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港币买一只碗

作者:王恺

(文 / 王恺)

1.5亿港币买一只碗0( 11月28日,买主张永珍在展示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圆碗 )

张宗宪买下的苏州老园子并不出名,但他使之成为苏州园林中的异类。一个常去那里玩的评弹演员说,这所小园林被年过80岁的张宗宪改造成了北方皇家园林样子,重要处放置着一些他收藏的精品,比如前两年花人民币1000万拍卖到的乾隆珐琅彩熏炉。瓷器专家赵榆说,张宗宪拍卖到手之后,立刻有人想花高出一倍的价钱买,但是他不愿意出售,“他已经到了享受这些艺术品的阶段了”。

尽管买起古董来不惜千金,但在现实生活中,张宗宪无论对人对己,都很节俭,熟悉他的人说:“他坐飞机一向只坐经济舱,80岁之前到哪里都是打的,去年才买私家车。”和评弹演员们去吃饭的时候,他甚至节省到不愿意大家点饮料的地步,觉得那是浪费。

但这不妨碍他成为成功的古董商人。从十几岁开始玩古董,到80岁还在做古董生意的张宗宪确实被认为是当代少有的人物。瓷器专家赵榆介绍,张宗宪的父亲张仲英18岁时在上海五马路开设古玩店“聚珍斋”,是家大店,有位英国爵士一次就买走3万银元的货,而张宗宪自幼就帮助父亲从北京进货,从北京古董商那里学会很多东西。1948年,父亲把他送到香港,张宗宪开始吃了不少苦,弄到一分钱都没有的地步,“去卖自己的鼻烟壶,卖的钱刚够一顿饭钱”。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也不再有钱接济他,可是当年他在香港古玩市场上给人的印象,总是油亮的发型,讲究的穿着,透着年轻玩家的气质,“他是地道的上海人,任何时候都讲究卖相”。

上世纪50年代,他开办的古玩店渐渐有了起色;而80年代,他也是最早来内地搜罗藏品的香港地区古董商之一。

精明的张宗宪早就发现,要想在文物收藏和拍卖上得到更大发展,固守香港是不行的,1968年他首次参加伦敦的拍卖会,当时这是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从此就开始了坐着飞机,赶赴苏富比、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拍卖会的奔波生活。由于他很多时间都是在飞机上云海间度过,于是把自己又称为“云海阁”主。

1.5亿港币买一只碗1

“他收藏瓷器的特点是‘全美’,要求没瑕疵;收藏书画要求‘真、精、新’。”赵榆说。即使真迹,破败的书画也不是他的收藏对象,也就是因为如此,他收藏的东西也格外引人注目。“他是个非常认真、非常正直的生意人。”马未都这样形容他。“我不求人,不怕人,赚钱是我的本事,全世界最好的文物许多从我手上过过。”这是他对自己的总结。

张永珍在50年代去香港,正是他帮助的结果。“他们兄妹4人,他和这个妹妹最亲近。妹妹刚到香港时候,他还没发家,俩人一起挨过一段苦日子。”张宗宪最小的兄弟曾开古董店和他竞争,两人关系不好。成长后的张永珍的生意完全脱离了古董业,在70年代中期,她和霍英东的儿子等人成立专门公司,在香港代理大庆的石油,建立了和内地良好的商业关系。改革开放后,她在内地投资了交通、商贸和房地产,上海的第一幢高层建筑雁荡大厦就是她的手笔。后来,她又把北欧的爱立信等企业引向中国,资产早就远超兄长张宗宪。“她很大气,说话、行事都像男人一样干净利落,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底下的工作人员都很怕她。”

她收藏瓷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张宗宪的影响,从一开始,就是拍卖会上买哥哥的藏品。马未都说:“外人看了觉得奇怪,其实他们在经济上是独立个体,这种购买一点也不怪。”

在1999年11月佳士得举办的“张宗宪珍藏瓷器”专场拍卖会上,张永珍就成了拍卖会的主要买家:她以1212万港元买下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纹碗;以227.5万港元买下清乾隆铜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纹瓶。拍卖结束后,张宗宪在餐厅碰到妹妹还说:“我知道你有钱,但你也买得太多了,留点给别人买多好,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你是帮我护盘的。”■

一个最高价中国艺术品的诞生

虽然拍卖已经结束很多天,马未都还是兴致勃勃地谈论那天留给他深刻印象的场面:“整个场合自始至终一片安静。不像以往拍卖,总会有些嘈杂声音,这次除了拍卖师和竞拍者的声音外,就没什么多余声音。”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圆碗有270多年历史,“当年是在御窑里烧制的,甚至都不是景德镇的官窑”。故宫西侧的一小块地方是当年乾隆烧制少量自用瓷器的地方,选用景德镇精心制造的白瓷碗,由宫廷画师在上面作画,然后将之烧制成功,赵榆说:“是精品中的精品。”流传于世的只有两只,“另外一只和这只没什么大的不同,但是看上去,这只更有一种神光”。

这只碗在21年前的拍卖会上亮过相,当年惊鸿一瞥,就被张宗宪以110万港币的价格收归己有,马未都说:1985年的110万港币也是很惊人的价格。

锁在张宗宪的柜中20多年的这只碗,在此次拍卖会上一直是众多买家的追逐对象,马未都记得,喊到5000万港币时候,还有十余个买家举牌;喊到6000万港币时,也还有8个人竞拍,“但是此时,多数人心里都已经清楚,这个碗不是自己能够得到的了”。直至叫价1亿港币,买家剩下两个,张永珍和电话竞拍的台湾地区买家,“场面上安静极了,每个人都想看见结果,都屏住呼吸,当时是以500万、500万的价格增加的”。当1.5亿港币的成交价格出现的时候,“还是没有声音,大家连鼓掌都忘记了”。台湾买家始终没有露面。

这是有史以来中国艺术品成交的最高价格。马未都分析,主要还是中国艺术品的价值这两年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和尊重,尤其是这种宫廷艺术品,另外的原因就是,“铺底的爱好者多了,有了许多叫价五六千万铺底的人,基础雄厚了,才有更高级藏家出现”。

张永珍就是这样的藏家,据她自己说,之前在张宗宪那里看过这几件藏品,但是他们兄妹的规矩一向是“市场买卖”,所以拍卖前,她也没有和张宗宪说过,张宗宪前两天和她吃饭的时候就说:“坐坐看,不一定要买。”结果“她觉得好玩就买了”,一买还买了3件,不过另2件的光芒被这件所掩盖。这3件瓷器,她对媒体宣布,准备放在香港自己家的保险箱里,“不捐赠也不出售”。■

资 讯

这次拍卖的杏林春燕圆碗直径为11.3厘米,上有行楷御题诗“霓裳带月归,玉剪穿花过”,典故出自传说中唐玄宗作的《霓裳羽衣曲》。碗底蓝料楷体书款“乾隆年制”。此碗的每种装饰图案皆寓意吉祥,代表繁荣昌盛,福寿康宁及春光常在。

传世的珐琅彩杏林春燕圆碗原来是一对,前日拍卖的是硕果仅存在市场上流通的一件,曾为美国收藏家芭芭拉·赫顿(Barbara Hutton)的私人珍藏,其后辗转流入古董收藏家张宗宪手中;另一件则存于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 文物张宗宪香港马未都瓷器文玩碗1.5亿港币