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童话人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妈妈的童话人生0文/康亚伟(张家口)  图/陈曦

母亲退休在家帮我带孩子,由于经常给孩子讲童话故事,所以她对人生百态、世俗情状的看法越来越充满了童趣。套用禅宗的话就是经历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过程,已达到新一轮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童话境界。

例如我订阅的《父母必读》杂志上登了一则童话——《驴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爷俩牵驴到市场去卖,有的人笑爷俩傻,有驴不骑,于是儿子骑驴爹跟着;有的人就说当儿子的不孝,于是当爹的就骑上驴,儿子跟着;有人又说当爹的狠心,于是爷俩只好一起骑驴;可马上就有人骂爷俩残忍;父子俩左右为难,想来想去,爷俩决定举着毛驴走,结果毛驴掉到了小河里。母亲只要一给孩子讲这个童话,必定会愁眉不展,哀声叹气一番。刚开始我没在意,时间长了,我这做女儿的总得问一问。一问不打紧,把母亲满腹心事勾了起来。母亲很惆怅地说:“妮妮,妈发现妈这一辈子过得真像那爷俩,什么都听别人的,结果什么都没做好。”“怎么了?”我奇怪地问。妈妈“唉”了一声,“就说你吧,你当年明明能去南方,我不信你,非要去问了东家问西家,生生把你弄回来,要不是这样,你肯定过得比现在好”。母亲的伤心事出有因,当年我大学刚毕业,姨夫已经为我联系好深圳一家著名的私营公司,让我做该公司财政总监的秘书。但当时妈妈拿不定主意,就去咨询亲戚朋友的意见,亲戚朋友纷纷真诚地发表各自感想,这些意见综合的结果是当秘书就等同于当“小蜜”,听了这些话妈妈坚决不同意我去深圳,上下活动把我弄回来,进了我们市的一所学校。我们市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所以当我的表弟大学毕业刚分到外地就挣2000多元时,工作已有8年的我工资才1000元出头。妈妈特别后悔,只要一看类似的童话故事她就会长吁短叹,于是,我只好把《驴子的故事》藏了起来。当然,母亲还会在别的童话中找到新的灵感。

有一天,母亲带孩子从小公园回来,进屋就慨叹:“今天我算干了一回咕咚来了。”我很奇怪,什么是“咕咚来了”?妈妈看到我莫名其妙的样子,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还大学本科呢?《咕咚来了》的故事没听过吗?森林里有个湖,湖旁有棵木瓜树,木瓜熟了掉到湖里,发出‘咕咚’声,兔子以为是怪物吓得逃跑,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其他动物都跟着跑起来,最后才知道是虚惊一场。”看见我还是很奇怪的样子,妈妈从她的布袋里掏出一把有些发黄的银杏树叶。我更纳闷了问:“您拿这么多银杏叶干什么?”妈妈回答:“用它煮水喝降血压,泡脚能治脚垫。”这会儿,我笑了,是让妈妈逗笑的:“银杏树叶是能降血压,但是只能用三四月份的嫩树叶,现在都十月份了,叶子早老了,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再说,银杏叶制药都是经过处理的,自家煮的银杏叶没有经过处理,是有毒的,不能乱喝。也没听说银杏叶还能治脚垫的呀。”妈妈连连摆手说:“要不怎么说咕咚来了呢。我带孩子在小公园玩儿,看见人们都围着公园里那几棵银杏树捡树叶,有的还摇树,抢着拿树叶,我问一边的人,他们跟我说银杏树叶好,都准备捡回去煮着喝。我一听挺好,就随大流捡了一大堆,还让孩子帮我捡呢。等捡完,碰着一个人跟你说得一样,我才知道一大堆人闹了半天,敢情都是瞎传一气。”“那您为什么还带这些叶子回来?”我又奇怪了,妈妈郑重地回答:“放着提醒自己以后不干这‘咕咚来了’的事。”

我父亲爱喝酒,每宴必饮,每饮必醉,屡劝不改之后,我爱人只好给父亲买了不少防止醉酒的药,有了药,父亲更是有恃无恐地喝开了,妈妈很生气但无可奈何。恰巧前段时间电视上播出一则新闻:防止醉酒的药并没有广告上说得那么好,不仅对醉酒的疗效不大还可能伤及肝脏。妈妈一边拉父亲看,一边说:“快看看,多注意身体,别像三只笨熊。”父亲纳闷地问:“什么三只笨熊?”我愣了一下,很快想起妈妈指的是我刚买的童话书里的主人公。于是我忙翻出《三只笨熊》的童话故事给妈妈,妈妈开始给父亲讲解:有三只熊,它们分别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但是三只熊并没有搬开石头,而是在石头旁作记号以为能起预防作用。第一只熊在石头边放了树枝,第二只熊在石头边种了一棵小树,第三只熊则在石头前面种了一棵大树,结果三只熊天天跌得鼻青脸肿。对比着故事看这则新闻,父亲脸都红了。妈妈的比喻确实妙,那些喝酒甚至酗酒的人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量戒酒,只是舍本逐末用醒酒药的行为真的像极了那三只笨熊。说来也挺神,自从妈妈用这则童话讽了父亲以后,父亲喝酒确实有所控制。因此,有一阵我总用近乎仰视的目光看妈妈,妈妈抑制不住兴奋,又故意轻描淡写地说:“甭这么看你妈,你要多读些孩子的书,这些道理都不用讲了。”当然,即使这些故事我都知道,我还是愿意听妈妈继续讲她的童话哲理。

海德格尔曾说人要诗意地栖居,我想当母亲将童话与人生联系起来的时候,她就属于童话的栖居。这正是我所希望的,看着母亲日渐沧桑的容颜,听着母亲日渐纯真的话语,感受母亲日渐童话的心态,有什么比这让做女儿的心更快乐的呢?■ 个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