在华懋于2003年3月取得销售证后,表示由于项目的地价连建筑成本已达2.6万元港币/平方尺,故意将均价说为3万元港币/平方尺。消息公布后,香港的一些豪宅代理机构对华懋能否卖到预定价表示怀疑,当时销售的同区同类型物业的价格在1.3万至1.4万元港币/平方尺,还没有证据表明市场能承受3万元港币/平方尺的售价。然而一段时间后,华懋又宣布在目前市况下,市场将难以承接预定售价,鉴于CEPA、香港“自由行”政策的推出,旅游业前景理想,加上浅水湾位置优越,集团决定将此项目保留做收租用途,做长线投资,改作超六星级酒店。样板是每天房价可达数千美元的迪拜帆船酒店,可提供352个房间。
对于来自外界的质疑,龚如心认为:“地价贵是事实,金融风暴是事实,怎么都改变不了。不管你做什么样的住宅,你都收不回这个地价。不卖,收租,收得长一点,短一点,怎么会是失败呢?”
“像龚如心这样意志力很强的人,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力会很弱,即便接收到一点外界的信息,那也是经过她自己主观意识过滤或扭曲了的。”施永青说。
2000年香港市场正在低迷中徘徊,外资证券行相继发表看淡地产股的看法,并建议沽售地产股,但龚如心却认为这是反应过度。她一直表示,香港地产市场并不太差,预期很快楼价就会平稳发展。
有专业人士评估,在“百合花”拿到销售证的时候,其成本已达约80亿元港币,还未计算利息及机会成本约10亿元港币。而现在,离大厦建成已约4年之久,而该豪华物业仍未推出市场租住或售卖,又产生多约10亿元港币的机会成本。考虑到在中环以外的地区对如此巍然及必然非常豪华的酒店的需求,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怀疑的决定。此外,将大厦改建成酒店的成本,大约会在直接成本上要再增添另一笔5亿元港币的费用,并会延误多年。此外,该建筑物负有按揭,须向恒生银行偿还款项。原来是16亿元港币的贷款,截至2005年3月,仅8.68亿元港币为未清偿付款,当然相对于华懋的总成本(现时应约为100亿元港币),这只是一笔有限的款项。
实际上,直到龚如心去世那天,她仍未能与政府谈妥超过1亿元港币的补地价问题,因此纷扰了10年的大型项目,至今仍悬而未决。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的数字,自2003年楼市谷底回升以来,华懋最好成绩的一年,都只是去年售出273的一手单位,数量只及同行一个小型楼盘的数量而已。然而,华懋近年吸纳土地储备的态度,却明显较以往进取。两铁一局(地铁、九铁及市建局)的物业招标,华懋已成为常客。在卖地场上,表现更是勇猛,单在今年的前3个月,便先后在政府卖地场及私人市场吸纳了两幅地皮,涉资共7.1亿元港币。
在龚如心领导下,华懋一次又一次地度过香港地产市场的高潮与低潮;她生前兴建无数华厦,最钟爱还当数如心广场。这个命运多舛的物业最终由低座42层酒店NINA Tower(NINA为龚如心英文名),及楼高88层的写字楼及酒店TEDDY Tower(TEDDY为王德辉英文名)组成。
据华懋内部人士透露,龚对如心广场的两个酒店十分关心,从房间设计到用料都亲力亲为。她选用价值不菲的木化石装饰房间,部分房间放置的木化石高于一个人,酒店使用的浴缸,也是自己喜欢的四只小脚复古式浴缸,龚认为这款浴缸易于清洁浴室地板积水,同时有美化作用。也正因为此,如心广场的进度缓慢。
据悉,荃湾区议会早在去年底已商议在区内放烟花,初步安排是今年“七一”回归当日,在如心广场对开海面会燃放15分钟烟花,预料十数万区内居民会聚集如心广场一带观看烟花。而届时将有政界要人站在连接NINA Tower和TEDDY Tower之间的玻璃走廊上观礼。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龚如心勒令工程6月前完工,为此还拖着病体前往工地对员工大发雷霆。可惜就在这限期前约60天,病魔带走了她的生命。
记者看到,今日如心广场大部分工程已建造完成,其楼下还有一个巴士总站,总站就以“如心广场”为名。
多元化投资
