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图书馆成了景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束为)
前几年,我市图书馆新馆在市郊风景区落成,这座耗资几千万元的新馆规模宏大,门前还有一个广场,说它是城市的新景观也不为过。然而,由于新馆离市区较远,我竟没有去过一次。
我无法臆断新馆的接待量,但过去喜欢去市中心老馆的几位朋友,都和我一样随着老馆的闭馆而告别了图书馆。由此,我对新馆被当地媒体冠以“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成就”产生了质疑。可以想见新馆的硬件设施以及阅读环境大有改善,但图书馆服务的是读者,市郊附近尽管也有住宅区,但增加了大多数读者往返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就让很多无法承受的读者告别了图书馆。
图书馆有很强的社会服务功能,接待量是其对社会服务贡献大小的最主要评判标准。既是文化产业又是商业企业的书店一般都占据城市最繁华的地段,坚守贴近读者、方便读者的理念,让更多人闻到了书香。而书店的经营,国家不投入一分钱,还获得了税收,这与耗资巨大、靠财政拨款度日却远离读者的图书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景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