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走到“破产保护”这一步是有窍门的
作者:李三三联生活周刊:“9·11”之后,美国航空公司搞了一个重整计划,5年过去,这个计划的效果如何?
潘志傲:“9·11”曾经使航空市场一度陷入危机。和竞争对手不一样的是,美国航空公司走了一条不同的路,我们启动了“重整计划”,核心就是要竭尽自己的所能,厉行节约,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避免可能出现的破产。
航空业界都知道,美国航空公司是业内最大的一家航空公司,我们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机队和飞机,我们有700架大型客机,300架支线飞机。我们采取了非常艰苦的措施,也做出了大量的牺牲,所有员工一起努力,让美国航空公司得以重新回到健康的航线。
三联生活周刊:“重整计划”中,核心内容是什么?
潘志傲:主要是有4个核心组成部分,第一是通过低成本来进行竞争。我们节省的总体成本高达50亿美元以上,使总体成本降低了20%。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力,所有员工以辛勤的工作,来确保每个人的生产力提高20%以上。
300架支线飞机在美国航空公司的子公司American Eagle里,我们把飞机的生产力提高了10%,飞机生产力就是飞机飞行的小时数。
三联生活周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切都很顺利吗?
潘志傲:执行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一些障碍和挑战,但重要的是结果。企业、员工,我们聚在一起来探讨现实情况,然后才能生存下去。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确实要做出一些非常艰难的决定,比如说员工广泛接受了工资削减。我相信不会有人高兴降低工资,所以每个人都参与了艰难的讨论。最后,大家意识到,如果我们无法控制自己和企业命运,那就只好让破产法官来决定了。
三联生活周刊:但人们对航空公司改善服务的要求并不会有降低,在这方面,美国航空公司是如何考虑的?
潘志傲:我们推出一系列“聪明飞行”措施,就是基于客户真正所关心的,投资那些他们愿意花钱去买的产品。比如我们的“新一代商务舱”,这个计划去年开始,将会在明年完成,新一代商务舱将会安装在所有的777系列机型上。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企业客户已经占飞行业务中很大一部分,我们希望确保最新设备给他们提供最大的舒适度。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航空公司几乎所有员工都参与了“重整计划”?
潘志傲:“重整计划”的另一个核心就是齐心协力,航空公司大家庭里面的每一个员工都明白,公司成功,所有员工才有机会。
我们在公司内部推广节油计划,众所周知,现在油价是比较高的,根据预测,在未来还将继续保持高位。我们希望能找到方法,尽可能减少油耗,从而实现用油的高效率。目前在公司每年总成本中,燃油占30%以上。所以这个节油计划,每个员工都要参与。
比如,飞机滑向登机口时,不用两个发动机,而是用一个发动机,停在登机口时,从地面辅助电源那里获得电力,这样就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这个经验就是从员工那里通过分享得到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航空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
潘志傲:“重整计划”最后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有非常稳健的金融状况。过去的5年,因为行业比较混乱,而且处于危机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累积了一定的债务。尽管在去年,我们6年来第一次实现了全年盈利,但我们深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在构建稳健的财务基础的时候,我们希望能竭尽一切努力促成公司收入增长。这其中不仅包括飞机票,还包括要给消费者、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比如我们推出了50美元可以去旗舰俱乐部的服务,这也是公司现金流中的组成部分。我们会关注任何能促成收入增长的措施,以便形成长期稳定的财务状况。
我们的战略是,一方面尽可能压缩成本,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会投资大量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投资客户真正想要的,这一点很重要。
三联生活周刊:您反复强调“客户真正的需求”,您能详细解释一下吗?
潘志傲:对于任何成功的航空公司,一大挑战就在真正了解客户需求,提供给他们愿意花钱买的产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再推出相应低的票价,从而给客户产生价值。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否认为机型也是航空公司竞争的主要因素?相对于美国的航空公司,近年来一些欧洲、亚洲的航空公司在购入新机型上大笔投入,对此您如何评价?
