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政变

作者:薛巍

(文 / 薛巍)

斐济政变0( 12月6日,斐济军方总司令姆拜尼马拉马(右) 任命乔纳·塞尼兰加卡利(左)为过渡政府总理 )

这是斐济20年来发生的第4次政变。

6年前,时任斐济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弗兰克·姆拜尼马拉马镇压了自己的斐济族人发动的一场政变,政变领袖乔治·斯佩特遭到全球范围的谴责,被终身监禁在一个孤岛上。政变被镇压后,30余名心怀不满的军人试图闯入首都苏瓦一个军营的办公室杀死姆拜尼马拉马,这位总司令跑到了一个山坡的丛林里,才逃脱了手下的追杀。6年来,他不会忘记也不会原谅这伙造反的士兵和政变的领导人。

现在姆拜尼马拉马自己却成了一位政变领袖。12月5日他推翻了斐济这个南太平洋国家莱塞尼亚·恩加拉塞合法的民选政府。这是斐济20年来发生的第4次政变。姆拜尼马拉马没费一枪一弹就完全接管政府并控制了全国,解除了总理莱塞尼亚·恩加拉塞的职务,任命没参与过政治的军医乔纳·塞尼兰加卡利为过渡政府总理,任命军官吉姆·科罗伊为代理警察总长。他本人暂时代行总统职务。他说随后会把权力交还给总统伊洛伊洛,并由伊洛伊洛组成新的过渡政府。此后,斐济将举行选举,恢复民主政治。

这次政变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是斐济族人发动政变推翻印度族人主导的政府,这次的政变是斐济人内部的不和引起的。斐济9000万人口中51%为斐济族,44%为印度族人,他们是19世纪英国殖民时期来到斐济从事甘蔗收割的印度劳动力的后裔。印度族人说:“恩加拉塞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印度族人建设这个国家,政府却要剥夺我们的权利。”姆拜尼马拉马是斐济族人,却注重民族平等,90%的印度族人都支持他。

2000年,以商人乔治·斯佩特为首的武装人员闯入议会大厦,将时任总理的印度族人乔杜里等数十人扣为人质,推翻了乔杜里政府。2001年9月,恩加拉塞在大选中获胜,受权组阁。政变的策划者被过早地放出了监狱,其中的两个人甚至当上了恩加拉塞政府的部长,姆拜尼马拉马被激怒了。

2005年5月恩加拉塞又向议会提交了《促进和解、宽容与团结法案》草案。该草案主要内容是赦免参与2000年政变的罪犯。对此姆拜尼马拉马异常愤怒,要求恩加拉塞放弃特赦,并于11月30日向恩加拉塞总理发出最后通牒。时限到期后,姆拜尼马拉马表示,恩加拉塞未能满足军方的全部要求,他不得不采取行动。

军方同政府的敌对状态已经持续了月余。采取最后的行动前,士兵已经包围了位于首都苏瓦的政府大楼,并收缴了总理莱塞尼亚·恩加拉塞和部分政府部长的车辆,将恩加拉塞软禁在位于苏瓦的住所里。恩加拉塞好像并不害怕,12月5日,他还在官邸接受媒体的采访,用手机向部长发出指示。到了下午,姆拜尼马拉马就宣布他已经控制了政府,士兵关闭了正在讨论预算的议会,逮捕了声明警方将拒绝跟军方合作的警察总长。到黄昏时分,军方在通往苏瓦各商业区的路口设立了10人一组的检查站,摆放了插了铁钉的木板,阻止车辆通过。士兵们全副武装,但所持自动步枪内没装子弹。第二天早上5点,恩加拉塞和家人一起逃往300公里外的家乡。姆拜尼马拉马仍有很多敌人。一位军官说政变前司令收到了大量死亡威胁,有军官担心他再一次成为暗杀的目标。姆拜尼马拉马身边总是带着8个身穿防弹衣的护卫。

军事政变发生后,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12月5日谴责斐济军方软禁斐总理恩加拉塞的行为,但拒绝了恩加拉塞向澳大利亚提出的进行军事干预的请求。霍华德说,恩加拉塞12月5日上午给他打电话,请求澳大利亚进行军事干预。他拒绝了恩加拉塞的请求,因为这样做不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但在斐济军方威胁将进行军事政变之后,澳大利亚已于上月向斐济海域派遣3艘军舰,关注局势变化。

对于斐济发生的军事政变,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2月5日发表声明予以强烈谴责,并要求立即恢复斐济合法的民选政府。安南还要求通过和平方式和全面对话恢复斐济宪政。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12月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已决定中止对斐济的援助。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发言人说:“我们会立刻停止对斐济的双边的军事协助。我们催促各方认可民选政府的权威。”■ 斐济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