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民主的青霉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吴根绍
数九寒冬,在学校与家之间一天跑几个来回的儿子冻病了,咳嗽越来越粗,得上医院看大夫。
验血、拍片,结果出来了:儿子得了肺炎。医生说需住院治疗,起码要半个月。我摇摇头,去找另一个医生。第二个医生说不住院可以,每天来打一瓶点滴,如果想好得快,就得用好一点的药。什么是好药,他没解释,只是埋头开处方。到计价处一计价,他所说的好药打一次要100多块钱,要连续打一星期。
我小时候也得过肺炎。那时我打的是青霉素。青霉素不是好药吗?所谓好药,是最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药,而不是功能最多的药。不能用升级换代的家电来理解药。儿子长这么大,是第一次打点滴。医生不打听这点,他们只是看病,不看人。于是我又去找肯听我们诉说的医生,终于找到一位愿开青霉素处方的医生。也是打一星期的点滴,只花了100多块药钱,儿子的病就好了。
医患关系总是患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了解一点医药知识,还是可以与医生讨论的,比如青霉素。可这“民主协商”的前提条件也太苛刻了。 青霉素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