潘志傲:我没有办法代表我的竞争对手来回答这个问题,从美国航空公司的角度,我们777机队,就是亚洲到美国,是由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年轻机队来飞太平洋,平均机龄四到五年,飞行员除外。
与机型同样重要的还有飞机维修、保养状态等等,这些都是竞争力。
要想知道和竞争对手相比谁更有竞争力,最终要看乘客的反馈。其中一个重要反馈来源,就是上座率。如果乘客喜欢你的产品和飞机,自然就会把你的机舱坐得满满的,对你的服务会有一个正面反应。我们发现美国航空公司头等舱和公务舱的上座率很好,这就证明我们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他们想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您对今后几年的航空业发展趋势如何看?
潘志傲:没有一家航空公司能飞到世界所有的地方,这是办不到的。但我们现在的客户却往来于世界各地。我们的战略是,要飞到全球主要的商业城市、休闲城市,与我们航空公司合作伙伴一起,在全球建立一个更广阔、更深入的网络。
拿亚洲来讲,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去年推出了芝加哥—上海航线,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当然这个前提是要符合中国政府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我们与航空公司的伙伴们合作密切,比如说中国的东航、日本航空公司和国泰航空公司等,有了这些伙伴关系,我们就能把客人从美国大陆运到亚洲主要城市,他们也可以通过伙伴的网络,转机到其他各个亚洲国家。这些网络单凭我们自己是没有办法发展起来的。
三联生活周刊:上海—芝加哥这条航线运行情况如何?美国航空公司是否有计划开新航线?
潘志傲:应该说这个航线达到了预期,我手头没有具体数据,但是可以给你一些参考数据。亚洲飞往美国的上座率一直不错,今年头两个月,平均上座率达到了79%,去年同期这个数是73%。上海—芝加哥航线的表现,在很多时间要好于亚洲飞美国航线的平均水平。
根据美中两国政府的有关协议,2008年每周航班将会再增加7班。我们的理解是这样的,有可能在五、六月份,交通部就会要求新航线的申请。
三联生活周刊:就是说现在还没有达到计划中的航线密度?
潘志傲:政府将会给一个航空公司每周7班飞美国的机会,目前还没有确定具体哪些城市,我们觉得这种情况下,交通部应该是在五、六月份让航空公司来申请,然后最终决定由谁来飞,为在2008年的时候实现计划航线的密度做好准备。我们肯定会积极参与,中国市场对我们全球网络非常重要,我们会继续拓展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全球航空业并购升温,美国航空公司对此有什么计划?
潘志傲:目前我们的重心还是放在业务“重整计划”上,美国航空公司目前没有任何的并购计划。我觉得并购并不是一个“如果”的问题,而是一个“什么时候”的问题,所以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市场动向。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否认同“并购也是改变公司业务状况方法之一”这种说法?
潘志傲:不能笼统这样说,这取决于具体情况,而且要做个案分析。从美国航空公司角度,现在的业务模式促成了在过去四到五年里公司业务的不断复苏,因此能证明对我们是有效的,所以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努力。
补充一点,任何并购都会带来非常大的挑战,不同航空公司机队情况不同,管理规则也不一样,这些都是需要小心应对的挑战。■
美国航空公司
美国航空公司1926年以American Airways的名称成立,如今,美国航空日载客量和飞行里程多于任何一家航空公司,航空网络遍及40余个国家的250多个目的地,每日有4000多个航班。美国航空公司集团包括:美国航空公司、美国之鹰、美国航空货运、美国Beacon咨询有限公司、美国航路设施、美国航空旅游协会、美国航空飞行协会及美国航空史密斯博物馆。
美国航空公司首开先河推出了机场休息室概念,并全球首创了常旅客忠诚计划。其航空枢纽在达拉斯沃斯堡、芝加哥奥黑尔和迈阿密,机队拥有超过1000架客机,其中美国航空公司700架、美国之鹰300架,包括A300/B777/B767/B757/B737/MD80等机型。 美国航空商业重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