在龚如心带领下,华懋集团不仅从房地产业中开疆辟土,而且步入多元化。酒店、电讯、生物科技、医药、航运……“小甜甜”在全球寻找投资目标。
龚如心一直对生物科技兴趣浓厚,即使投资生化研究的回报时间往往需要10至20年,仍不减投资热情。早在90年代起,便大举投资美国、新加坡及爱尔兰的生物科技研究公司,更经常亲自飞往美国,与科学家共进午餐会,了解项目进展。而这方面的有关投资,都是通过她私有的Veron International Ltd进行的。
1995年她购入台湾风险投资人孔繁建所创立的Genelabs Technologies Inc 13.2%的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不过,随着开发生物制药的Genelabs在美国纳斯达克的市值日益萎缩,她也逐步减持股权到目前的3.6%。以其现在市值5396万美元计算,她手持的股份,也只值194万美元。1997年她与友人联手投资癌症以及免疫系统疾病制药的上市公司InKine Pharmaceutical,购入价值约1.3亿元港币的股票,该股2005年被收购后除牌,龚脱手此股时,已赚了2.3亿元港币。
至于她现在香港鲜为人知的投资,则有一家于2000年8月由多名富豪合组的天使基金——天锡香港的股东阵容可谓个个巨星,除了龚之外,还有前立法会议员夏佳理、国浩集团行政总裁郭令海、信和置业主席黄志祥,以及菲律宾前工贸部长罗伯托(Roberto V. Ongpin)等。
龚如心生前曾表示,生物科技在香港市场有发展前景,因为这行业需要资本市场支持,以做长期的研究发展。她相信本港作为有效率的集资中心,可协助生物科技公司融资。
此外,龚如心的其他投资,也不离华懋集团的相关主业。她1993年成为英国地产公司Chelsfield的发起人股东,且持股量仅次于该公司的创办人本纳德位居第二。2004年该公司大股东以每股3.2英镑回购股份,龚如心将所持股份悉数售出,套回15.5亿元港币。龚还投资于加拿大发展娱乐中心的Playdium Entertainment Corporation。而通过私人公司Bookmark Technologies,斥资100万澳元入股澳大利亚上市无线服务供应商Sky Net Global Limited,并与该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发展包括香港、大陆、台湾及澳门等大中华地区无线宽频业务。
2002年澳门开放赌权,龚如心曾联同华人置业大股东刘銮雄合组圣母湾娱乐股份有限公司竞投赌牌,并且进入最后五强,可惜最后未能入选。2005年华懋开始锐意拓展高级酒店业务,首个酒店项目铜锣湾海景酒店于去年12月16日正式开业。
龚如心2000年12月,斥资5.72亿元港币购入从事资讯科技的安宁数码25%,加上原有股权,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当时争产官司即将展开,市场揣测她入主安宁,旨在为输掉官司铺路。2005年4月该公司转型至传统业务,公司也更名为安宁控股。自龚如心入股之后,安宁注资传闻不断,今年2月市场再传出安宁将获华懋注入如心广场而被炒高,股价一度急升52%。事实上,直到最后龚如心也从未向安宁注入华懋的任何资产,因此,该股是受龚去世消息影响最大的股票,当天股价应声跌去二成二。以龚如心所持股权计算,她的账面损失与入股价相比,已接近一半。而她去年入股从事太阳能业务的华基光电,则该股价受此消息刺激,便如坐了直升机一般,去年年尾一度冲上1.1元港币的历史新高。
目前,华懋在内地的累计投资已超过10亿元港币,主要在高科技农业、生物制药和资讯科技领域,项目遍布北京、广州、上海、河南、新疆等地。
还有传言称,在遗嘱公布时,有龚如心的朋友将出示一份华懋集团内部文件,披露集团鲜为人知的投资,比如在俄罗斯购买的大片森林、矿产资源,以及远至中亚塔吉克斯坦的金矿。
