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在书中猫在网上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贝)

狗在书中猫在网上0( 《再见了,可鲁》 )

《时代》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萨默曾经这样写道:“在我看来,是狗在大约2万年前召开了那次会议。那是一个大会,一个有各地代表参加的国际性会议。正是在那次会议上它们决定:人是前途远大的物种,狗要与他们共命运。这个决定显然未能在代表中一致通过,持反对意见的狼和野狗离开了会场,猫的反应更加消极。听到这个消息后,它们也召开了会议,痛斥狗屈服于人类强权的懦弱行径。必须承认,猫干得不坏。它们欺骗和诱惑人类喂养它们,结果既没挨饿又保持了目中无人的派头。老实巴交的狗签署并发表了那项声明,人狗之间良好的友谊就此开始了。”

爱狗的人写的书也是层出不穷,古有英国女作家奥维达1872年写的《佛兰德斯的狗》,今有约翰·杰罗甘的《马利与我》,这本书曾盘踞《纽约时报》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位置17周,有读者是躲在房间里偷偷摸摸地看完这本书的,为了不让家人看到自己泛红的眼眶。

这本书的副标题“和世界上头号捣蛋狗的幸福生活”不过是一个噱头,作者在书中记录的马利的种种“恶行”其实并没比别的狗恶劣多少——屡次咬坏门、大嚼家具、把爪子搭在陌生人肩上跟人打招呼、对脏尿布有浓厚兴趣等等。作者自己也说,面对雷暴会产生焦虑感这一现象,在狗中是很寻常的。“像患有风湿疾病的人们可以通过患处的隐隐作痛预感到坏天气的来临,马利能够在第一时间嗅出即将来临的风暴的气息,医生建议我们给马利服镇静剂,借助药物的镇静效果,让马利可以更加理性地去应对暴风雨。”这应该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

比较匪夷所思的是,一天这条拉布拉多犬吞掉了女主人18克拉的金项链,杰罗甘不得不给它服用芒果当泻药,最后从它的排泄物中把项链捡了出来。一个意外的收获是,他们发现马利的胃酸使金项链变得十分耀眼,“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灿烂的金子。我们应当开办一个清洗饰物的业务,从棕榈海滩的那些有钱的寡妇们身上赚上一大笔钱”。马利固然调皮,也为杰罗甘夫妇带来了很多乐趣。但像有些人说的,这本书你只应该看到第224页,因为从那时开始马利平静地迈过了中年,步入了退休生活。此后记述的都是令人伤心的它日渐终老的过程,看了令人徒增伤悲。

几年前《再见了,可鲁》也火过,关于猫的书就很少,但是在网上你可以看到无数跟猫有关的网站,但没有那么多关于狗的。“我的猫恨你”是一个很大的网站,但是没有网站叫“我的狗恨你”。在网上到处都是猫。你要搜索“邪恶的猫”,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猫主人的漫画,搜索“邪恶的狗”,你只能搜索到一个服装品牌。

狗在书中猫在网上1

“我的猫恨你”创建于2000年,收集了很多猫发怒的照片。上面有一只牙齿不整齐的猫,愤怒得好像要把某人的脑袋揪下来。如果你贴一个这么吓人的狗上去,没人会笑,他们可能要报告打狗队去了。

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的猫而不是狗呢?猫天然跟网络契合。在韩国首都首尔,曾经有一位小姐带着狗乘地铁,狗在车上排泄,她没有清理,乘客用手机拍了她的照片。一天之内,她的照片、她的身份、她家人的身份和她的过去传遍了互联网。她带着羞愧放弃了大学的学业。这件事说明,狗是公共的,人人都可以管。地铁里有,公园里也有。猫则待在家里,它们是私下的,不关别人的事。在家里观看它们是主人的特权。它们对互联网这种可以满足偷窥欲望的媒体来说是再完美不过的了。

狗在书中猫在网上2( 《马利与我》  )

在网上,你可以看到猫在各种场景下的照片,包括沐浴照。有人把放在箱子里的两只小猫置于摄像头之下,拍到的照片被放到网络上,每分钟更新一张。你就耐心地倒计时,看一分钟之后它们在干什么。《纽约时报》上一篇文章分析说,网上之所以有这么多猫,是因为猫可以住在狭小的空间里,从不出去。它们不介意它们的主人醒着的时间都在上网。要让狗等待它们的主人下线它们会急死的,而那些有时间更新博客、在网上冲浪、可以让自己的博客出现在Google搜索结果的最前面的人,根本没时间、没地方养狗。 狗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