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册(42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4月,上海电报总局改称上海电政局
1880年10月,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建立津沪电报总局,并于1882年4月起招股商办,共招集商股10万银元。1884年底,津沪电报总局改名中国电报总局,盛宣怀任总办。1902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电政督办大臣,设行辕于上海,派吴重熹为驻沪会办大臣,控制中国电报总局。由于电报总局连年盈利较丰,为与盛宣怀争权夺利,袁世凯以“电务为军国要政,应归官办”为由,奏请清廷将商股收归国有,遭各股东反对。邮传部接管电信后,电报总局改组为电政局。将原电报总局发行的商股全部折价收回,将全国原商办电报局全部收归国有,改为官款官办。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迁到北京,接收邮传部,裁撤了设在上海的电政总局,各地电报局归交通部电政司直接管辖。图为清末的电话电报局。■
4月20日,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
4月20日,清政府宣布改革东北地区管理体制和地方官制,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设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由徐世昌任职,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分别由唐绍仪、朱家宝、段芝贵担任。徐、唐、朱、段,均为袁世凯党徒,段芝贵(上图)因以候补道超级拔擢引起官场哗然。军机大臣瞿鸿乘机唆使御史赵启霖奏劾段芝贵,将其重金购女伶杨翠喜贿赂农工商部尚书载振之事上奏。载沣、孙家鼐为保全皇室体面,以查无实据复奏慈禧太后。赵启霖以“奏劾不实”革职。消息传出,报章腾议,丑声四播。清政府只得撤免段芝贵。■
4月23日,清廷在京设立印刷官报局
清政府深知无法用过去的方式限制报纸,开始试图以自办报纸控制舆论,抵消民间报纸的影响力。管学大臣张百熙曾表示:“唯有由官家自设官报,诚使持论通而记事确,自足以收开通之效而广闻见之途。”于是《北洋官报》、《南洋官报》、《湖北官报》等地方官报陆续出现。清廷设立印刷官报局后仅数月,清政府发行中央级的《政治官报》,地方督抚大员们已经将设立官报视为“不容稍缓”的大事。图为1908年的甘肃兰州市报印刷车间。■
4月下旬,天津官银号增加储蓄业务
此为天津提倡储蓄之始,官银号是1902年清政府官方在天津设立的金融机构。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后,各国争先恐后在天津设立银行,导致国内原有的钱庄银号逐渐萎缩。为恢复国内金融业元气,清政府成立直隶官银号。该银号一面发行银元钞票,十足兑现,一面经营本省金库,融通行政经费。1907年官银号设立的博济储蓄银号,办理整存整付、整存零付、零存整付、零存零付4种。存款利率最低为4厘,半年以上者为5厘。还开办求学、婚嫁、养老等特种储蓄。如求学准备金,无论男女,自出生月起,每月存1.71元,满16岁时可得本息600元。还规定凡个人、公共团体、集体储蓄,无论存期长短,除按年息5厘外加6毫。官银号在《北洋官报》上大登广告,吸引来大量的公私款项。图为民初时期的钱庄。■
4月下旬,孙中山发动钦廉防城起义
孙中山联合了广东钦州三那墟(那黎、那彭、那思)的抗捐群众,三那墟人民因官府无理关押要求减免粮捐的请愿代表,组织“万人会”,推刘恩裕为首领。两广总督周馥即派统领郭人漳、标统赵声率兵前往镇压。孙中山大举起义,并争取郭、赵率新军倒戈,刘恩裕等也表示同意接受同盟会领导。然而郭人漳部却偷袭刘恩裕为首的抗捐民团,刘死难。随后,孙中山派黄兴、王和顺潜入钦州,黄兴亲赴郭营中游说。9月2日,王和顺率起义军攻击防城(左图),5日占领防城,擒杀知县宋渐元,发布《告粤省同胞文》、《告海外同胞书》和《招降满洲将士布告》。同日,王和顺率军500人攻打钦州,因郭人漳已经变卦,黄兴也未能在城内响应,王和顺只得改攻灵山。后因枪械缺乏,清军反扑,起义军被迫解散,退往越南。起义失败。■ 中国近代史纪念册孙中山上海电政局防城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