“她这样打拼,是想让大家认识到,她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王德辉的太太’使然,而是自己也要做一番事业。”赵世曾说,“但公平地说,过去在华懋,王德辉和龚如心是亲密搭档,华懋的基业是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有评论就认为事实上,以今日“小甜甜”的财力及经历,金钱对她已绝对不是什么,多数只是一般事业王国的通常现象,要求自己奋进,奋进又奋进而已。
“我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也用不了多少,也没有其他什么地方可以花钱。不过,投资却是我的兴趣,看着一个个项目起来,我心里很高兴,但并不在乎能赚到多少钱。”龚如心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
过往,龚如心一向很少“打新股”,今年以来华懋却活跃于新股上市投资,多家新股上市招股期间,华懋董事梁荣江都曾出席投资者推介会,前几日在香港招股的碧桂园和中信1616,华懋都是策略投资者之一。
<p "="">中信1616于4月3日在香港股市挂牌,大幅上涨六成七,单是此股,龚如心的账面上已获利超过8200万元港币。也就在这一天,这位“亚洲女首富”撒手人寰。
华懋集团旗下主要物业资产
物业 估值(亿元港币)
浅水湾129号酒店 85
天后海景酒店 10
广东道及创业街2间兴建中酒店 8
中环华懋大厦 4.5
中环华懋广场2期 4.5
中环永安人寿大厦 4.5
中环永安中区大厦 4.5
华懋荃湾广场 4
荃湾如心广场 168
尖东华懋广场 50
尖沙咀华懋金马伦广场 2.5
鱼涌华懋交易广场 4.8
铜锣湾华懋礼顿广场 3
湾仔华懋庄士敦广场 2.5
湾仔熙信大厦 20
九龙城豪门 13
九龙城豪门2期 20
其士商业中心 12
华懋荷里活中心 3.8
观塘鸿园道1号(部分) 3
约1000个住宅货尾及戏院 45
12个商场及约50个地铺 20
逾25幢工厦 20
总值 512.6
龚如心持有的5家本港上市公司
公司名称 持股量 市值(亿元港币)
安宁控股 34.6% 3.09
华基光电 5.09% 1.42
博富临 20.70% 1.18
丹枫控股 23.05% 2.1
中信1616 2.41% 1.99
华懋集团在内地的投资
1992年,龚在河南投资近4亿元人民币,投资项目包括河南华懋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舞钢华懋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沁阳华懋铝业有限公司等。
1994年,龚如心计划投资1亿美元重建上海和平饭店,但最终无功而返。
1995年,华懋看好北京地产走势,分别投资绿屋百货、丹耀大厦、吉祥大厦,以及西单北大街西侧综合改造开发工程。
2000年10月,华懋与北大明天、台湾阳明海运等公司联合投资1000万美元,成立其在内地第一家高科技企业——广州华懋数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01年,龚如心为参与上海崇明岛开发,倡议由华懋集团、台湾纸业集团、台湾上安科技公司共同在香港组建中国农业科技(集团)公司;同年4月,中国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崇明县政府、上海市农工商(集团)总公司三方签订在崇明岛发展高科技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合作协议。
2001年5月,华懋与新天国际控股股东——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公司签订总金额高达8.8亿元人民币的合作意向书,共同开发旅游、能源、葡萄衍生物科技等。
2001年6月,龚如心在上海入股顶顶鲜超市,初始投资为3000万元人民币,后追加到1亿元人民币,将实际控股权从20%提高至90%,但顶顶鲜超市情况一直不佳。 财富窥秘王国龚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