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鲁纳什·迪巴巴
作者:朱步冲刚刚结束的波士顿室内田径邀请赛又一次成了埃塞俄比亚人的天下。1月28日,21岁的特鲁纳什·迪巴巴(Tirunesh Dibaba)以14分27秒42的成绩轻松夺得冠军并打破自己保持的室内5000米世界纪录,她的姐姐埃耶加耶胡·迪巴巴则获得了亚军。《纽约时报》评论说,在比赛过半后,除了特鲁纳什飘扬的马尾辫,赛道上已经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跟上她的速度了。
埃塞俄比亚无疑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然而它却逐渐成为世界田径运动当之无愧的霸主:从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的传奇赤足马拉松冠军阿比比·贝基拉开始,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万米跑世界冠军、奥运会历史上首位非洲黑人女性田径冠军——德拉尔图·图卢,埃塞俄比亚为世界田坛持续输送了几代优异的田径高手。今日,包括迪巴巴和她的队友、2004年奥运会女子5000米冠军玛塞莱特·德法尔在内,大约有35名埃塞俄比亚女性田径选手活跃在国际比赛中,在2005年赫尔辛基田径世锦赛上,迪巴巴成为第一位同时获得女子5000米和1万米跑冠军的运动员,埃塞俄比亚运动员席卷了这两个项目所有的6块奖牌。
“在埃塞俄比亚,这些运动选手的胜利,逐渐让她们的女性同胞和父兄了解到,女性一样可以独立主宰她们的命运。”埃塞俄比亚马拉松教练亚尔玛贝塔说。的确,迪巴巴的故乡比库齐,也是诞生了男子5000米以及1万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凯内尼萨·贝克勒等众多高手的地方,不过是个距离亚的斯亚贝巴东南130公里、处于高原地区的小镇。这里的居民在10年前才用上电,至今没有开通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服务。从首都通往这里的唯一通道是一条充满沙砾、崎岖不平的简易公路,只有驾驶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辆才能到达。事实上,图卢在巴塞罗那夺冠时,她的家人是特意赶到附近镇上一座旅馆才得以从电视上看到这一幕的。在成为职业选手之前,迪巴巴姐妹和其他埃塞俄比亚女性一样,和家人一起住在圆锥形的泥屋里,以大麦种植和放牧为生。
然而,正是这里艰苦的条件,才造就了这些选手超强的比赛能力。3000米的海拔使得他们血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非同一般。而当地居民日常食用的画眉草则富含蛋白质、铁与钙。“在中长跑的最后阶段仍然能够大幅度加速,这简直不可思议。”美国田径协会执行主席克雷格马斯白克说,“除了埃塞俄比亚选手,几乎没有任何运动员能用56到58秒完成5000米或1万米长跑的最后400米。”实际上,从14岁开始,特鲁纳什就坚持每周完成50到60公里的训练量,几乎是其他国家职业选手的两倍。
“运动改变命运”已经成了比库齐乃至全埃塞俄比亚青少年的共识。依靠比赛奖金和广告赞助合同,特鲁纳什·迪巴巴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0万美元,在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美元的比库齐,这个数字简直无法想象。而她的另一位姐妹——甘扎比,也继承了迪巴巴家族的优良运动血统,去年已经在2006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上获得了3000米长跑的铜牌。甘扎比和其他25位来自比库齐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已经接受了来自纽约的一家运动基金会的赞助。“在比库齐,至少有200名青少年接受田径训练,许多人连鞋子都没有。”基金会负责人卡尔·科尔斯蒂德说,“然而他们非常自信,都感觉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特鲁纳什。”■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